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问题研究

作 者: 张红莉
导 师: 鲁嵩岳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斡旋受贿罪 近亲属 关系密切的人 不正当利益
分类号: D924.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受贿行为是一种极其腐败的现象,它腐蚀着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阻碍着社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受贿是造成腐败的主要凶手,随着社会的演进,实践中存在的受贿形式也越来越复杂,犯罪主体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宽,不仅国家工作人员,还有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某种特别关系的人,通过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即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廉政建设,也极大的破坏了我国社会经济秩序、腐蚀党风党纪,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伴随犯罪行为的愈演愈烈,国家对惩治受贿行为的立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刑法修正案(七)》的出台从立法的层面上加大了对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根据修正案中的规定,受贿罪主体不再仅局限于国家工作人员了,而是扩大至国家工作人员的“身边人”。本文立足于立法实践、构成理论分析并探讨在实践中出现的疑难情况,最后笔者从立法完善的角度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分为五大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渊源,从立法的历史角度,回顾我国历史上对受贿罪的相关立法,以及随着历史的演进,对受贿罪立法的修改、完善,并重要探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在怎样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出台的。另外,笔者着重介绍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价值。这些都是在研究探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必要的。第二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剖析一个犯罪的构成要件是真正的理解其犯罪特征的基本条件,笔者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问题、行为方式、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几个因素研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着手,全面的探讨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特征。第三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共犯问题,笔者首先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共犯的认定问题上讨论认定共犯问题的必要性,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共犯的特征上把握认定共犯的标准,然后探讨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因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出台造成的负面影响问题。第四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斡旋受贿罪的界限,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最后一款规定了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近亲属利用影响力实施受贿行为的情形,在表现形式上与斡旋受贿行为的犯罪构成特征很相似,笔者从二者的不同之处展开论述,探讨二者的界限。第五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完善,本部分内容较多,笔者主要从一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易混、模糊不清的名词上加以明确界定、解释,并在原有的定义上作夸大的建议,以使其符合我国的司法实践,且在此基础上探讨完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可适当的借鉴国际上的立法优越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1
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渊源  11-17
  1.1 我国受贿罪的立法沿革  11-13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出台的背景  13-14
  1.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价值  14-17
    1.3.1 完善了刑事处罚制度,凸显了法制进步  14-15
    1.3.2 符合国际受贿罪立法的发展趋势  15-17
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17-25
  2.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问题  17-19
  2.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行为方式  19-21
  2.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1-24
    2.3.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概述  21
    2.3.2 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范围分析  21-23
    2.3.3 其他国家立法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相关认定  23-24
  2.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观方面  24-25
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共犯问题  25-29
  3.1 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共犯"  25-29
    3.1.1 认定犯罪过程中共犯的必要性  25-26
    3.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共犯特征  26-29
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斡旋受贿罪的界限  29-31
5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完善  31-45
  5.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31-36
    5.1.1 影响力交易罪的行为方式  31-33
    5.1.2 影响力交易罪指导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  33-36
  5.2 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的完善建议  36-41
    5.2.1 明确"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的范围  37-38
    5.2.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应扩大至"外国的公职人员和国际机构组织成员"  38-39
    5.2.3 扩大"近亲属"的范围  39-40
    5.2.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应该包括单位  40-41
  5.3 准确界定"不正当利益"  41-43
    5.3.1 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不正当利益"的立法规定  41-42
    5.3.2 在我国如何界定"不正当利益"的范围  42-43
  5.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出台可能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免罪符"  43-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7
致谢  47-4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8

相似论文

  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D924.392
  2. 受贿罪主体问题研究,D924.392
  3. 论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及其法律规制,D924.392
  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问题研究,D924.392
  5. 论“亲情犯罪”刑罚裁量制度的确立,D924.1
  6.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D924.392
  7.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疑难问题研究,D924.392
  8.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D924.392
  9.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924.392
  10.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客观方面的问题研究,D924.3
  11. 探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924.392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司法认定问题研究,D924.392
  13. 论斡旋受贿犯罪,D924.392
  1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D924.392
  15. 死亡赔偿制度研究,D923.3
  16.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92
  17.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D924.3
  18.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客观方面探析,D924.3
  19. 受贿罪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92
  20. 中国共产党党群关系探析,D2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贪污贿赂罪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