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沉积环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

作 者: 何江林
导 师: 王剑
学 校: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专 业: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油页岩 泻湖 剥蚀量 含油气系统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羌塘盆地是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古生界褶皱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以中生界海相沉积为主的一个残留盆地,其总体上具有两拗一隆的构造格局(北羌塘拗陷、南羌塘拗陷和中央隆起带)。胜利河地区位于北羌塘拗陷内的一个三级构造带(龙尾湖凹陷)内,该区构造强度较弱、新生代岩浆活动微弱、大型断裂带不发育。近年来在胜利河地区内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海相油页岩,本文力争通过对胜利河油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的研究,丰富我国油页岩的理论研究、促进北羌塘拗陷油气勘探工作的进行。在地球物理资料和对北羌塘拗陷的区域构造和沉积特征的认识的基础上,以1:25万地质图的实测地层厚度为控制点,运用改进谢别德法对数据进行插值,反演出晚侏罗世北羌塘拗陷的沉积中心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演化背景、胜利河地区的实测剖面和探槽的岩性化石组合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对胜利河油页岩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做了初步分析。在对油页岩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油页岩中有机质聚集机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胜利河油页岩特性、沉积水体特征等,推测胜利河油页岩有机质聚集机理符合分层水体成矿模式,沉积环境对胜利河油页岩形成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海湾—泻湖、半封闭泻湖和蒸发泻湖三个演化阶段。通过油页岩的GC-MS实验和岩石热解实验等分析发现,胜利河油页岩热演化程度达到低成熟;油页岩的生物降解程度为3-4级;样品中甾类和萜类化合物能较为有效的反映油页岩的相关地质信息;油页岩中有机质的母质来源主要为浮游植物,部分为细菌来源,另外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陆缘有机质碎屑可能对油页岩的有机质有少量的贡献;油页岩沉积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盐度分层,且具有较高盐度和较强的还原性。孢粉和C、O同位素研究表明,胜利河油页岩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潮湿,而油页岩上覆的膏岩沉积时期区域气候炎热干燥。结合胜利河地区的区域构造背景、龙尾湖凹陷区域地层特征、羌资1井中流体包裹体资料和镜质体反射率资料等,运用Ro—Tmax模型回归得出油页岩历史最高古地温时期龙尾湖凹陷的地温梯度为2.559℃/100m,胜利河油页岩的历史最大埋深为3194.4 m,当时门限深度在胜利河油页岩上覆940.8±m。在运用Ro—Tmax模型对地层剥蚀量进行半定量计算的基础上,综合实测剖面地层厚度和盆地演化特征,运用美国Platte River Associates开发的Basinmod软件对龙尾湖凹陷的埋藏史和热史进行了一维变地温梯度模拟。结合埋藏史曲线、胜利河油页岩排烃模拟实验、油页岩中残留烃含量以及膏岩层溶孔中见有沥青的现象,推测胜利河油页岩可能已进入排烃门限。油页岩及其同期形成的烃源岩可能为龙尾湖凹陷内J3S—N21 s(·)含油气系统提供丰富的油气来源,油页岩及其上覆的膏岩层可能为龙尾湖凹陷内J2b—J2x(·)含油气系统提供良好的区域盖层。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20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9-10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0-14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6
  第四节 论文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16-17
  第五节 论文成果及创新点  17-20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0-30
  第一节 区域构造特征  20-24
  第二节 胜利河地区中生代地层特征  24-29
  本章小结  29-30
第三章 沉积环境分析  30-61
  第一节 油页岩产出特征及时代  30-33
  第二节 沉积相分析  33-45
  第三节 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表征  45-58
  第四节 北羌塘拗陷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模式  58-59
  本章小结  59-61
第四章 沉积环境对油页岩形成的控制作用  61-75
  第一节 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61-64
  第二节 油页岩中有机质聚集机理  64-67
  第三节 沉积环境对油页岩形成的控制作用  67-73
  本章小节  73-75
第五章 胜利河油页岩在区域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75-91
  第一节 区域含油气系统概述  75-76
  第二节 龙尾湖凹陷的埋藏史和热史分析  76-87
  第三节 胜利河油页岩排烃可能性浅析  87-89
  第四节 胜利河油页岩的石油地质意义  89
  本章小结  89-91
结论  91-94
致谢  94-95
引用的内部资料  95-96
参考文献  96-105
附录  105-106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论文  106-107

相似论文

  1. 阜矿集团吉林桦甸油页岩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研究,F426.2
  2. 油页岩渣综合利用研究,X74
  3. 羌塘盆地侏罗系储层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P618.13
  4. 油页岩循环瓦斯加热新工艺研究,TE662
  5. 蓄热式循环瓦斯管式加热炉研发及热工特性分析,TQ054
  6. 健康栽培基质配制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效应,P618.12
  7. 基质栽培中油页岩有机物矿化及其对作物生长的作用与影响,S316
  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组油页岩成因及资源潜力研究,P618.13
  9. 桦甸不同密度级油页岩理化特性研究,P618.12
  10. 油页岩原位开采温度场的数值模拟,P618.12
  11. 移动—流化床内油页岩流化行为及干燥性能研究,P618.12
  12. 改性油页岩残渣对铅和镉的吸附研究,X703
  13. 油页岩钻孔水力开采实验台的研究与开发,TE22
  14. 油页岩灰渣提取氧化铝和白炭黑工艺技术研究,TE992.3
  15. 油页岩热解制油制气的新工艺研究,TE624
  16. 抚顺油页岩残渣制备氧化铝和白炭黑研究,TE992.3
  17. 油页岩灰渣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研究,TU521
  18. 吉林桦甸油页岩热物理和电物理性质实验研究,P618.12
  19. 羌塘盆地胜利河—托纳木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及石油地质意义,P618.13
  20. 油页岩钻孔水力开采实验台设计及孔底流场数值模拟研究,TE24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