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的建立及对十二种常见赤潮藻的检测

作 者: 甄毓
导 师: 于志刚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化学
关键词: 赤潮藻 核糖体RNA S1酶 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
分类号: X1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13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是当前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对赤潮藻种类和数量的分析是其中的基础内容。除了传统的显微镜观察外,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正被引入这一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S1酶能够保护完全匹配的双链核酸的性质,将分子生物学中的酶保护分析技术和夹心杂交技术融合在一起,创立了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以实现对赤潮藻的检测。该技术将酶保护分析探针(NPA探针)与细胞裂解液中的rRNA进行杂交,再用S1酶处理(降解)不匹配的双链杂合体和单链分子,然后采用微孔板夹心杂交技术测定保留下来的与rRNA分子等量匹配的NPA探针及其数量,从而实现对微藻种类和数量的鉴定。本研究还从细胞破碎程度、酶保护分析和夹心杂交三个方面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条件优化,最终建立了针对裸甲藻、红色赤潮藻、海洋原甲藻、微小原甲藻、东海原甲藻、链状亚历山大藻、锥状斯氏藻、旋链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尖刺拟菱形藻、圆海链藻和球形棕囊藻等7种甲藻、4种硅藻和1种定鞭藻的相关检测曲线和方法,获得了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将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应用于模拟样品和现场样品分析,取得了理想的检测结果。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避免了核酸定量检测技术一般需要的核酸纯化步骤,将目标生物的rRNA转化为等量的互补DNA探针,既解决了RNA不稳定易于降解的难题,又利用S1酶能够降解单链DNA、RNA或不完全匹配的双链核酸分子的特性,将探针的专一性从DNA探针与藻类的RNA杂交一个层次,提高到对杂交真实性进行校验的第二个层次(也就是说特异结合的探针被保留,其它探针被分解),从根本上解决了探针种属特异性的难题。本技术方法简单,条件易于控制,不但满足了微藻分析技术鉴定到种并且定量的要求,而且降低了关键探针的设计难度,使研发针对多种微藻并行分析的技术成为可能,为海洋微藻、特别是赤潮藻的快速、准确、连续大面积观测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全文目录


独创声明  3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3-4
摘 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19
  1.1 赤潮的产生及其危害  9-11
  1.2 赤潮藻种类和数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11-19
    1.2.1 以形态学特征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12-13
    1.2.2 以小分子化学物质特征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13-15
    1.2.3 以生物大分子的特征为基础的方法  15-19
第二章 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的建立  19-46
  2.1 藻种库的建立  21-23
  2.2 目标藻特征核酸片段的测定与探针设计  23-39
    2.2.1 rRNA 序列分析  23-28
    2.2.2 探针设计  28-29
    2.2.3 序列分析与探针设计结果  29-39
  2.3 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的建立(以旋链角毛藻为例)  39-46
    2.3.1 实验材料  39-40
    2.3.2 实验方法  40-41
    2.3.3 实验结果  41-43
    2.3.4 讨论  43-46
第三章 检测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分析条件的优化  46-64
  3.1 夹心杂交部分主要影响因素和分析条件的优化  46-53
    3.1.1 试验方法  47-49
    3.1.2 试验结果  49-53
  3.2 酶保护分析部分主要影响因素和分析条件的优化  53-59
    3.2.1 试验方法  53-55
    3.2.2 试验结果  55-59
  3.3 RNA 提取效率(细胞破碎程度)的影响  59-61
    3.3.1 试验方法  59
    3.3.2 试验结果  59-61
  3.4 适合于多种藻同时分析的优化方案  61-64
第四章 运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十二种赤潮藻的检测  64-75
  4.1 试验方法  64-66
    4.1.1 探针特异性验证  64
    4.1.2 分析曲线的获得  64-65
    4.1.3 方法验证与样品分析  65-66
  4.2 试验结果  66-75
    4.2.1 探针的特异性  66-67
    4.2.2 分析曲线  67-72
    4.2.3 方法验证与样品分析结果  72-75
第五章 细胞生长状态对rRNA 拷贝量的影响  75-88
  5.1 试验方法  78
  5.2 试验结果  78-88
讨论与展望  88-93
参考文献  93-103
致谢  103-105
发表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105-107
附录(目标藻序列信息)  107-129

相似论文

  1. 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多变量分析在赤潮藻识别中的应用,X55
  2. 青岛沿海绿潮藻类鉴定技术研究,Q949
  3. 胶州湾常见赤潮藻脂肪酸的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X173
  4. 一株赤潮异弯藻溶藻细菌的分离与溶藻特性研究,X172
  5. 无角毛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系统,TP391.41
  6. 基于变分水平集的赤潮藻显微图像分割方法研究,TP391.41
  7. 巢式PCR方法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的研究,R440
  8.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对小鼠胚胎细胞3T3的影响,Q949.98
  9. 三都湾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的关系研究,X55
  10.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赤潮藻分子鉴定研究,X55
  11. 赤潮藻藻际细菌溶藻效应研究,Q93
  12.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海洋生物毒性的实验研究,X173
  13. 小鲵科线粒体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Q75
  14. 青岛沿岸自由生活海洋线虫18S核糖体RNA基因扩增及序列变异分析,Q953
  15. 应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研究,Q948.8
  16. 七种/株原甲藻的核糖体18S、28S、5.8S、ITS1和ITS2基因和区域的克隆与变异分析,Q78
  17. 船载近海赤潮藻自动化生化分析工作站电气控制系统研制,TP273
  18. 一氧化氮对三种海藻生长影响的规律及其在赤潮化学预测中的应用,X55
  19. 几种赤潮藻抗体的制备及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X55
  20. 基于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的赤潮藻自动化分析仪研制,X55
  21. 抗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构建,Q813.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环境植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