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作 者: 曾光
导 师: 俞忠英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城市经济增长 长三角 δ-收敛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分类号: F29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321次
引 用: 1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沿江八市(分别为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和南通,简称苏南八市)和浙江环杭州湾七市(分别为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和台州,简称浙北七市)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富饶的区域之一,并领跑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长三角整个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的同时,加大对其区域内部各城市间自1978年以来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不少,但从收敛性(也译作“趋同性”)理论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的却几乎是空白。正是基于这种研究现状,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关于收敛性的有关理论框架出发,力图从各城市的人均GDP、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多个角度,全面地考察从1978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探讨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本文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相关理论基础,分别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介绍了与收敛性有关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作者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明确了全文研究的概念体系框架。其次,详细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演变。分别对长三角十六城市从1978年到2004年期间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指标的发展差异进行了详细地考察。结果发现,从总体上,其绝对差异指标中的标准差在不断扩大;而相对差异指标中,无论是变异系数还是基尼系数,尽管有所波动,但呈现出逐年缩小的发展态势。第三,通过实证考察长三角地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发现尽管少数年份人均GDP指标与人均收入指标的变动方向有所不一致,但从总体上来看,长三角十六城市间不存在所谓的“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同时,在长三角十六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倒U”型假说未能通过检验。第四,采用变异系数这一指标,考察长三角十六城市经济增长的δ—收敛,结果发现: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1978年到2004年期间,其变异系数尽管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上呈现出收敛的特征。第五,基于MRW基本分析框架,结合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实际情况,构建了新β—收敛分析模型,对长三角十六城市经济增长的β—收敛验证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收敛;进行俱乐部检验后发现,就人均GDP指标来看,苏南八市和浙北七市内部都不存在收敛,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这两项指标,在各地区内部都存在俱乐部收敛。最后,在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产业发展、制度因素、FDI以及聚集经济要素等五个方面对影响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在几个影响因素中,固定资本投资、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和聚集经济效应都促使收敛性的存在,FDI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收敛或者发散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
|
全文目录
图录 6-7 表录 7-8 附录 8-9 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第1章 绪论 13-35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14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4-17 1.2.1 研究目标 14-15 1.2.2 主要内容 15-17 1.3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17-32 1.3.1 收敛性的概念 17-24 1.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4-28 1.3.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8-31 1.3.4 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31-32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数据及资料 32-34 1.4.1 主要研究方法 32-33 1.4.2 数据及资料 33-34 1.5 论文的创新点 34-35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35-50 2.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收敛性 35-41 2.1.1 储蓄率外生的收敛性预测 36-38 2.1.2 储蓄率内生的收敛性预测 38-40 2.1.3 新古典理论框架中要素的流动与收敛性 40-41 2.2 新增长理论与收敛性 41-47 2.2.1 资本积累与收敛性 42-43 2.2.2 分工与收敛性 43-44 2.2.3 技术进步与收敛性 44-45 2.2.4 新增长理论框架中要素流动与收敛性 45-47 2.3 政治经济学与收敛性 47-50 第3章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演变 50-72 3.1 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测算方法及比较 50-54 3.1.1 绝对差异 50-51 3.1.2 相对差异 51-53 3.1.3 "倒U"型假说 53-54 3.2 长三角城市人均GDP差异的考察 54-61 3.2.1 长三角城市人均GDP差异的基本分析 54-59 3.2.2 不同价格体系下各城市人均GDP差异的比较 59-61 3.3 长三角城市人均收入差异考察 61-66 3.