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

作 者: 张新萍
导 师: 卢元镇
学 校: 华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2008 北京奥运会 体育改革走向 体育发展
分类号: G812.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584次
引 用: 3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革,经历了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分化带来的困惑与阵痛,中国体育走过了二十多年坎坷曲折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在二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中国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体育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愈发明显,各种矛盾一触即发,中国体育面临着严峻的改革形势! 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无疑是中国体育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但举办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改革却兼具抑制与促进作用。从短期看,举办奥运会使体育改革趋于保守,减缓进程,但从长远看,北京奥运会将成为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的重要契机,引发中国体育更深入、更彻底地改革。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内突破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瓶颈,通过体制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育体制,实现中国体育改革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无疑是当前体育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以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范式为理论基础,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方法论,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体育改革历程全面回顾,深刻分析体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阐释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发展的关系,世界体育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改革的影响,并借鉴前奥运会举办国的经验,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分析。最后,将时间特征、事件影响和经济社会背景综合分析,推断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从观念到行为,从理论到实践,从体制到机制,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从总体规模到各子系统间的深刻变化,对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进行全面阐释,并依据公共选择理论提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推进策略,为新时期体育改革的深化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广泛、密不可分的关系;政府对体育的定位决定着体育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社会发展促使人们体育观念、体育需求的变化是推动体育改革的间接动力。 2.中国体育改革是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虽然努

全文目录


引言  10-3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0-13
    一、中国体育实践的理论诉求  10-12
    二、丰富与创新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的需求  12-13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3-27
    一、举办奥运会与举办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相关研究  13-20
    二、2008年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  20-25
    三、举办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影响的研究  25-27
    四、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7
  第三节 本研究的方法论依据  27-32
    一、结构功能理论  27-29
    二、节事理论  29-30
    三、公共选择理论  30-32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假设  32-33
    一、思路与方法  32
    二、主要见解和假设  32-33
  第五节 本研究的操作概念辨析  33-35
    一、体育  33-34
    二、体育体制、体育管理体制  34-35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改革纵览  35-64
  第一节 鼎新未革故—迟滞凝重的中国体育改革历程  35-51
    一、酝酿阶段(1978-1984年)  35-40
    二、摸索阶段(1984-1993年)  40-44
    三、深化阶段(1993-至今)  44-51
  第二节 中国体育改革的动力、阻力分析  51-64
    一、中国体育改革的外部动力  51-57
    二、中国体育改革的内部动力  57-58
    三、中国体育改革动力模型和路径选择  58-60
    四、中国体育改革的阻力分析  60-64
第二章 现阶段中国体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64-94
  第一节 各类体育的不协调发展问题  64-70
    一、各类体育的不平衡发展  64-65
    二、各类体育的相互割裂  65-70
  第二节 各类体育发展中的各自突出问题  70-78
    一、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垄断体制”或“社会化”  70-73
    二、群众体育举步维艰  73-76
    三、“健康第一”—学校体育存在与发展理由置疑  76-78
  第三节 体育产业—问题多多的朝阳产业  78-82
    一、体育产业基础薄弱  78-80
    二、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80-81
    三、体育产业市场缺乏法律规范  81
    四、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  81
    五、体育产业人才短缺  81-82
  第四节 中国现行体育体制批判  82-94
    一、现行体育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  82-90
    二、封闭僵化的体育人才系统  90-94
第三章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和发展  94-121
  第一节 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体育的互动发展  94-102
    一、奥林匹克运动—集现代体育之大成  94-97
    二、奥林匹克主义赋予现代体育新的含义  97-98
    三、奥林匹克运动引领现代体育未来发展  98-102
  第二节 前奥运举办国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  102-112
    一、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发展启示  103-106
    二、汉城奥运会促使韩国体育政策的变革  106-108
    三、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竞技体育腾飞的平台  108-112
  第三节 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分水岭  112-121
    一、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发展的见证  112-114
    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114-117
    三、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中国体育改革的分水岭  117-121
第四章 世界体育发展对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  121-137
  第一节 世界各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和”与“不同”  121-125
    一、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  121-123
    二、决定体育管理体制类型的因素  123-124
    三、世界各国体育管理体制发展趋势  124-125
  第二节 竞技体育倍受重视—政治、金钱与金牌的博弈  125-128
    一、竞技体育特殊的政治功能  126-127
    二、政府的支持—金牌战略与计划  127-128
    三、金钱的推动—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  128
  第三节 “体育为大众”—回归“以人为本”的体育  128-134
    一、“第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128-132
    二、21世纪大众体育发展趋势  132-133
    三、2008年后中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挑战  133-134
  第四节 体育全球化大趋势—全球体育市场的建立  134-137
    一、体育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134
    二、体育产业全球化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134-135
    三、中国应对体育全球化的措施  135-137
第五章 2008年后中国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37-162
  第一节 2008年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展望  137-147
    一、科学发展观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137-138
    二、政治体制改革加速进行  138-139
    三、2008年后中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地增长前景  139-143
    四、2008年后中国社会发展前景的基本估计  143-147
  第二节 2008年后中国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147-158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体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147-148
    二、2008年后中国体育与政治的协调发展  148-150
    三、2008年后中国体育与经济的相互促进  150-152
    四、2008年后中国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152-158
  第三节 2008年后中国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58-162
    一、2008年后中国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  158-159
    二、2008年后中国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59-162
第六章 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与演进方式  162-186
  第一节 2008年后中国体育发展趋势分析  162-168
    一、中国体育发展整体趋势概述  163-165
    二、中国体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变  165-168
  第二节 体制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体制  168-175
    一、调整利益关系  169-171
    二、创新体育产权制度  171-173
    三、转变政府职能  173-175
  第三节 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演进方式分析  175-186
    一、渐进性改革下的体育体制改革  175-177
    二、激进性改革的体育体制改革  177-183
    三、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推进策略  183-186
结论  186-187
主要参考文献  187-194
后记  194-19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96-197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97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97

相似论文

  1.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2. 2008年北京奥运后江西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战略研究,G812.13
  3. 从十一届全运会成绩剖析吉林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12.7
  4. 大理镇镇政府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TP311.52
  5. 高新技术考试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6. 山东老年体育需求与体育发展战略研究,G812.48
  7. 基于.NET巴州英才网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8. 基于.net的人才招聘协作平台设计与实现,TP311.52
  9. 中国男篮2008年奥运会参赛风险的研究,G841
  10. 《人民日报》镜像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G212
  11. 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青岛旅游产业影响及发展策略研究,F592.7
  12. 基于ETKF适应性观测敏感区估算系统完善与初步应用研究,P456.7
  13.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2008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H315.9
  14. 青岛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状况的调查分析,G818
  15.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文艺表演研究,G812.13
  16. 对2008年度评选出的“健康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G812.48
  17. 影响北京市2008奥运会新建比赛场馆赛后利用社会因素的研究,G818
  18. 1958-2008年包头市东河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R181.8
  19. ARM平台下地震数据采集软件系统设计,TP274.2
  20. 大型体育赛事非官方赞助商体育营销策略研究,G80-05
  21. 基于.NET3.5平台的学生信息监测管理与分析报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 > 中国 > 体育运动组织 >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