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边界组织下雇佣关系研究

作 者: 郭志刚
导 师: 刘家强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学
关键词: 无边界组织 雇佣关系 心理契约 社会交换 柔性 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
分类号: F27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3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工作是大部分人生活的中心内容,它对于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影响重大。因此,基于工作而形成的雇佣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之一,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精神状态、职业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等重要内容。但是,社会的发展变革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和雇佣哲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企业对柔性和灵活性的追求使得雇佣双方的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该领域大规模的深刻变革正在酝酿之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到来,作为科层体制的前提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部环境由稳定性变为极具变化性和不可预测性。组织设计中再造、重构以及重思(Rethingking)的方法成为管理文献中的主流,实业界和理论界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扁平化组织、多功能团队、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网络组织等概念纷至沓来,从不同角度阐述新环境下组织的变革。暗含在各种各样的组织创新方法背后的主旨是一次组织范式的重大改变,就是组织边界的模糊化和可渗透性,这些组织被统称为无边界组织。无边界组织不是一种新型的组织,而是要描述所有这些新称谓背后的无边界体系,是对具有这种特征的组织形式的统称。无边界组织是一种范式的转变,考虑到人员、任务、过程以及地点分散等工作要素存在的内在局限性,新的组织范式强调相互分享理念、信息、决策、智慧以及行动的价值(Ashkenas, Ulrich, Jick, & Kerr,1995)。那些受到存在于层级、职能和其他结构之间的边界限制的行为模式,已经被那些可以跨越这些边界而自由移动的行为模式所取代。这些组织不再用边界来分隔人员、任务、流程和场所,而是开始关注如何穿透这些边界——如何让创意、信息、决策、人才、报酬和行动顺畅地流动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无边界组织下,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就是长久以来关于工作概念的颠覆,全职、正式员工负责特定部门有限职责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所谓的后工作时代(Post-job Society)已经来临。实际上,工作领域正如所描述的那样经历着根本性的转变,对现有的工作行为心理的知识体系进行反思和重构成为了必然。在工人和组织之间不断增长的非传统雇佣契约(Miner & Robinson,1994)以及后工作社会(Bridges,1994)一直被引用为组织边界模糊的例证。雇佣契约不断发展变化,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雇佣:临时、兼职、工作分享、顾问、签约以及租赁等。尽管一些雇员无权选择而只能接受这些雇佣形式中的一种,但很多雇员喜欢这种选择权,能够拥有更加柔性的时间,能够选择他们工作的地点、工作方式和最喜欢参与的项目(Belous,1989)。本文立足于无边界组织的背景下,从雇佣双方面临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行为选择等微观的角度研究雇佣关系的发展演变,识别出传统雇佣关系的核心特征以及正在形成中的新型雇佣关系核心特征,重构雇佣双方在关系中的责任与义务,认为新型雇佣关系是以社会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基于雇佣双方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力量制衡机制进行调整。本文提出了雇佣关系转变的微观分析框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雇主意愿的主要传达途径以及对雇员技能和态度的评价方法,在新型雇佣关系的微观发展转变中起着核心作用,是雇主积极建设和引导和谐雇佣关系的有效措施。最后,利用本文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雇佣关系转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转变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雇佣关系的研究视角和微观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评述,雇佣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工作场所的雇佣关系治理,工会在其中的地位正在衰落,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调整策略日益受到重视。第二章雇佣关系的内涵和发展对雇佣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雇佣关系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必然趋势,在现代文明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雇佣双方也从过去对立的关系向合作的方向发展。本章中,笔者提出了将雇佣关系细分为工作关系和情感关系的构想,将心理契约理论作为雇佣关系的核心进行了分析,指出雇佣关系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最后,从社会理论、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角度对雇佣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互惠准则、关系性契约、人性假设构成了雇佣关系治理的核心维度。第三章无边界组织下雇佣关系冲突无边界组织不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而是对基于流程的柔性化、扁平化、边界模糊的新型组织形态的统称。无边界组织下,组织的效能标准发生了重大转变,柔性化成为了组织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组织柔性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工作柔性,使得雇佣关系不断趋于弱化、市场化,本章以非常规就业为例分析对雇佣关系的挑战。第四章雇佣关系的转变雇佣关系的转变是社会经济和组织环境变革的必然结果,本章首先从雇佣关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变入手,分别从长期雇佣向自由雇佣、组织忠诚向职业忠诚以及工作向家庭平衡等几个核心角度分析雇佣关系转变的原因、背景和目标。第五章新型雇佣关系的重塑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了新型雇佣关系的特征以及专业主义的形式,从无边界职业生涯、工作生活质量两个重要方面探讨新型雇佣关系在就业能力和工作体验的构建策略,在本章最后部分,从雇佣关系的外在和内在关系分析平衡策略,在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对新型雇佣关系的微观分析框架。