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蚜虫疠霉和根虫瘟霉的黍米培养及其培养物的产孢、侵染与贮存生物学特性

作 者: 华丽
导 师: 冯明光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虫霉 新蚜虫疠霉 根虫瘟霉 黍米 粟米 固体培养 产孢潜能 侵染体 孢子浴 桃蚜 小菜蛾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毒力 贮存 衰变模型 微生物防治
分类号: S476.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虫疠霉属(Pandora)和虫瘟霉属(Zoophthora)属于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的重要成员,也是重要的害虫生防真菌资源。其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是全世界分布的蚜虫专化性病原真菌,常引发多种蚜虫的流行病,在蚜虫自然控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能侵染同翅目和鳞翅目等多个类群害虫,是昆虫专化性病原真菌。虫疠霉和虫瘟霉一般对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其侵染体的人工繁殖相当困难,以致相关研究长期进展缓慢。针对虫霉侵染体繁殖这一普遍性的技术难题,在虫霉固体培养的探索中,用黍米粟米等谷物作为营养基质成功地获得了新蚜虫疠霉和根虫瘟霉的人工侵染体,由此建立了简便易行的虫霉侵染体繁殖技术体系,评价了黍米培养物对桃蚜Myzus persicae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侵染性和毒力,并发现了影响黍米培养物贮存的关键影响因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分述如下: 新蚜虫疠霉的固体培养 采用黍米Panicum miliaceum(俗称黄米)和粟米Setaria italica(俗称小米)作为营养基质,对专性侵染蚜虫、营养要求苛刻的新蚜虫疠霉F98028菌株进行了侵染体繁殖试验。将半个生长旺盛的平板菌落挑碎,与3ml萨氏营养液混合后接入15g经高温湿热灭菌而适度熟化、含水量适宜的黍米或粟米中,在20℃和12L:12D条件下直接静止培养。所获3~21天黍米培养物和6~21天粟米培养物的产孢潜能和有效产孢时间因培养天数不同而异。采用自行设计的采孢装置,定量测定20粒黍米或粟米培养物的产孢量。结果表明,培养6-15天的新蚜虫疠霉黍米培养物产孢最好,能持续产孢6天,产孢量达16.8-23.4×104个孢子/粒。相对于新鲜蚜尸的8.4×104个孢子/头,单粒黍米产孢量高出1~1.8倍,有效产孢时间倍增。培养12天的粟米培养物最佳,产孢量为5.6×104个孢子/粒,明显低于黍米培养物。综合考虑米粒大小和产孢量,新蚜虫疠霉黍米米培养物的产孢能力优于粟米培养物,其单粒产孢的潜能和持续产孢时间均远优于单头病死蚜尸。 新蚜虫疠霉黍米培养物的侵染性及毒力 用新蚜虫疠霉黍米培养物和培养液菌丝平板作为侵染源分别对桃蚜进行了9个序列剂量的“孢子浴”接种处理和时间—剂量一死亡率数据的模型模拟分析。接种后第4~7天,黍米培养物的LC50分别为124.8、21.4、7.3和4.9个孢子/mm2,而培养液菌丝的LC50分别为175.0、22.1、10.6和7.7个孢子/mm2;LT50的最大值为6.9天时,对应的黍米培养物和液培菌丝所需的孢子剂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2-15
1 虫霉侵染体的繁殖和应用现状  15-32
  1.1 虫霉的侵染循环  15-17
  1.2 虫霉宿存  17-19
    1.2.1 宿存方式  17-18
    1.2.2 环境因子对虫霉宿存的影响  18-19
  1.3 虫霉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9-24
    1.3.1 引种定殖  19-21
    1.3.2 流行病助增  21-22
    1.3.3 田间放菌流行  22-24
  1.4 虫霉侵染体的人工繁殖  24-30
    1.4.1 休眠孢子的繁殖  25-26
    1.4.2 菌丝体的繁殖  26-30
  1.5 本研究内容与目标  30-32
2 专性蚜虫病原真菌新蚜虫疠霉固体培养新法  32-41
  2.1 材料与方法  33-34
    2.1.1 菌种来源及接种体培养  33
    2.1.2 固体培养  33
    2.1.3 产孢潜能及时序测定  33
    2.1.4 染病蚜尸准备  33-34
    2.1.5 不同黍米培养批次的产孢稳定性  34
    2.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2.2 结果与分析  34-39
    2.2.1 培养物表观性状  34-35
    2.2.2 产孢潜能  35-36
    2.2.3 产孢时序  36-39
    2.2.4 不同黍米培养批次的产孢量  39
  2.3 讨论  39-41
3 新蚜虫疠霉黍米模拟虫尸对桃蚜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拟分析  41-45
  3.1 材料与方法  41-42
    3.1.1 菌种来源及接种体准备  41
    3.1.2 供试虫源  41-42
    3.1.3 孢子浴接种  42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3.2 结果与分析  42-44
  3.3 讨论  44-45
4 新蚜虫疠霉黍米培养物的贮存  45-53
  4.1 材料与方法  46-47
    4.1.1 菌种与黍米培养  46
    4.1.2 贮存方法  46
    4.1.3 含水量与产孢量测定  46
    4.1.4 对桃蚜的生物测定  46-47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7
  4.2 结果与分析  47-51
    4.2.1 G_w和C_s的观察结果  47-49
    4.2.2 贮存对黍米培养物产孢潜能的影响  49-50
    4.2.3 贮存对黍米培养物侵染力的影响  50-51
  4.3 讨论  51-53
5 根虫瘟霉黍米培养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53-62
  5.1 材料与方法  53-55
    5.1.1 菌种来源及接种体培养  53-54
    5.1.2 固体培养  54
    5.1.3 产孢潜能及时序测定  54
    5.1.4 对小菜蛾的生物测定  54
    5.1.5 黍米培养物的贮存  54-55
    5.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55
  5.2 结果与分析  55-61
    5.2.1 培养物表观性状  55
    5.2.2 产孢潜能与时序测定  55-58
    5.2.3 对小菜蛾的毒力比较  58-59
    5.2.4 贮存对黍米培养物产孢潜能的影响  59-61
  5.3 讨论  61-62
6 总讨论  62-66
  6.1 新蚜虫疠霉和根虫瘟霉的固体培养  62-63
  6.2 黍米培养物的侵染性与毒力  63-64
  6.3 黍米培养物的贮存  64
  6.4 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79
英文摘要  79-82
附件  82

