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研究

作 者: 高绪团
导 师: 解士杰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凝聚态物理
关键词: DNA 电子结构 透射率 电阻率 电荷输运
分类号: Q5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DNA是生物界最重要的大分子体系,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结构中蕴藏着决定遗传、细胞分裂、分化、生长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等生命过程的信息。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螺旋的骨架是由磷酸根和糖基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连接在糖基上的四种碱基腺嘌呤(A—Adenine),鸟嘌呤(G—Guanine),胸腺嘧啶(T-Thymine),胞嘧啶(C-Cytosine)按互补配对规则(G-C,A-T)通过氢键结合。近年来由于生命科学中的基因损伤与修复等原因以及分子纳米器件的应用与发展,DNA的电荷输运性质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研究已初步发现,电荷转移反应产物能导致细胞突变,光诱导电荷转移氧化损伤DNA分子或光诱导电荷转移修复DNA分子可治疗肿瘤等。例如,当DNA分子受到电离辐射或紫外线照射时会产生电子,这个电子被别的原子捕获前可能沿着DNA分子链运动,所以有人认为DNA分子有可能是快速的、不依赖于距离的电子转移通道。同时,DNA分子具有两个独特的性质,即自识别和自组装功能。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芯片上的晶体管越来越密集,速度也越来越快。按照半导体工业著名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左右,芯片的运算速度就增加一倍、尺寸减小一半。但由于热耗散和不同组件间电容耦合的存在,其发展速度将受到传统印刷电路制版技术的限制,预计到2010年,就会达到其物理的极限。因为按照微电子技术器件越来越小的发展思路,将会面对无法逾越的量子效应。传统的以硅、锗等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电子器件,其信息的传输原理是根据半导体的能带输运理论,但是,当体系的尺度达到纳米量级时,能带就变成了分立的能级,体系呈现出量子效应,能带论不再适用。为了使电路小型化,进一步提高电路的集成度和运算速度,突破电路小型化的物理极限,40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家费曼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路设计理念,即从底到顶的设计思想。费曼在题为《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中提出: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从单个分子甚至单个原子开始组装,以达到我们的要求——“至少依我看来,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进行精确的工程加工,把一个原子放到另一个原子上,制造出最小的人工机器来。步,2001年12月21日,Science杂志将分子电子学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评为现阶段,分子电子学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和研究性能优异的分子器件材料,如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和碳纳米管等都是被广泛研究的材料。DNA分子具有自识别和自组织两个独特性质,如果再具有导电性,将是纳米导线及分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但其电荷输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甚至存在很大争议。DNA分子的电荷输运实验显示DNA分子呈现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丰富的电学性质。所以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弄清电荷在DNA中的传输机理,为利用DNA分子设计分子器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DNA的突变和修复规律提供理论解释,阐明DNA结构中蕴藏的生命过程的各种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DNA分子是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软性。其电荷输运行为易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分子构形、碱基序列、温度、湿度、溶液、杂质等。目前,科学家提出了单步隧穿,多步隧穿,热跃迁及极化子传输等几种输运机制来解释DNA分子中的电荷输运现象。另一方面,由于DNA自身结构的复杂性,科学家一直在寻找一个最为恰当的模型来对它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建立了一维紧束缚模型、鱼骨模型、梯子模型、三维紧束缚模型等几个模型从不同的侧重点来研究DNA分子中的电荷输运现象。同时,各种因素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也被广泛研究。以上理论工作部分地解释了DNA分子所呈现出的丰富的电学性质。通过广泛调研,我们发现DNA分子中巡游电子数密度是可变的。从理论上讲其巡游电子主要来源于未成对的π—电子,而未成对的π—电子则是分子成键时SP、SP2轨道杂化产生的,DNA分子中的糖基和四种碱基都是由碳、氧、氮等组成的杂环结构,其轨道杂化情况较为复杂。另一方面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对称性较低,分子中存在大量的悬挂键,这些悬挂键上的未成对电子也会进入π—电子系统。所以DNA分子中的巡游电子数密度易受内部组分、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巡游电子数密度是可变的。同时,实验也证明其巡游电子数密度与DNA分子的组分、结构有关,受实验条件的影响。例如,Yao等人的实验证明Poly(dG)-Poly(dC)是P型半导体,而Poly(dA)-Poly(dT)是N型半导体,说明Poly(dG)-Poly(dC)中的多子是空穴,Poly(dA)-Poly(dT)中的多子是电子,即巡游电子数密度与碱基对序列有关。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DNA分子中巡游电子数密度是可变的思想。