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环境·制度·政府

作 者: 姜修宪
导 师: 吴松弟;邹逸麟;王建革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历史地理
关键词: 环境 制度 政府 福州港 闽江流域
分类号: K2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7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开埠后福州港的贸易发展及其与腹地之间经济变迁的互动关系,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寻了闽江流域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制约因素。在第一部分的绪论中,我们主要介绍与本文相关的一些学术概念、确定研究的区域和时间断限、本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历史、使用的资料、方法及研究意义。同时,简要论述近代以来福州港及其腹地展开活动的历史舞台,即经济变迁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勾勒了福州港贸易的历史进程。我们将其分为两部分叙述,其中1861年以前因历史统计资料的限制,只能以文字描述为主。在本部分中,我们主要针对前人研究中的不足予以补充和纠谬。在后一部分中则主要通过海关贸易统计进行量化分析。在这部分中,通过对海关进出口主要货物——进口的鸦片、布匹、洋杂货、土杂货和出口的茶叶、纸、木材——的归纳整理,我们得以明了福州港主要贸易商品的发展历史进程;通过进口商品销售地和出口商品来源地的分析以明了福州港的大致腹地范围。同时,在本部分中,我们提出史界较少关注的洋货进口作用两面性的问题,并对影响贸易的因素作了一定阐述。在第三章,我们主要以“开埠为什么没有造成腹地经济的起飞”为学术关怀,主要探讨制约福州港贸易的环境因素。通过对福州城本身商业环境的考察,通过对福州港与其腹地间商品运输的主要渠道——闽江——运输环境的考察,指出不但福州没有为腹地进口商品的销售和出口商品的外销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限制了福州港的进出口贸易,而且闽江恶劣的运输环境,也阻碍了商品的流通。而当时的福建地方政府的政治治理又趋于失灵和无效,从而无法突破环境的制约而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市场、商人、制度在福州进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文中对市场变化对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外商人对商权的争夺以及商业制度对进出口贸易影响诸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考察。其中在茶叶的出口贸易问题中,我们探讨了市场、公会、制度在茶叶贸易中的作用,提出了不少与前人研究不同的观点。在第五章中,我们主要依靠清代以来的方志,详细考察了开埠前后腹地地区各县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农家经济状况的变化,以探求开埠对内地的影响。文中指出,开埠后在闽江流域形成了新兴商埠与传统农业并存、手工业鲜有改良、商业鲜有实质性发展的状况,因此开埠对闽江流域内地的影响甚低。但同时也指出,腹地人民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日趋加重的历史事实。第六章给读者提供了几个探讨政府与区域经济近代化的关系的实例。在文中我们指出政府的两面性问题,以及政府治理的失灵、政治决策的失策对地区经济近代化中的影响至大。论文第七章主要是通过以上各章的论述,从中就本区经济发展中环境、制度和政府的关系进行总体的考察。这是对本文予以升华的部分。最后的结论主要是从历史中探寻经验,指出目前福州港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福建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切而要的问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0
英文摘要  10-12
第一章 绪论  12-25
  第一节 近代福建贸易和经济史研究成果评述  12-15
  第二节 研究内容、思路和依据的资料  15-18
  第三节 学术创新与篇章结构  18-19
  第四节 福州开埠与近代闽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地理背景和历史基础  19-25
第二章 福州港的进出口贸易  25-65
  第一节 五口通商时期福州港的贸易进程及相关问题(1844-1860)  25-34
    一、福州港近代早期贸易的历史回顾  25-30
    二、福州港早期贸易的几个制约因素  30-34
  第二节 1861年后福州港主要进口商品的发展趋势  34-57
    一、对统计数据效度的说明  34-36
    二、鸦片的进口与销售  36-42
      (一)、鸦片进口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36-38
      (二) 影响鸦片贸易的因素分析  38-42
    三、布匹的进口与销售  42-46
      (一)、洋布进口的发展趋势  42-43
      (二)、洋布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43-45
      (三)、棉纱及其它外国毛织品的进口状况  45-46
    四、主要洋杂货的进口分析  46-50
      (一)、米谷的进口  46-48
      (二)、煤油和火柴的进口  48-49
      (三)、铅、锡的进口  49-50
    五、土布与绸缎的进口与销售  50-52
      (一)、土布的进口  50-51
      (二)、绸缎的进口贸易  51-52
    六、排挤和促进:洋货输入的两面性  52-55
    七、福州港的腹地:基于进口货物销售地的分析  55-57
  第三节 1861年后福州港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趋势  57-63
    一、茶叶的出口贸易  57-61
      (一)、茶叶出口的发展趋势  57-58
      (二)、茶叶质量、数量与价格的比较分析  58-61
    二、木材的出口  61-62
    三、福州纸张的出口  62-63
  第四节 本章小节  63-65
第三章 环境制约、政府参预与贸易发展  65-101
  第一节 以港口城市环境为中心的考察  65-76
    一、福州港的自然条件  65-69
    二、港口城市的治安环境——以游勇和棍徒的考察为例  69-73
      (一)、游勇侵扰市廛  69-71
      (二)、匪棍为害闾阎  71-73
    三、港口城市的市场环境——以金融制度的考察为例  73-76
