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朴趾源小说讽刺艺术研究

作 者: 于洁
导 师: 费洪根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朴趾源 汉文小说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 比较研究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朴趾源是古代朝鲜杰出的实学派思想家和卓越的文学家,他创作的汉文文言短篇小说,继承了古代叙事文学的讽刺传统,思想内容深刻,讽刺艺术高超,开创了朝鲜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是朝鲜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集大成者。朴趾源之所以采用讽刺的手法进行创作,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和文艺思潮有关,与他接受中朝文学的讽刺传统和他个人的人生体验有关。朝鲜朝末期的时代环境是孕育讽刺小说的土壤;实学思想则是讽刺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武装,对讽刺小说的产生起到了催生的作用;特别是朴趾源谙熟汉学,他能够主动从中、朝两国源远流长的讽刺传统中汲取营养,并自觉地采用讽刺艺术来鞭挞两班丑类和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他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朴趾源小说具有强大的批判现实的力量,其讽刺锋芒指向十八世纪朝鲜朝后期社会的各个层面。有已经走上穷途末路的暴虐与残忍、无能又无聊的两班统治阶级;也有腐朽虚伪的封建儒生。作者还从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对朝鲜朝末期的世态人情进行了嘲讽,对摧残人性的封建礼教和虚伪欺诈的友道以及奸猾商人的伎俩进行了批判。其运用的讽刺艺术技巧多种多样,有白描、反讽、对比、譬喻、夹叙夹议等。不仅达到了揭露与鞭挞的讽刺目的,而且收到绝妙的讽刺效果。朴趾源在朝鲜小说史上的地位不亚于吴敬梓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两人在思想性格和艺术风格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学界对吴敬梓及其著作《儒林外史》的研究已颇为深入系统,所以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朴趾源小说的讽刺艺术上,同时兼论两位作家的小说作品在讽刺主题和讽刺艺术方面的异同。他们都从批判科举制度和控诉封建礼教的角度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构建理想世界方面,朴趾源设想了一个具有虚拟性的理想国度,吴敬梓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意蕴的理想人物;在讽刺艺术上,朴趾源和吴敬梓的趋同点在写实讽刺和“婉而多讽”两方面。《儒林外史》是写实性讽刺小说的典范,朴趾源小说则既有写实性讽刺又有寓言式讽刺;《儒林外史》和朴趾源的小说都“婉而多讽,”但朴趾源小说中则兼有直斥的讽刺语气。研究朴趾源小说的讽刺艺术并把它和《儒林外史》相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目录  9-11
第一章 绪论  11-16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2
  1.2 研究现状  12-14
  1.3 研究方法  14-16
第二章 朴趾源小说讽刺性成因  16-24
  2.1 时代环境的孕育  16-18
  2.2 实学思潮的催生  18-19
  2.3 讽刺传统的继承  19-21
  2.4 思想性格的体现  21-24
第三章 朴趾源小说讽刺机锋指向  24-36
  3.1 机锋指向没落的两班  24-28
    3.1.1 两班的暴虐与残忍  24-26
    3.1.2 两班的无能与无聊  26-28
  3.2 机锋指向腐朽的儒者  28-30
    3.2.1 硕德之儒的丑态  28-29
    3.2.2 后生之儒的愚笨  29-30
  3.3 机锋指向浇薄的世相  30-36
    3.3.1 摧残人性的礼教  30-32
    3.3.2 虚伪欺诈的友道  32-34
    3.3.3 奸猾商人的伎俩  34-36
第四章 朴趾源小说讽刺技巧  36-48
  4.1 白描勾勒,讽意自现  36-39
  4.2 正话反说,暗藏讥讽  39-41
  4.3 对比悬殊,凸显乖讹  41-43
  4.4 善用譬喻,寄寓深意  43-45
  4.5 夹叙夹议,彰显褒贬  45-48
第五章 朴趾源小说与吴敬梓《儒林外史》之比较  48-65
  5.1 对儒家文化的反思  48-53
    5.1.1 批判科举制度  49-51
    5.1.2 控诉封建礼教  51-53
  5.2 对理想世界的建构  53-57
    5.2.1 朴趾源小说的理想国度  53-55
    5.2.2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  55-57
  5.3 讽刺艺术上的趋同  57-65
    5.3.1 写实讽刺  57-60
    5.3.2 婉而多讽  60-65
第六章 结语  65-67
参考文献  67-72
致谢  72-73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3

相似论文

  1. 中英两国中学历史课史料教学比较研究,G633.51
  2.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移植,I046
  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231
  4. 十国中央政府机构设置比较研究,D630.1
  5. 中国新加坡行政问责制度比较研究,D733.9
  6. 傣、泰、掸“灰姑娘型”故事比较研究,I0-03
  7. 壮泰否定句与言语行为比较研究,H218
  8. 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之比较研究,J632.32
  9. 中国大学生合唱艺术实践研究,J692
  10.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X922.2
  11. 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法律问题研究,D922.294
  12. 高初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比较研究,G633.951
  13. 中美德育方法的差异对实效性的影响,G641
  14. 程序化参赛方案基本内容的比较研究,G886.1
  15. 邓小平、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A849
  16. 汉老谚语对比研究,H411
  17. 辽金时期赋役制度比较研究,K246
  18. 建国以来不同年代滑胎证候认识的比较研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R271.4
  19.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F752.62;F224
  20. 中外防震减灾管理体系比较研究,X43
  21. 文化学视域下的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比较研究,B93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