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

作 者: 韦红
导 师: 程又中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国际政治
关键词: 东盟 东南亚 地区主义 中国
分类号: F114.46;F1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41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及地区形势的变化,东盟地区主义呈现出“同心圆式多层次”发展趋势。从地理范围来看,以东南亚为核心逐渐发展到亚太地区;从地区合作内容来看,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扩展到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从地区合作形式看,从松散型的地区合作逐渐走向一体化。可谓是既有外延式的扩张,又有内涵式的发展。进一步综合考察各地区层次各领域的合作,可以发现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在东南亚、东亚、亚太三个地区层次中,建立东盟共同体是东盟地区主义发展的核心目标,其它两个地区层次的合作均服务于这一目标。东盟的地区合作战略目标是要在亚洲建立以东盟为中心的长远的和平与合作框架,让东盟始终坐在亚洲地区合作快车的驾驶席上。突出表现为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地区合作的法制保障,以“东盟方式”作为维系地区合作的纽带,以东盟为地区合作的领导核心。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东盟不遗余力地推进自身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东盟共同体。二是各领域的地区合作发展的步伐、目标不一。经济合作步伐大大快于政治、安全领域合作,呈制度化合作状态,先行迈向一体化目标。而在政治、安全、社会方面的合作仍是政府间合作为主,特别是在政治安全领域,主要是对话性的、协商性的、非约束性的合作。在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合作步伐又快于传统安全合作,各国对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很谨慎。三是在地区主义的发展中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从东盟地区论坛的建立到10+3机制,再到邀请对话伙伴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无不反映出东盟国家通过地区主义将大国势力卷入其中的努力。东盟希望这种努力能够在亚太地区形成一种新的力量平衡,从而保证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因素密切相关。中国作为一个邻近东盟的地区大国,不可避免地在东盟地区主义发展中扮演某种重要角色。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东盟国家对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压力和竞争的一种集体反应,而崛起的中国则是诸种外部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东盟眼里,中国崛起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或“威胁”。东盟一方面要借中国崛起之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新变化,另一方面则要约束中国,以保证崛起后的中国不会构成安全上的威胁。而双边的或次区域的合作已难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于是东盟需要一种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地区合作框架。这种考虑推动着东盟地区主义朝着深度和广度发展。可以说,中国崛起是东盟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地区主义成为东盟应对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工具。 中国的合作与支持是东盟地区主义顺利向前发展的有力保障。由于东盟自身力量的有限,无法独自实现其地区主义战略目标,东盟推动的各地区层次的合作均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还是以10+3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甚至是亚太地区范围内的经济、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5-7
Abstract  7-12
导论  12-21
  一、研究主题及其意义  12-13
  二、研究现状综述  13-16
  三、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及结构安排  16-17
  四、相关概念的理论界定  17-21
第一章 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  21-57
  第一节 “地区”的扩建:从东南亚到亚太  21-31
    一、三个层次的“地区”建构  21-25
    二、建构“地区”的途径  25-31
  第二节 经济地区主义的发展  31-39
    一、冷战时期东盟经济地区主义的特征  32-34
    二、走向地区经济一体化  34-39
  第三节 安全地区主义的发展  39-47
    一、冷战时期东盟安全合作的特点  39-42
    二、冷战后东盟安全地区主义的发展  42-47
  第四节 社会、文化地区主义的发展  47-55
    一、冷战时期东盟的社会、文化合作及其成效评价  48-50
    二、冷战后东盟社会、文化地区主义的发展  50-55
  本章结论  55-57
第二章 中国在东盟地区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57-101
  第一节 东盟地区主义发展动因中的中国因素  57-72
    一、东盟眼中的中国崛起:威胁或机遇?  58-64
    二、地区主义:东盟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  64-72
  第二节 中国-东盟合作与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72-81
    一、建设东盟共同体的制约因素  72-76
    二、中国-东盟合作对建设东盟共同体的意义  76-81
  第三节 中国-东盟合作与东亚一体化  81-91
    一、东亚一体化之障碍  81-85
    二、中国-东盟合作:消除东亚一体化政治障碍的重要途径  85-91
  第四节 中国-东盟合作与东盟地区合作观的推广和实践  91-99
    一、东盟地区合作观面临的挑战  92-94
    二、中国-东盟合作:实践和推广东盟地区合作观的平台  94-99
  本章结论  99-101
第三章 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  101-136
  第一节 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安全利益的维护  101-115
    一、中国战略安全利益的维护  103-106
    二、中国统一安全利益的维护  106-110
    三、中国周边安全利益的维护  110-112
    四、中国非传统安全利益的维护  112-113
    五、中国维护安全利益所面临的制约  113-115
  第二节 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政治利益的维护  115-123
    一、中国政治价值观的维护  116-118
    二、中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118-121
    三、中国和平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树立  121-123
  第三节 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利益的维护  123-135
    一、中国国际经济安全利益的维护  124-128
    二、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利益的促进  128-130
    三、中国能源安全利益的维护  130-132
    四、中国经济利益面临的挑战  132-135
  本章结论  135-136
结语  136-143
  一、本文观点总结  136-137
  二、几点理论启示  137-140
  三、对中国东南亚地区战略的思考  140-143
主要参考文献  143-149
后记  149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3.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4.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5.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6.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0.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1.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3.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4.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5.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6.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7.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8.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19.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0.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21.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对外经济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