      (一)、福州的金融机构  73-74
      (二)、动荡的金融  74-76
  第二节 以闽江运输环境为中心的考察  76-85
    一、闽江航道的自然状况  76-83
      (一)、闽江航行之困难  77-79
      (二)、闽江的通航能力  79-83
    二、闽江航运中的人文环境——闽江水运的社会影响因素  83-85
  第三节 政府对经济运行环境的改造  85-99
    一、以水路交通的改善为例  85-93
      (一)、马江航道的疏浚与整治  85-87
      (二)、闽江河道的治理  87-92
      (三)、平水轮运业的迟滞  92-93
    二、以社会环境的整治为例  93-99
      (一)、金融业的放任  93-96
      (二)、社会治理的失灵  96-99
  第四节 本章小节  99-101
第四章 市场、商人、制度与福州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101-120
  第一节 市场与福州的进出口贸易  101-105
    一、本地市场需求与洋布、毛织品、棉纱的进口  101-102
    二、国际市场与茶叶的出口  102-105
  第二节 商人与福州的进出口贸易  105-116
    一、茶叶贸易——传统公会的近代使命  105-108
    二、中外商人在鸦片贸易、洋布进口和茶叶交易中的博弈  108-116
  第三节 制度变迁与福州茶叶贸易的兴衰  116-118
  第四节 本章小节  118-120
第五章 福州开埠与腹地经济变迁  120-148
  第一节 一个新兴商埠,一种传统农业:福州开埠与腹地农业  120-126
  第二节 规模的扩大与技术的因循:福州开埠与腹地手工业  126-137
    一、出口茶叶的产地分布、生产形态及技术  126-130
      (一)、出口茶叶产地分布的变化  126-128
      (二)、茶叶的生产形态及技术  128-130
    二、木材的产地分布、生产形态及技术  130-133
      (一)、出口木材产地分布的变化  130-132
      (二)、木材的生产技术与经营方式  132-133
    三、出口纸张的产地分布、生产形态及技术  133-134
      (一)、出口纸张产地分布的变化  133
      (二)、纸张的生产形态及技术  133-134
    四、其它土货的生产形态及技术  134-137
      (一)、香菰的生产形态和技术  134-135
      (二)、榨油业和织布业的生产工具及技术  135-137
  第三节 福州开埠与腹地商业:以闽江流域墟市的考察为例  137-144
    一、明中叶以来闽江流域墟市的成长趋势  138-142
    二、明中叶以来闽江流域墟市集期的分析  142-144
  第四节 福州开埠与农家经济生活  144-14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7-148
第六章 政府参预与区域近代化的历史考察  148-170
  第一节 政府与经济发展  148-158
    一、政府:社会财富的掠夺者  148-154
    二、政府:经济发展的保护人  154-158
  第二节 一位总督,一个企业,一场革命  158-168
    一、福建桑棉局与闽江流域蚕丝业的倏兴倏灭  158-161
    二、福州织布局与闽江流域棉织业的骤兴骤衰  161-168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68-170
第七章 余论  170-177
  第一节 政府作用的再考察  170-173
  第二节 环境制约·制度变迁·政府参预·经济发展  173-174
  第三节 我们应该做什么——历史的启示  174-175
  第四节 代结论:环境·制度·政府 一个都不能少  175-177
附表  177-188
  附表一、1861-1914年福州鸦片进口量  177-179
  附表二、1861-1919年福州主要棉织品进口量  179-180
  附表三、1864-1919年福州口大米、小麦及面粉的进口量  180-182
  附表四、1861-1919年福州主要洋杂货进口量  182-177
  附表五、1864-1919年福州红茶总出口量  177-183
  附表六、1861-1919年杉木和纸张的出口量  183-185
  附表七、1861-1911年间每五年主要进口商品价值  185
  附表八、晚清闽江流域商品生产、运输和交易情况简表  185-187
  附表九、1550年以来闽江流域墟市演进明细表(以邵武县为例)  187-188
附录二:参考文献(方志、古籍、民国调查和著作、档案、经济学论著、硕博论文、清末与民国期刊、英文)  188-197
后记  197-198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5.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6.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7.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8.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F815.16
  9.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10.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1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12. 基于过程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研究,G434
  13.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14.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15.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6.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17.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18.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9.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20.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研究,X196
  21. 新华集团在电站DCS行业营销策略研究,F274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清后期(1840~1911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