在本文中,我们分别采用一维紧束缚模型和三维紧束缚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巡游电子数密度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其次,由于DNA分子是柔软的生物大分子,其晶格位置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涨落,因此,我们又研究了晶格位置涨落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具体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1、一维紧束缚模型下,巡游电子数密度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输运特性的影响。1.1 DNA是柔软的生物大分子,其中存在强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巡游电子数密度的变化必定引起其电子结构的变化,反之亦然。电子结构则直接决定其电荷输运性质。我们采用包含了电子—晶格相互作用的一维紧束缚模型研究了巡游电子数密度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发现:随着巡游电子数密度的变化,DNA分子能带结构中费米能级附近的能隙(最低空轨道(LUMO)与最高电子占据轨道(HOMO)之间的能量差)随之改变,体系的电阻率亦随之改变,使得体系呈现不同的导电性质,分别倾向于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1.2 DNA分子链上的碱基对序列对其电荷输运有重要影响,我们分别研究了单一基对周期序列DNA分子Poly(dG)-Poly(dC),按Fibonacci序列构造的准周期序列和取自λ—DNA分子的非周期序列等三种不同周期序列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序列的DNA分子导电性有很大的差异。随巡游电子数密度的变化,周期序列Poly(dG)-Poly(dC)分子的能隙和电阻率以半满占据为中心对称,半满占据时,Poly(dG)-Poly(dC)分子链发生二聚化,能带劈裂为导带和价带,其电阻率约为10-2(Ωcm)量级;当巡游电子数密度偏离半满占据小于20%时,禁带中出现定域能级,其电阻率增大;当巡游电子数密度偏离半满占据大于20%时,禁带中的定域能级扩展成准连续的能带,其电阻率减小。当巡游电子数密度相同时,周期序列DNA分子链的导电性好于非周期序列DNA分子链,准周期序列DNA分子的电阻率介于二者之间。1.3周期序列DNA分子的电阻率随分子链长度增加而减小,并趋于定值,准周期序列DNA分子链具有自相似性,其电阻率随分子链长度增加起伏变化,呈现出长度关联效应,非周期序列DNA分子链的电阻率分子链长度增加而增大,趋于绝缘体。2、一维紧束缚模型下,晶格位置涨落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和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考虑到DNA分子是软分子,温度、湿度、分子中的杂质离子、基因变异等因素都会引起DNA分子晶格结构和电子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其电荷输运行为。鉴于DNA分子的复杂性,不可能对以上因素逐一进行研究,为使问题简化,我们采用模型化的方法,将各种因素的影响归结为碱基对相对其平衡位置的涨落。采用方形随机分布模拟碱基对的位置涨落,在一维紧束缚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位置涨落对DNA分子的电子态及其电荷输运行为的影响。发现:2.1随涨落的增强,周期序列半满占据的DNA分子链的带隙变小,同时其电子态倾向于局域化。综合考虑,带隙变小将有利于载流子的输运,但电子态局域化又不利于载流子的输运,二因素相互制约、相互竞争,决定了DNA分子的电荷输运行为。较弱的涨落使带隙变小,电子态仍具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利于载流子的输运。这是因为位置涨落可削弱或抵消了DNA分子中的晶格二聚化,同时使载流子获得能量,容易摆脱格点的束缚。较强的涨落虽然使带隙进一步变小,但电子态呈现出强的局域行为,带输运机制不再适用。室温下DNA分子的导带底的电子态将呈现出较强的局域行为,这对DNA的室温导电行为有重要影响。2.2计算周期序列DNA分子的电阻率随涨落强度的变化。发现随涨落增强,其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与定性的分析相一致。3、三维紧束缚模型下,巡游电子数密度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3.1 DNA分子的一维紧束缚模型把DNA分子简化为一维分子链,忽略了其双螺旋结构,而实验证实DNA分子的空间构形对其电荷输运性质有重要影响。我们借鉴D. Hennig等人提出的三维紧束缚模型,建立了一个描述DNA分子的三维紧束缚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巡游电子数密度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与一维紧束缚模型相比,在一维紧束缚模型中晶格运动仅通过电子—晶格相互作用影响电子跃迁积分,进而影响其电子结构和电荷输运性质;而在三维紧束缚模型中晶格运动通过电子—晶格相互作用一方面影响电子跃迁积分,另一方面影响格点在位能。计算发现:晶格运动对电子跃迁积分的影响较小,对格点在位能的影响较大,即在三维紧束缚模型中,晶格运动主要通过改变格点在位能,影响其电子结构和电荷输运性质。3.2与一维紧束缚模型不同,在三维紧束缚模型下,Poly(dG)-Poly(dC)的导电性质随巡游电子数密度的变化发生奇偶相变。即当HOMO为奇数能级时,Poly(dG)-Poly(dC)的电子结构和电阻率与金属导体类似,呈现金属相;当HOMO为偶数能级时,Poly(dG)-Poly(dC)的电子结构和电阻率与半导体类似,呈现半导体相。4、温度对DNA分子Poly(dG)-Poly(dC)的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考虑DNA分子的空间双螺旋结构,在三维紧束缚模型下,研究了温度引起的氢键键长热涨落和螺旋角热涨落对Poly(dG)-Poly(dC)的透射率、电子定域长度、伏安特性和电导率的影响。发现:4.1螺旋角热涨落对Poly(dG)-Poly(dC)的电荷输运性质影响较小,氢键键长热涨落引起格点在位能的变化是影响Poly(dG)-Poly(dC)电荷输运性质的重要因素。4.2 Poly(dG)-Poly(dC)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减小,低温区电导率减小较快,高温区电导率缓慢减小。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随温度升高,Poly(dG)-Poly(dC)的电荷输运机制发生了从能带输运机制到跃迁输运机制的转变。

