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近代经方家曹颖甫学术思想研究

作 者: 罗明宇
导 师: 傅延龄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曹颖甫 学术思想 临床验证 伤寒发微 金匮发微 经方实践录
分类号: R2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曹颖甫是近代著名的经方家,一生致力于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研究,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提出“经方实验”即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经方的主张;他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根本,强调“经方”是后世方剂的基础,中医应当从源寻流而不该舍本逐末。本研究课题主要从曹颖甫之生平医事、医着简介、学术渊源、治学精神、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学术思想研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病证的研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运用特色的研究、对《伤寒论》方剂特殊认识的研究、对《伤寒论》药物特殊认识的研究、医学贡献与评议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整理研究。而曹颖甫研究经方,学术渊源多系自学而成,堪称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医经方大家。其中张隐庵、黄坤载、陈修园三家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对他影响较大,我们可以从张志聪和黄坤载的学术思想和相关著作中,考察曹颖甫的学术继承渊源和关系。 曹颖甫之治学精神是尊崇仲景重视经方,发微探幽矢志究经,类证鉴别论证精深,独立思考师而不泥,虚心学习精勤不倦,态度严谨治学专精,强调实践反对空谈,汇通西学贵具通识。并在曹颖甫对《伤寒论》学术思想研究的方法,可见曹颖甫治伤寒学造诣颇深,他注重临床实际,以案论经,主张重订错简,中西汇通,并且善用前后比较,及比喻手法阐明医理,对《伤寒论》经方的实际运用,伤寒理论的发明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曹颖甫对六经气化论的相关论述中,可知曹颖甫重视临证运用六经理论指导特点的论述。也说明了“六经”不仅为伤寒而设,也完全能用以指导治疗杂证。且知曹颖甫虽然学宗张志聪、黄元御,也受到气化学说的影响,但并不恪守维护旧论之说,亦不为黄氏五运六气之论所拘,唯于张氏之说药,黄氏之重阳,则每申其义而扩充之。尤其是对某些条文的正误、仲景方的运用,皆以临证实际为依据。 在寒温争辨,其来已久,历代医家大多直指《伤寒论》专论狭义伤寒,其方亦独为狭义伤寒而设。曹颖甫纠正其误,点明《伤寒论》是讨论广义伤寒的,指出太阳经即有温病,曹颖甫对寒温之辨强调以临证实效为指归。在分析曹颖甫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病证的研究中,首先曹颖甫以“候”来解释伤寒传变日数规律,另在辨治伤寒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病时注重保护阳气,这与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注重保存阴液的思想不同。亦正如他在《伤寒发微·凡例八则》所云:“三阴之病,纯阴则死,回阳则生。”故他于临证时常用乌、附,善用乌、附。并且曹颖甫认为:“阳气张于外”与“下寒之甚,必见戴阳”,这是阳气不能秘密的具体体现,可作为戴阳格阳的病理解释,这也是曹颖甫擅用附子的另一个原因。 关于曹颖甫对三焦的认识,曹颖甫则依《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中的有关论述,并结合自己所接触到的西医解剖学知识,对三焦的概念和功能作了创新性的解释。这些认识依据现代生理学,还不能判断是对还是错,应当持存疑的态度,或许待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再作进一步的解释。曹颖甫另认为战汗多属太阳,热病汗出而愈,属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9
英文摘要  9-15
文献综述:曹颖甫学术思想研究近况  15-18
1 绪言  18-20
  1.1 研究背景  18
  1.2 研究动机和方法  18-20
2 曹颖甫生平医事  20-22
3 曹颖甫之医著简介  22-23
4 曹颖甫学术源流考  23-24
5 曹颖甫治学精神  24-30
  5.1 尊崇仲景 重视经方  24
  5.2 发微探幽 矢志究经  24-25
  5.3 类证鉴别 论证精深  25-26
  5.4 独立思考 师而不泥  26
  5.5 虚心学习 精勤不倦  26
  5.6 态度严谨 治学专精  26-27
  5.7 强调实践 反对空谈  27-28
    5.7.1 以案论理  27-28
    5.7.2 以案证方  28
    5.7.3 以案析疑  28
  5.8 汇通西学 贵具通识  28-30
    5.8.1 现代医学解释中医  29
    5.8.2 中西汇通解释病机  29
    5.8.3 现代药物解释方药  29-30
6 曹颖甫对《伤寒论》学术思想研究的方法  30-34
  6.1 前后互参 比较辨证  30
    6.1.1 二方互参 辨明机理  30
    6.1.2 主证互参 辨别病机  30
    6.1.3 方证病机 推论另方  30
  6.2 解析经文 善用比喻  30-31
    6.2.1 解释病机  31
    6.2.2 阐明治法  31
    6.2.3 判断愈后  31
    6.2.4 说明药理  31
  6.3 重订错简 阐发新意  31-34
7 曹颖甫对六经病的认识概论  34-40
  7.1 太阳病  34-35
  7.2 阳明病  35-36
  7.3 少阳病  36-37
  7.4 太阴病  37
  7.5 少阴病  37-38
  7.6 厥阴病  38-40
