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湿地防洪与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曾涛
导 师: 郝振纯
学 校: 河海大学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湿地 洞庭湖 防洪 调蓄洪应用 疏浚 发展模式
分类号: TV8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4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完成了湿地防洪发展模式的研究。 洞庭湖湿地演变规律分析中,以地质构造、考古、历史地理等众多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得出了洞庭湖湿地自全新世以来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演变范围,并得出洞庭湖区能够在较长时期维持现状的结论。 通过建立大湖模型,研究了洞庭湖湿地的防洪问题。研究表明洞庭湖湿地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洪水问题。研究表明以工程代价较少、洪水影响范围较小为原则,采用分蓄洪方式提高区域防洪能力的途径具有合理性。 首次利用1:10 000湖泊水下地形图,完成了湖区地形数字化,形成了符合实际地形条件网格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洞庭湖二维水力学模型。 利用洞庭湖二维水力学模型,对洞庭湖蓄洪垸湿地分蓄洪应用进行了动态模拟,定量研究了分蓄洪对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效果;另外,利用该模型完成了洞庭湖疏浚工程的防洪效益计算,证明了疏浚工程在高洪水位条件下对对水流流场平顺、降低洪水水位仍具有改善作用。 在洞庭湖区湿地演变规律分析、防洪问题研究、蓄洪垸湿地分蓄洪动态模拟以及移民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的新型发展模式。即建立重点垸以保证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蓄洪垸汛期蓄洪、非汛期进行农林等规模经济为主的湿地新型发展模式,既使区域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又使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全文目录


前言  5-6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28
  1.1 引言  11-14
    1.1.1 湿地的定义和分类  11-12
    1.1.2 湿地功能概述  12-14
  1.2 湿地防洪问题  14-16
    1.2.1 湿地萎缩  14-15
    1.2.2 中国湿地的防洪问题  15-16
  1.3 湿地防洪研究进展  16-25
    1.3.1 湿地防洪体系综述  17-21
    1.3.2 湿地防洪模型研究进展  21-25
  1.4 研究内容  25-28
    1.4.1 总体思路  25-26
    1.4.2 主要内容  26-28
第二章 洞庭湖湿地演变规律分析  28-48
  2.1 洞庭湖湿地概况  28-30
  2.2 洞庭湖湿地演变规律  30-38
    2.2.1 洞庭湖的演变过程  30-35
    2.2.2 洞庭湖演变规律分析  35-38
  2.3 人类活动对洞庭湖湿地的影响分析  38-44
    2.3.1 洞庭湖区人口变化及影响  38-41
    2.3.2 洞庭湖区典型区域的开发过程  41-44
  2.4 洞庭湖演变趋势分析  44-47
  2.5 小结  47-48
第三章 洞庭湖湿地防洪问题研究  48-66
  3.1 洞庭湖防洪问题  48-53
  3.2 长江中游洪水模拟  53-62
    3.2.1 模型原理  53-54
    3.2.2 计算条件  54-59
    3.2.3 模型验证  59-62
  3.3 洞庭湖湿地防洪对策研究  62-65
    3.3.1 历史洪水情景分析  62-64
    3.3.2 蓄洪垸调度运行方式  64-65
  3.4 小结  65-66
第四章 洞庭湖湿地调蓄洪功能应用研究  66-83
  4.1 洞庭湖二维水力学模型构建  66-72
    4.1.1 模型原理  66-68
    4.1.2 模型建立  68-69
    4.1.3 模型验证  69-72
  4.2 湿地蓄洪功能应用研究  72-82
    4.2.1 蓄洪调度条件  72-73
    4.2.2 边界和资料条件  73-75
    4.2.3 开闸蓄洪效果模拟  75-82
  4.3 小结  82-83
第五章 洞庭湖湿地疏浚防洪效果研究  83-98
  5.1 疏浚的目的和意义  83-84
  5.2 疏浚工程布置原则  84-86
  5.3 疏浚效果的模拟分析  86-97
    5.3.1 计算网格布置  86
    5.3.2 计算边界和参数的选取  86-87
    5.3.3 疏浚效果分析  87-97
  5.3 小结  97-98
第六章 洞庭湖湿地新型发展模式的建立  98-111
  6.1 移民代价分析  98-105
    6.1.1 城镇化移民代价分析  98-102
    6.1.2 水利移民代价分析  102-105
  6.2 移民策略  105-106
    6.2.1 近期移民策略  105
    6.2.2 远景移民策略  105-106
  6.3 新型发展模式的提出  106-110
    6.3.1 建立模式的条件  106-107
    6.3.2 新型发展模式的建立  107-110
  6.4 小结  110-111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11-114
  7.1 结论  111-112
  7.2 创新点  112-113
  7.3 展望  113-114
致谢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23
攻博期间从事过的科研项目  123-124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124-125
附图  125-134

相似论文

  1.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2.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3. 闽江河口芦苇地上不同构件枯落物分解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S154.4
  4. 用于净化城市河涌污染水体的小型岸基构造湿地技术研究,X703
  5.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6. 闽江口鳝鱼滩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芦苇湿地土壤碳库特征比较,S451
  7. 循环流人工湿地处理养猪废水及沸石再生的研究,X713
  8.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9. 强化复氧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X703
  10.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11.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12.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中的应用研究,F552
  13. 西部地区湿地保护立法研究,X37
  14.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G729.2
  15. 基于3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X826
  16. 中国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D630
  17. 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7
  18.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19. 福建省农业保险发展研究,F842.6
  20. 三江平原两种湿地土壤冻融驱动的水分表聚效应实验研究,S152
  2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F832.3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水利工程 > 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 > 防洪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