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客观方面的问题研究

作 者: 周文艺
导 师: 刘健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近亲属 关系密切的人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影响力 不正当利益 财物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及犯罪客观方面的相关问题。本罪中的“近亲属”应以《刑诉法》第八十二条第(六)项规定为准,因为刑事法律调整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在涉及入罪问题时依法应当适用刑事法律,不动随意进行概念移植;“关系密切的人”应当在与“特定关系人”进行区分的基础上从是否具有关系、关系是否达到亲密程度以及行为人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实质影响力三个层次来综合判断。国家工作人员也可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立法可参考将本罪的犯罪主体扩大到单位犯罪。本罪犯罪客观方面的重要表现是利用“影响力”,该“影响力”是一种非权利性影响力,是本罪区分于其他受贿类犯罪的本质特征界定“影响力”不仅要结合本罪的犯罪主体来综合分析,还要从行贿人、受贿人、被利用国家工作人员三个角度以及事后判断这一标准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影响力”。“不正当利益”不仅包括非法实体性利益,还包括不应该取得或不确定取得的非法程序性利益,而且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只能是在实施与实现阶段,不包括承诺阶段。“财物”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财和物,还应当包括一切可以用金钱估价的财产性利益,但不包括非物质性利益。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9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  9-20
  第一节 近亲属  9-12
  第二节 关系密切的人  12-16
  第三节 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16-17
  第四节 国家工作人员  17-18
  第五节 单位  18-20
第二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方面  20-28
  第一节 影响力  20-23
  第二节 不正当利益  23-25
  第三节 财物  25-26
  第四节 立案标准及量刑情节  26-28
结语  28-29
参考文献  29-30
致谢  30-31

相似论文

  1. 我国官方思想库影响政府决策研究,D630
  2. 高校教师网络发表学术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G645.1
  3. 运动服装品牌传播手段选取策略的研究,G206
  4. 足球世界杯报道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G843
  5.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D924.392
  6. 影响力: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G420
  7. 受贿罪主体问题研究,D924.392
  8. 论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及其法律规制,D924.392
  9. 含Si镁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TG146.22
  10.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924.392
  11. 刑事诉讼中涉案财物处理程序研究,D925.2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问题研究,D924.392
  13. 受贿罪的对象问题研究,D924.392
  1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政府门户网站影响力评估研究,D630
  15. 侵入他人账户买卖股票行为的定性,D924.3
  16. 论盗窃罪对象,D924.3
  17. 论“亲情犯罪”刑罚裁量制度的确立,D924.1
  18.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D924.392
  19.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D924.392
  20. 非权力性影响力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运用研究,G647
  21. 强势董事会、总经理影响力与银行风险承担,F832.4;F2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