8 曹颖甫对八纲辨证的认识概论  40-41
9 曹颖甫对寒温之辨以临证实效为指归  41-43
10 曹颖甫对脏腑气化论的相关论述概论  43-48
  10.1 关于膀胱气化的正常生理和病理反应  43
  10.2 关于胃气化的正常生理和病理反应  43-44
  10.3 关于心气化的正常生理和病理反应  44-45
  10.4 关于脾气化的正常生理和病理反应  45
  10.5 关于肝气化的正常生理和病理反应  45-46
  10.6 关于肾气化的正常生理和病理反应  46
  10.7 关于肺气化的正常生理和病理反应  46-47
  10.8 关于胆气化的正常生理和病理反应  47-48
11 曹颖甫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病证的研究  48-59
  11.1 对伤寒传变日数的论述  48
  11.2 对论治三阴,重保阳气的论述  48-49
  11.3 对阳气张和戴阳的论述  49-50
  11.4 对三焦的认识  50-51
  11.5 对战汗多属太阳的论述  51
  11.6 对蓄血大肠与子宫说的论述  51-52
  11.7 对阴阳易的论述  52
  11.8 对厥阴证食即吐蛔和霍乱的特殊认识  52-53
  11.9 对奔豚病之本源乃肠中之矢气的论述  53
  11.10 对治疗历节的论述  53-54
  11.11 对发背头疽的论述  54-55
  11.12 对治疗痢疾的论述  55
  11.13 对治疗肺痈的论述  55-56
  11.14 对治疗肠痈的论述  56-57
  11.15 对脉理的深研  57-59
12 曹颖甫对《伤寒论》经方运用特色的研究  59-67
  12.1 抓主证辨病机  59
  12.2 重视方证相应  59-60
  12.3 临症融汇贯通  60-61
  12.4 成方化裁的组方方法  61-62
  12.5 经方今用贵在通变  62-63
  12.6 对反证法的应用  63
  12.7 对上下升降理论应用  63-64
  12.8 对逆流挽舟的应用  64
  12.9 分清表里和斟酌缓急  64-65
  12.10 明传变防患于未然  65
  12.11 细析误治案例  65-67
13 曹颖甫对《伤寒论》治法的研究  67-70
  13.1 论伤寒汗法  67
  13.2 论药汗不宜敛  67-68
  13.3 经方峻剂应用  68
  13.4 论施下法并勿忘顾护胃气  68-69
  13.5 论用猪胆汁和醋灌肠的外治法应用  69-70
14 曹颖甫对《伤寒论》方剂特殊认识的研究  70-79
  14.1 论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主方  70
  14.2 论蒲灰散即大叶菖蒲  70-71
  14.3 论桂枝汤方独于夏令为宜  71
  14.4 论桂枝汤为补益之剂  71-72
  14.5 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功效分析  72-73
  14.6 论麻杏石甘汤治烂喉痧恶候获桴鼓之效  73
  14.7 论麻桂二汤合用(太阳轻证)与小柴胡汤之鉴别  73-74
  14.8 对大陷胸汤的论述  74-75
  14.9 对皂荚丸应用的论述  75
  14.10 对承气汤应用的论述  75-77
  14.11 对十枣汤应用的论述  77
  14.12 对炙甘草汤的论述  77-78
  14.13 对抵当汤丸应用的论述  78-79
15 曹颖甫对《伤寒论》药物特殊认识的研究  79-83
  15.1 芍药  79-80
  15.2 石膏  80
  15.3 附子  80-81
  15.4 半夏  81-83
16 曹颖甫医学贡献与评议  83-85
结语  85-88
致谢  88-89
简历  89-90
主要参考文献  90-92
附录  92-94

相似论文

  1.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2.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3.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4.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5.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R249.2
  6. 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诊治小儿外感发热独创望上腭及特色用药研究,R249.2
  7.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8.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9.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10.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11.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12.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13.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14. 何干之学术思想研究,D092
  15.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16.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17. 陈彤云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粉刺理法方药的研究,R249.2
  18.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临床验证分析,R272
  19. 李泰棻学术思想研究,K092
  20. 顾起元及其诗文研究,I206.2
  21. 《景岳全书》心病学术思想研究,R2-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医案、医话(临床经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