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分析 61-64 3.3.2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异分析 64-66 3.4 "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检验 66-69 3.5 "倒U"型假说检验 69-70 3.6 本章小结 70-72 第4章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分析 72-89 4.1 收敛性分析的基本框架 72-76 4.1.1 MRW分析框架 72-74 4.1.2 Dowrick-Rogers分析框架 74-76 4.2 δ—收敛检验 76-78 4.2.1 人均GDP的δ—收敛检验 76-77 4.2.2 人均收入的δ—收敛检验 77-78 4.3 β—收敛检验 78-85 4.3.1 模型的改进 79-80 4.3.2 绝对β—收敛检验 80-82 4.3.3 条件β—收敛检验 82-85 4.4 俱乐部收敛检验 85-87 4.5 本章小结 87-89 第5章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89-113 5.1 资本积累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 89-94 5.1.1 基本模型、指标界定和数据的处理 90-92 5.1.2 计量分析 92-93 5.1.3 分析小结 93-94 5.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94-98 5.2.1 长三角各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 94-95 5.2.2 长三角各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分析 95-96 5.2.3 长三角各城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96-97 5.2.4 分析小结 97-98 5.3 市场化水平与经济增长 98-102 5.3.1 市场化水平指数的设计和数据资料 99-100 5.3.2 长三角各城市市场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00-101 5.3.3 分析小结 101-102 5.4 外国直接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 102-106 5.4.1 各城市经济增长与FDI占GDP比重的关系 102-104 5.4.2 FDI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04-105 5.4.3 分析小结 105-106 5.5 聚集经济效应与经济增长 106-109 5.5.1 聚集经济效应指标的界定和相关数据的处理 106-108 5.5.2 聚集效应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 108-109 5.5.3 分析小结 109 5.6 本章小结 109-113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113-118 6.1 主要结论 113-116 6.2 展望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30 附录1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演变主要分析结果 130-139 附录1.1 长三角人均GDP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分析 130-131 附录1.2 长三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数据 131-132 附录1.3 长三角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异数据 132-133 附录1.4 长三角十六城市"倒U"型假说检验结果 133 附录1.5 苏南八市"倒U"型假说检验分析结果 133-134 附录1.6 浙北七市"倒U"型假说分析结果 134-135 附录1.7 苏南八市"倒U"型假说检验数据 135-136 附录1.8 浙北七市"倒U"型假说检验数据 136-137 附录1.9 苏南八市"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检验 137-138 附录1.10 浙北七市"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检验 138-139 附录2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数据 139-157 附录2.1.1 长三角各城市历年GDP对数值 139-140 附录2.1.2 长三角各城市历年人力资本存量对数值 140-141 附录2.1.3 长三角各城市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对数值 141-142 附录2.1.4 长三角三大区域固定资本投资数据 142-143 附录2.1.5 长三角三大区域人力资本数据 143-144 附录2.2.1 长三角各城市工业化指数 144-145 附录2.2.2 长三角三大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145-146 附录2.3.1 长三角各城市非国有化率指标 146-147 附录2.3.2 长三角各城市对外开放度指标 147-148 附录2.3.3 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利益分配指标 148-149 附录2.3.4 长三角各城市市场化指数 149-150 附录2.4 长三角各城市FDI占GDP比重指标 150-151 附录2.5.1 长三角各城市劳动力指标 151-152 附录2.5.2 长三角各城市技术指标 152-153 附录2.5.3 长三角各城市资本指标 153-154 附录2.5.4 长三角各城市收入分配指标 154-155 附录2.5.5 长三角各城市消费水平指标 155-156 附录2.5.6 长三角三大区域聚集经济效应指标比较 156-157 致谢 157-158
|
相似论文
- 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流域农田氮平衡及氮负荷研究,S158.3
- 中国区域能源消耗强度收敛性分析,F206;F124
- 上海长三角低温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研究,F259.27
- 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F812.0
- 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研究,F719
- 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F224
- 泛长三角进程中的政府合作研究,F127
-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F124
- 金融效率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分析,F127;F832
- 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集聚研究,F719
- 我国区域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F752;F127
- 长三角产业发展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F299.2;F224
- 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F127
- 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协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生分析,F719;F224
- 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络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关系研究,F299.27;F224
- 中国沿海开放地区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分析,F224
- 我国经济区域内地方立法间的博弈论分析,F127;F224.32
-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及趋同效应分析,F127
- 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F299.2
- 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分析,F207
- 长三角地区城市湿地景观规划研究,TU986.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