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化想像与身份探寻

作 者: 白杨
导 师: 刘中树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香港文学 文化想像 身份认同 香港意识 发展演变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80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受传统学术观念的影响,大陆学界对香港文学的关注一度带有较为明显的泛政治化色彩,因政治历史的原因而忽视、淡化对香港文学的研究,由于文化优越感和信息的隔膜而主观地将香港视为“文化沙漠”。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研究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伴随着学术观念的变革与文学格局的调整,对香港文学的研究正由初期那种仅止于零散的、平面化描述的状态向整体、深入、系统的探讨转变,学科发展的思路也由以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为主,向宏观的文学把握和方法论建设、学术自省等方面深化,香港文学的发生背景、发展历史、创作意识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等问题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得到学理性的探讨与阐释。但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其他领域比较,香港文学研究的深度、视野都有待提升与拓展,这在香港文学进入中国文学史的审视范畴时体现更为明显。近年来研究者普遍感到的一个问题是,“修史者即使掌握了大量可供讨论的基础材料,写出来的《文学史》仍然充满缺点。最主要的缺点反而不是遗漏了一些重要作家或作品,而是从所论述的作家和作品中,不能说明何以香港文学有‘史’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基础与前提,本文以当代香港文学意识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从文化想像与身份探寻的考察角度,梳理当代香港文学发展的内在精神特征,并尝试突破一般文学史泛泛而论的研究思路,提出自己叙述香港文学的研究框架。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它的原始文化记忆就是中国文化,即便在沦为英属殖民地以后,香港的文化仍然深受大陆文化的影响,但中国的国族叙事却无法完全涵盖香港,这种同中之异的特征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表现更为明显。大陆与香港之间政经体制的差异限制了两地沟通交流的渠道,香港都市化的迅速发展则渐渐培养了年轻一代港人的“城市身份”认同,在一种潜隐的殖民地意识与政治冷漠感的复杂纠缠中,香港文学中出现了不同于传统家国观念的新“意识”形态,王赓武在《香港史新编》中描述说:“到1970年代,一种源自于中国价值观的、独特的香港意识出现了。它与英国和中国大陆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同。”这种被称为“香港意识”的观念影响了港人的文化认同与身份探寻,并成为七十年代以后香港文学中一个潜在的文学情结,随着外部世界权力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直至“九七”回归的议题提出以后,在港人身份诉求的宣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6
英文摘要  6-12
引论  12-19
第一章 “传统”的纠葛:作家队伍的调整与文学格局的建构  19-53
  第一节 流徙与家国想像:五十年代香港文学中的国族认同  21-32
  第二节 “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文学实验  32-43
  第三节 本土性的演变  43-53
第二章 城市想像:七十年代文学中的“香港形象”与叙事范式  53-77
  第一节 “我城”:西西的城市想像  54-59
  第二节 “第三文化空间”的探寻:也斯的文化立场与文学意识  59-67
  第三节 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另类叙事”  67-77
第三章 “此地他乡”:身份追寻与八、九十年代文学主题的变异  77-114
  第一节 文艺、政治、历史与香港文化身份的建构  77-84
  第二节 都市寓言:从《浮城志异》到《肥土镇灰阑记》  84-89
  第三节 无根的浮萍:香港人的海外故事  89-97
  第四节 情欲与政治:香港文学中的“大陆关注”  97-114
第四章 对话与交融:超越本土性迷思的文化重建  114-144
  第一节 本土意识的内在冲突  114-121
  第二节 通俗的价值:香港文学的大陆传播  121-125
  第三节 “移民情结”与时间体验  125-134
  第四节 淡出历史的“香港意识”  134-144
第五章 “文学史”重构以及学术提升的症结与可能性  144-166
  第一节 “文学史”重构与书写的限制:大陆文学史视野中的“香港文学”  144-152
  第二节 淡出关注视野的香港文学研究  152-166
结论  166-168
参考文献  168-175
后记  175-176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176

相似论文

  1.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2. 解读瞬间的痕迹,J213
  3.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4. 河坊街变迁背景下杭州胡庆余堂建筑演变初探,TU-092
  5. 叙事时间理论下《骨》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分析,I712.074
  6. 台湾文学的文化形象与身份认同,I206.7
  7. 离散批评视角下的黄哲伦戏剧《家庭奉献》,I712
  8. 《藻海无边》中文化身份的解读,I753
  9.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10. 新媒体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研究,D412
  11. 仪式观视阈下的世界杯传播,G843
  12. 城市群市民身份认同的构建,F299.2
  13.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C912.82
  14. 汉语基本颜色词意义发展演变研究,H136
  15. 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I207.42
  16. 对原开封犹太人“融回”人员的人类学调查,C912.4
  17. 酒店婚宴消费研究,F719
  18. 北京城区两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观测分析及成因探讨,P458.121.1
  19. 农村剧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D412.6
  20. 白先勇小说中的外省人意识,I207.42
  21. 唐前体育赋述论,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