相似论文

  1.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2. 低毒力病毒CHV1-CN280对寄主毒性的影响及其p29基因在栗疫菌及稻瘟菌中的功能分析,S436.64
  3. 溶藻弧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与保藏方法的研究,S943
  4. 小菜蛾PxGABARα1基因突变与氟虫腈抗性的关系,S433.4
  5.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6. 霍乱弧菌LysR/MFS调控体系的功能研究,R378
  7. 小菜蛾APN和Pxbre基因的克隆与mRNA表达,S433.4
  8.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9.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研究,S451.2
  10. 句容不同品种草莓病害调查及草莓主要病害药剂防治试验,S436.68
  11.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毒力因子的表达及两种根管常用药物对其作用研究,R780.2
  12. 甲醇对萝卜及其害虫的影响研究,S436.31
  13. 定期检测的贮存系统的可靠性模型,O213.2
  14. 白僵菌产品开发及防治2种主要害虫的研究,S476.1
  15.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防菌株筛选与防效的初步研究,S435.651
  16.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分析及内标PCR检测方法的评价,TS254.7
  17. 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研究,TB383.1
  18. 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TB383.1
  19. 导弹武器的费用结构及可使用性分析,TJ760.3
  20. 鳗弧菌6个毒力基因的多重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以及创新检测技术的初步探索,S941
  21. 一种新的鳗弧菌毒力相关因子MItD的功能研究,S94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 微生物病源的利用 > 昆虫真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