第六章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究其本质,雇佣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本章分别从组织方的两个主要代理人:人力资源策略——总体代理人;直接上司——个体代理人,分别探讨与雇员进行的不同的交换作用机制以及对雇佣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认为组织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能够调整和改善雇佣关系的性质,重新达成交易的平衡。第七章对我国国有企业雇佣关系转变的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一直处于改革之中,雇佣关系不断进行调整。本章中,利用笔者提出的雇佣关系微观分析框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指出国有企业雇佣关系转变的趋势和方向,并得出一些变革的措施和建议。在一个以创新和变革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中,管理中最基本的一个挑战就是设计出更加具有柔性的组织形式,而保证柔性组织成功的关键是雇佣关系的性质。本文以无边界组织作为分析的背景,通过新旧雇佣关系的对比分析,构建新型雇佣关系的治理框架。笔者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突破和贡献:1、研究角度的创新。本研究致力于雇佣关系的微观机制研究,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组织环境下,雇佣关系的治理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方面,传统雇佣关系的研究强调事后方面的劳动争议处理和三方协调机制,而本研究从雇佣双方微观的层面研究雇佣关系事前和事中的治理机制;2、按照工作中形成的关系的性质,对雇佣关系进行了分类,分为外在形式的工作关系和内在形式的情感关系。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展开研究的路线,并以此作为新型雇佣关系分析与重塑的基础。结合社会背景分别提出了传统和新型雇佣关系的核心特征,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型雇佣关系的趋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对于今后研究如何管理新型雇佣关系以及如何以此建立竞争优势提供基础。3、本文将雇佣关系中的交换关系具体为组织支持感(POS)和领导成员交换(LMX),将组织中不同管理角色整合在新型雇佣关系构建框架中,使得雇佣关系的微观机制更加系统、更加具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结合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征和无边界组织背景,建立了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微观制衡机制。认为在人力资本价值与资本价值之间的权势越来越对等的条件下,雇佣双方可以在既定的社会经济框架下自我调整、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基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原则、具有对等约束力的雇佣关系治理机制。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8
ABSTRACT  8-16
0. 导论  16-24
  0.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6-18
  0.2 关于论文的几点说明  18-20
  0.3 论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20-22
  0.4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2-24
1. 文献综述  24-38
  1.1 国外雇佣关系研究述评  24-35
  1.2 国内雇佣关系研究述评  35-38
2. 雇佣关系的理论解析  38-70
  2.1 雇佣关系发展:从对抗到合作  38-45
  2.2 雇佣关系的内涵  45-57
  2.3 雇佣关系的理论分析  57-70
3. 无边界组织与工作柔性  70-94
  3.1 无边界组织的发展及影响  70-79
  3.2 组织柔性:无边界组织的效能标准  79-84
  3.3 工作柔性与非正规就业  84-94
4. 无边界组织下雇佣关系的转变  94-116
  4.1 雇佣关系转变的环境分析  94-100
  4.2 长期雇佣与自由雇佣  100-105
  4.3 雇员忠诚的转变  105-109
  4.4 工作与家庭关系的转变  109-116
5. 新型雇佣关系的重塑  116-161
  5.1 新型雇佣关系的内容  116-126
  5.2 职业发展的个人主义:无边界职业生涯  126-137
  5.3 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137-147
  5.4 新型雇佣关系重建与平衡  147-161
6. 新型雇佣关系与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  161-185
  6.1 组织支持感与员工承诺  161-168
  6.2 领导成员交换与工作满意度  168-174
  6.3 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  174-185
7. 对我国国有企业雇佣关系转变的分析  185-210
  7.1 我国国有企业雇佣关系的概况  185-192
  7.2 我国国有企业雇佣关系变革的趋势分析  192-199
  7.3 我国国有企业雇佣关系的变革路径分析  199-210
小结  210-213
参考文献  213-221
致谢  221-223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223

相似论文

  1. 井巷柔性材料风帘组的阻风性能试验研究,TD724
  2. 柔性、刚性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O621.1
  3. 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大规模定制家具开发和生产解决方案的研究,TS664
  4. 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的研究,D630.3
  5. 社会交换资源问卷编制及其实证研究,G645.5
  6. 基于柔性芳香羧酸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构筑、结构及其性能研究,O621.13
  7. 双三氮唑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O633.5
  8. 基于神经树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TP391.41
  9. 柔性领导力的文化支撑,C933
  10. 脉冲阴极弧放电制备PI基低辐射薄膜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11. 液压式高速转塔冲床专用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G385.1
  12. 柔性制造教学系统的开发,TH165-4
  13. 双柔性结构梁的碰撞运动的分岔及其控制,TB122
  14. 多自由度微创手术取样机器人研究,TP242
  15. 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过程问题的研究,F272.92
  16. 带浮力块的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特性研究,TB123
  17. 大变形柔性多体系统建模理论与实验研究,TB122
  18. 柔性路径下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跨单元调度方法,TH165
  19. 飞机总装移动装配线作业调度优化研究,V262.43
  20. 雇员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923
  21. 广西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研究,G443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