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跨界书写

作 者: 计红芳
导 师: 曹惠民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香港“南来作家” 创作心态 身份建构 叙述母题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研究的“南来作家”是指1949年前后南来香港的难民作家和左翼作家、60、70年代受文革影响自我放逐到香港的作家以及之后在改革开放潮流中出于各种原因移居到香港的一批又一批作家。他们在香港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或主动或被动的放逐经验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大陆和香港两地不同的生活体验、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浸染与冲突,使得这些作家产生身份追寻的困惑和焦虑,并影响他们的创作心态身份建构。全书以刘以鬯、徐訏、曹聚仁、陶然、颜纯钩、王璞的小说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三批“南来作家”进行宏观观照和微观分析,探讨他们这一群体的同一性及其差异性,如“南来作家”的总体特征、创作心态、建构对象、叙述香港的方式,身份建构的参照环境、认同内涵、叙事母题等,以期引起同人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南来作家”是一群处于大陆和香港中心之外的双重边际人,生活在多元文化的对话场中,其身份是多重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拖带着的大陆世界、香港的商业化环境和后殖民文化语境多重影响的结果。不管是50年代前后的刘以鬯、徐訏、曹聚仁,70年代的陶然、颜纯钩,还是80、90年代的王璞,疏离是他们初到香港时的共同心态。移居异地带来的经验断裂和经验重组过程中存在价值解释的不确定及无法定位的身份焦虑,对于飘逝的往昔故地生活和文化传统的伤感或痛苦的回忆成为他们跨界书写的共同母题。怀乡是为了忘却,是对现实生存的协助。但他们总在回忆和遗忘之间焦虑。由于他们南来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其创作心态、身份建构有着不同的内涵。总体来看,“南来作家”的创作心态基本上从中原心态到香港意识再向总体意识发展演变,家园想象越来越弱,但每一阶段不是自然更替,而是交叉反复,呈螺旋上升的趋势。1949年前后那一批是因为政权更替而流离避难异域他乡,所以他们的“去国怀乡”感最强烈,“过客”意识最浓重,以徐訏为代表。60、70年代这批,受的是大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对祖国大陆的感情是爱恨交织,国族意识不像上一批那样强烈,中原心态和香港意识纠结在一起,但比之第一批,有对香港较强的认同感,以陶然为例。到了80、90年代,正逢大陆改革开放,加上香港与内地沟通的便利,新一代的南来文化人家国观念已相对淡薄,体验更深的是个人的浮沉与漂泊感,更多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及人类整体对“家园”的精神追寻,以王璞为例。具体到作品中就是建构对象由难民而移民再到属民的变化,想象香港的方式由异质化到人间化而后总体化的转变。香港“南来文学”是世界移民文学特殊的一部分,而身份是移民文学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借助文化研究中的“身份”、哲学中的“存在”和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中有关“基本焦虑”等理论

全文目录


中 文 提 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缘起、研究现状及方法  9-22
  第一节 缘起及研究现状  9-14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4-22
上编  22-76
  第一章 “南来作家”的总体特征  22-26
    第一节 双重边缘人  22-23
    第二节 存在空间:跨界  23-24
    第三节 身份的多元性  24-26
  第二章 “南来作家”身份建构的参照环境  26-35
    第一节 拖带着的大陆世界  26-28
    第二节 香港的商业化环境  28-30
    第三节 后殖民文化语境  30-35
  第三章 “南来作家”的创作心态和身份建构  35-51
    第一节 历史语境和文化教育  36-46
    第二节 叙述香港:异质化到人间化  46-51
  第四章 “南来作家”身份建构的对象  51-60
    第一节 难民  51-54
    第二节 移民  54-57
    第三节 属民  57-60
  第五章 “南来作家”身份建构的母题  60-72
    第一节 文化身份焦虑  60-63
    第二节 漂泊怀乡  63-72
  第六章 “南来作家”与香港文学  72-76
下编  76-154
  第一章 不在此山中的旁观者——曹聚仁  76-81
    第一节 左右夹缝中的尴尬  76-77
    第二节 南来人的无根漂泊  77-78
    第三节 情色之网中的浮沉  78-79
    第四节 传统文化的温情回望  79-81
  第二章 漂泊在都市上空的孤魂——徐訏  81-96
    第一节 “自由主义与文艺的自由”  81-83
    第二节 “人困小岛异域”的香港过客  83-85
    第三节 雾里看花的香港故事  85-88
    第四节 乡村记忆和上海情结  88-91
    第五节 都市孤魂的身份建构  91-96
  第三章 半梦半醒之间的“酒徒”——刘以鬯  96-114
    第一节 体悟香港  96-100
    第二节 “酒徒”与刘以鬯的身份同构  100-105
    第三节 “娱乐自己”的艺术追寻  105-114
  第四章 “迷墙”内的抒情圣手——陶然  114-134
    第一节 边缘人的困惑  114-123
    第二节 放逐经验的书写  123-127
    第三节 个人化的叙述  127-134
  第五章 人性困境的探幽者——颜纯钩  134-144
    第一节 疏离香港  134-140
    第二节 书写香港  140-144
  第六章 回不了家的旅人——王璞  144-154
    第一节 沉迷往事的恍惚  145-148
    第二节 沟通和爱的徒劳  148-150
    第三节 追寻身份的迷茫  150-154
结语  154-155
附录  155-157
参考文献  157-161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161-162
后记  162-163
中文详细摘要  163-171

相似论文

  1.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2. 论博客文学的兴起与发展,I206.7
  3. 女性的身份建构与男性气质危机,I712
  4. 19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精神映照下的乡土创作,I207.42
  5. 金学铁文化身份研究,I106
  6. 论考琳·麦卡洛作品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建构,I611.074
  7. 黑白世界中的自我寻找——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I712.074
  8. 双重文化身份的话语建构,G222
  9. 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文化身份研究,I712
  10. 明清小说中的正室形象研究,I207.41
  11. 危机下的身份碎片——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同性恋身份构建,I712
  12. 《红楼梦》主旨与创作心态,I207.411
  13. 转型期以来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I207.42
  14. 生命的悲歌 艺术的绝唱,J205
  15. 广取博采,自成一家,J212.1
  16. 《史记》与古典小说的创作心态和审美心理,I207.41
  17. 明清小说中女扮男装现象研究,I207.41
  18. 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822.3
  19. 从言语表征透视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建构差异,H0-05
  20. 从《午夜龙记》看加拿大华裔的身份建构,I71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