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

作 者: 韩勇
导 师: 李晓红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污染特性 水环境 影响 研究
分类号: X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72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建成后的三峡水库将有650km长,水域面积为1084km2,总库容达445.7亿m3,这将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性水资源之一。三峡工程自2003年6月正式蓄水以来,库区水位已抬升至156m,到2009年水位将最终升至175m。鉴于三峡工程采用的“蓄清排浊”运行方式,即冬季(枯水期)运行水位为175m,夏季(丰水期)运行水位为145m,这将使库区沿江地区形成最大水位落差为30m的消落带。消落带又被称之为水库的“肝脏”,具有很强的解毒净化作用,同时也是水陆两种生态系统间交换的廊道,具有缓冲带的功能和植物护岸功能。但消落带受到水、陆环境的交替影响,其生态系统结构同时受到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双重作用。由于受到陆地污染物的进入、淹没地污染物的浸出以及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的影响,消落带水环境存在着岸边污染带和水陆交叉污染两方面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库区水环境质量,扰乱该地区原生生态系统,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消落带面临的水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库岸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周边人群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本论文依托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发改委基金项目:“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研究及生态模式重建”(项目编号03-26),开展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的研究,分析了消落带水质现状,以及氮、磷及重金属等物质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从生态系统角度提出消落带生态构建的基本原则及防治措施。主要研究内容为: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消落带初步形成,流域内消落带的水位变化最为明显,尤其是支流受到长江主干流江水顶托后,水位上升幅度较大,流速明显变缓,极大可能发生富营养化现象。本论文主要选择了典型消落带断面,分析了浮游生物种类,并以典型流域——小江流域,对该流域的消落带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调查、采样、监测和分析,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消落带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判,发现蓄水后长江支流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本论文对库区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了采样和剖面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的紫色土淋溶层镉、汞,母质层的镉、锌、汞的平均含量高于全国同类土壤同层次的平均值;潮土的淋溶层、母质层锌、铜、铅、汞的平均含量高于全国同类土壤同层次的平均水平;石灰岩土的淋溶层、母质层的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全国同类土壤同层次的平均水平。从消落带土壤中金属元素中的分布特征来看,Cd、Cr、As、Hg、Ni基本符合正态分布(Sig.>0.05),Pb、Zn和pH值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土壤pH值与土壤Cd、Cu的含量之间显著相关,与其它金属元素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消落带土壤中Cd-Cu的相关系数为0.67,Pb-Ni的相关系数为0.786,As-Ni的相关系数为0.642,这三种元素在消落带土壤中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在实验室模拟浸泡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Cd、Hg、Pb三种重金属元素的浸出规律,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这三种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速率方程。论文采用一维水质模型,以小江流域消落带为研究对象,预测小江流域消落带的土壤处于淹水期后,其中重金属元素释放后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消落带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中氮的含量为0.06~0.28%,磷的含量为0.037~0.071%,土壤中氮磷含量在全国属于较高地区。其中潮土和紫色土氮磷含量比黄壤含量高。消落带土壤中的TN与pH值之间具有一定负相关,TN-TP以及TP-pH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消落带土壤中的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全氮含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论文仍以小江流域消落带为研究对象,运用一维水质模型预测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处于淹水期后,释放的氮磷元素对水环境的影响。小江流域消落带处于出露期时,因土壤流失而带进水体的全磷和全氮的负荷分别为21.6t、9.64t,对水质中TP和TN浓度的最大贡献值分别为0.02 mg/l和0.01mg/l,衰减到10km处,对水体影响浓度变为0.018 mg/l和0.001 mg/l。库区消落带周边环境因素及管理水平等,对维护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防止消落带产生的环境问题对三峡水库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最后就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1
1 绪论  11-23
  1.1 问题的提出  11-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9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9-20
  1.4 论文的创新点  20-23
2 消落带区域环境概况  23-49
  2.1 自然地理状况  23-24
  2.2 社会经济状况  24
  2.3 三峡库区消落带基本特征及主要环境问题  24-31
    2.3.1 三峡库区消落带基本特征  24-28
    2.3.2 消落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8-31
  2.4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境稳定性研究  31-42
    2.4.1 库区消落带生态资源现状  31-34
    2.4.2 消落带生境结构解析  34-37
    2.4.3 消落带生态系统功能分析  37-42
  2.5 典型消落带——小江流域消落带概况  42-49
    2.5.1 小江流域消落带自然环境状况  42-43
    2.5.2 小江流域社会经济及其淹没情况  43-44
    2.5.3 小江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  44-49
3 消落带水环境问题研究  49-63
  3.1 消落带水环境问题  49-52
    3.1.1 消落带水质及水污染现状  49-52
    3.1.2 消落带对水环境的影响  52
  3.2 消落带水生浮游生物调查分析  52-57
    3.2.1 浮游藻类分析  53-56
    3.3.2 浮游动物分析  56-57
  3.3 消落带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57-61
    3.3.1 采样与分析方法  57-58
    3.3.2 富营养化监测结果  58
    3.3.3 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58-60
    3.3.4 评价结果  60-61
  3.4 小结  61-63
4 消落带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研究  63-89
  4.1 消落带土壤概况  63-67
  4.2 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67-88
    4.2.1 实验方案  69-71
    4.2.2 消落带土壤剖面分析  71-83
    4.2.3 消落带土壤金属沿程变化  83-86
    4.2.4 消落带土壤金属分布特征分析  86-88
  4.3 小结  88-89
5 消落带土壤金属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89-107
  5.1 土壤中金属元素的迁移机理  89-91
  5.2 土壤中金属元素溶出实验  91-96
    5.2.1 实验方案  91-92
    5.2.2 模拟浸泡实验结果分析  92-96
  5.3 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对水环境影响  96-104
    5.3.1 水质模型的基本形式  96-99
    5.3.2 水质模型的选取  99-100
    5.3.3 重金属溶出模型构建  100-103
    5.3.4 预测研究——以小江流域消落带为例  103-104
  5.4 小结  104-107
6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土流失及氮磷影响分析  107-119
  6.1 水土流失及对水质的影响  107-108
  6.2 消落带土壤流失因素分析  108-113
    6.2.1 母岩风化  108
    6.2.2 库水周期性涨落  108-111
    6.2.3 河道淤积影响  111-113
  6.3 消落带土壤流失对水环境影响预测——以小江流域消落带为例  113-117
    6.3.1 消落带土壤全磷全氮含量测定  113-116
    6.3.2 氮磷负荷预测  116-117
  6.4 小结  117-119
7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防治对策研究  119-125
  7.1 消落带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19-120
  7.2 消落带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  120-125
    7.2.1 消落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120-121
    7.2.2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重建的模式  121-125
8 结论与建议  125-129
  8.1 主要结论  125-127
  8.2 建议  127-129
致谢  129-131
参考文献  131-139
附录  139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3.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4.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5.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6.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7.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8.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9.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10.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11.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12.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13.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14.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15.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16.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17.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18.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19.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20.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G633.6
  21.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