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源及含油气系统分析

作 者: 张敏
导 师: 傅家谟;盛国英;潘长春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 业: 地球化学
关键词: 柴北缘 油源对比 含油气系统 区带评价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69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在近几年前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特别是烃源岩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上,用含油气系统理论,重点采用油气源对比分析技术、烃源岩体系划分和评价技术、热史和生烃史研究技术、成藏期次的限定技术,研究烃源岩的发育层位与空间展布,油气源的对比,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有利勘探目标。通过研究确定柴北缘有利生烃凹陷,油气的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提出该区下步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 柴达木盆地北缘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面积约30000km2,主要沉积地层有中生界侏罗统、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根据烃源岩有机质含量、类型和成熟度确定柴北缘有两套烃源岩:下侏罗统烃源岩和中侏罗统烃源岩。两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都比较高。下侏罗统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Ⅱ2)为主,中—高成熟度。中侏罗统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局部(J2d7)含有Ⅰ2型油页岩,中—低成熟度。根据分子地球化学指标,下侏罗统和中侏罗统烃源岩都可划分为湖相和沼泽相两类。湖相烃源岩具有较低的Pr/Pn比值和C19/C21三环萜烷比值,较高的C26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比值和咖玛蜡烷/C30藿烷比值和相对富集C27规则甾烷贫C29规则甾烷。沼泽相烃源岩上述比值的特征正好相反,与此相对应,根据上述分子指标,原油也可划分为湖相和沼泽相原油,以及同时具有湖相和沼泽相地球化学特征的混合原油,根据烃源岩的分布和油源对比,可确定冷湖和南八仙构造带的油气只能来源于下侏罗统烃源岩,而鱼卡、马北、红山和绿梁山地区的油气只能来源于中侏罗统烃源岩。 依据烃源岩特征和油源分析,将柴北缘划分为两大含油气系统,既:柴北缘昆特依凹陷J1-J1、E、N含油气系统和柴北缘赛什腾—鱼卡—尕丘凹陷J2—J3、E、N含油气系统,并对各含油气系统的分布范围、静态地质要素、基本地质作用进行分析。在对柴北缘典型油气藏进行解剖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提出了下步有利勘探区带。

全文目录


前言  3-4
摘要  4-5
Abstract  5-8
1、引言  8-18
  1.1、地质概况  8-13
  1.2、油气勘探历程和最新进展  13-14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1.4、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  14-18
2、侏罗系分布及沉积特征  18-26
  2.1、侏罗系分布  18-20
  2.2、侏罗系分布与构造演化的关系  20-22
  2.3、侏罗系沉积特征  22-26
3、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26-35
  3.1、烃源岩分布  26-29
  3.2、源岩地球化学  29-35
4、源岩、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35-50
  4.1、油气藏特征与样品地质概况  35-36
  4.2、源岩、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36-46
  4.3、油源对比  46-50
5、含油气系统划分与评价  50-82
  5.1、柴北缘昆特依凹陷J_1—J_1、E、N含油气系统  50-59
  5.2、柴北缘赛什腾—鱼卡—尕丘凹陷J_2—J_3、E、N含油气系统  59-61
  5.3、典型油气藏分析  61-71
  5.4、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规律  71-73
  5.5、有利区带综合评价  73-82
6、主要结论和创新之处  82-84
  6.1、主要结论  82-83
  6.2、主要创新  83-84
参考文献  84-90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0
获奖情况  90-91
致谢  91
声明  91

相似论文

  1.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来源研究,P618.13
  2. 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塔南凹陷油气来源研究,P618.13
  3. 伊通盆地梁家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4.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油气成因机制研究,P618.13
  5. 柴北缘西段下干柴沟组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6. 南堡凹陷输导体系控藏模式研究,P618.13
  7.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源对比与成藏过程分析,P618.13
  8. 环哈拉哈塘凹陷复式油气藏油气源精细对比及输导体系研究,P618.13
  9. 柴北缘断裂系统及控藏机理,P618.13
  10. 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沉积环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P618.13
  11.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P588.14
  12. 临清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评价,P618.13
  13. 渤中凹陷烃源岩研究,P618.13
  14. 板桥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成因研究,P618.13
  15. 宋站南地区中浅层生烃条件研究与油源对比,P618.13
  16. 东营凹陷永新地区古近系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P618.13
  17. 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P618.13
  18.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含油气性研究,P618.13
  19. 鹰峰环斑花岗岩特征及地质意义,P588.121
  20. 巴楚隆起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P618.13
  21. 苏北盆地泰州组、阜宁组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