全文目录


摘要  9-15
ABSTRACT  15-23
第一章 前言  23-47
  §1.1 DNA分子结构  23-26
  §1.2 分子电子学简介  26-27
  §1.3 DNA分子电荷输运研究进展  27-41
    §1.3.1 研究DNA分子电荷输运的意义  27
    §1.3.2 DNA分子电荷输运的实验研究  27-35
    §1.3.3 DNA分子电荷输运的理论研究  35-41
  §1.4 拟展开的研究内容  41-42
  参考文献  42-47
第二章 DNA分子的变电子数模型  47-62
  §2.1 DNA分子的巡游电子特征  47-48
  §2.2 DNA分子的一维紧束缚模型和传递矩阵方法  48-53
    §2.2.1 DNA分子的一维紧束缚模型  48-50
    §2.2.2 传递矩阵方法  50-53
  §2.3 巡游电子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53-59
    §2.3.1 巡游电子对周期序列DNA的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53-57
    §2.3.2 巡游电子对准周期序列DNA的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57-58
    §2.3.3 巡游电子对非周期序列DNA的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58-59
  §2.4 三种不同周期序列的DNA分子的电阻率随分子链长度的变化  59-60
  §2.5 本章小结  60-61
  参考文献  61-62
第三章 基对位置涨落对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62-73
  §3.1 引言  62-63
  §3.2 模型和方法  63-64
  §3.3 位置涨落对周期序列DNA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64-70
    §3.3.1 位置涨落对周期序列DNA分子的电子结构的影响  64-69
    §3.3.2 位置涨落对周期序列DNA分子的电阻率的影响  69-70
  §3.4 本章小结  70-71
  参考文献  71-73
第四章 DNA分子的三维紧束缚模型及其输运特性  73-88
  §4.1 引言  73-74
  §4.2 模型和公式  74-76
  §4.3 巡游电子数变化引起的奇偶相变  76-84
    §4.3.1 巡游电子数变化Poly(dG)-Poly(dC)奇偶相变  78-81
    §4.3.2 巡游电子数变化对λ—DNA的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81-84
  §4.4 DNA分子的电阻率随链长的变化—长度关联效应  84-85
  §4.5 本章小结  85-86
  参考文献  86-88
第五章 温度对Poly(dG)-Poly(dC)的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88-103
  §5.1 引言  88-89
  §5.2 模型和方法  89-90
  §5.3 结果与讨论  90-101
    §5.3.1 螺旋角热涨落对Poly(dG)-Poly(dC)的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90-95
    §5.3.2 氢键键长热涨落对Poly(dG)-Poly(dC)的电荷输运性质的影响  95-100
    §5.3.3 Poly(dG)-Poly(dC)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100-101
  §5.4 本章小结  101-102
  参考文献  102-103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03-105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目录  105-10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及参与课题  106-107
致谢  107-108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8-109
附录—发表英文文章全文两篇  109-119

相似论文

  1. 钛酸钡基NTC热敏陶瓷电阻的制备与研究,TQ174.1
  2.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3.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4.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5.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6.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7.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8.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9. 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的选育与效应分析,S512.1
  10.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11. 桃豫农矮砧1号离体快繁体系的研究和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S662.1
  12. 5-Aza-dC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R734.2
  13.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去甲基化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p16基因转录的研究,R734.2
  14.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的新型prime-boost免疫策略研究,R392
  15.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16. 我国部分家鸭品种的DNA条形码初步分析,S834
  17. 五倍子蚜DNA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关系,S899.4
  18.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19. SO2胁迫对拟南芥DNA甲基化多态性的影响,Q943
  20. 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降脂活性研究,O627.63
  2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负极材料Srn+1TinO3n+1(n=1,2,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1.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化学 > 核酸 > 脱氧核糖核酸(DNA)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