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含油气性研究

作 者: 任宪军
导 师: 王岫岩
学 校: 大庆石油学院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勘探方向 柴达木盆地北缘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综合采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地震地层学等最新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分析资料,对本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储层及盖层的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和研究。明确冷湖和南八仙地区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典型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进一步表明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方向,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目的区块的优选,目的层位的确定,起到积极的意义。下侏罗统残余陆相断陷沉积构成主要的烃源岩系,第三系挤压坳陷型沉积为主要运聚体系。其中,中始新统的区域性泥质盖层控制油气的垂向运聚,该盖层的下伏层系中油气以侧向运聚为主,其上仅在局部受断层贯通形成的运移通道出现油气集中垂向运移,具有双层运聚模型。系统从渐新世早期开始初步建立,渐新世早期为原生油气藏形成期,上新世早期为次生油气藏及干气气藏形成期,在第四纪的早期进人保存关键时期。对该地区的地面、井下岩性和岩相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滨-浅湖滩坝亚相和湖泊三角洲相。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具有巨厚的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中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生烃期集中在J3~K、E32~N23;本地区既有中生代古隆起,又有新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圈闭(褶皱)和油气运移通道(断层),在侏罗系和第三系具有多套储盖组合。冷湖一号至五号勘探区带、南八仙-大红沟古隆起勘探区带及赛什腾山前勘探区带是今后柴达木盆地北缘最现实的三大有利勘探区带。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创新点摘要  7-10
前言  10-12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0
  二、研究现状  10
  三、研究内容  10-11
  四、技术路线  11-12
第一章 柴北缘地层展布与基本构造特征  12-24
  1.1 柴达木盆地地质概况  12
  1.2 柴北缘中新生代层序地层框架及展布特征  12-20
    1.2.1 地层划分  12-14
    1.2.2 中生代层序地层框架  14-16
    1.2.3 第三系层序地层框架  16-18
    1.2.4 地层分布特征  18-20
  1.3 柴北缘的基本结构和构造特征  20-24
第二章 柴北缘中新生代沉积相特征  24-34
  2.1 柴北缘中新生代沉积相类型概述  24-25
  2.2 中生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  25-29
    2.2.1 沉积特征  26-28
    2.2.2 沉积相演化  28-29
  2.3 新生代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  29-34
    2.3.1 沉积相类型  29-30
    2.3.2 沉积相演化  30-34
第三章 烃源岩评价  34-45
  3.1 烃源岩分布特征  34-35
  3.2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35-42
    3.2.1 有机质丰度  35-41
    3.2.2 有机质类型  41-42
  3.3 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平面分布  42-43
    3.3.1 暗色泥岩  42-43
    3.3.2 页岩、油页岩  43
    3.3.3 煤和炭质泥岩  43
  3.4 柴北缘烃源岩热演化史  43-44
  3.5 烃源岩综合评价  44-45
第四章 柴北缘中新生代储层特征  45-54
  4.1 储集层特征  45-47
    4.1.1 侏罗系孔渗特征  45-46
    4.1.2 第三系孔渗特征  46-47
  4.2 储集层综合评价  47-54
    4.2.1 侏罗系储层综合评价及其分布  47-48
    4.2.2 第三系储层综合评价及其分布  48-54
第五章 封盖条件研究  54-64
  5.1 盖层的分布特征  54-58
    5.1.1 侏罗系盖层  54
    5.1.2 第三系盖层  54-58
  5.2 封盖性评价  58-62
    5.2.1 侏罗系盖层  58
    5.2.2 第三系盖层  58-62
  5.3 断层封闭性探讨  62-64
    5.3.1 断层封闭性研究现状及主要认识  62-63
    5.3.2 柴北缘断层封闭性简略探讨  63-64
第六章 柴北缘油气的运移聚集及成藏机理  64-76
  6.1 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运移  64
  6.2 油气运移的时期、通道和形式  64-66
    6.2.1 油气运移与成藏期  64
    6.2.2 油气运移通道  64-65
    6.2.3 构造运动与油气运移  65-66
  6.3 典型的油气藏地质特征与成藏模式  66-72
    6.3.1 断裂反转型油气藏  67-68
    6.3.2 同生隆起型油气藏  68-69
    6.3.3 地层反转型油气藏  69-71
    6.3.4 挤压褶皱型油气藏  71-72
  6.4 柴北缘油气成藏规律分析  72-76
结论  76-77
参考文献  77-80
发表文章目录  80-81
致谢  81-82
详细摘要  82-90

相似论文

  1. 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沉积环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P618.13
  2.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P542
  3. 塔北地区复合圈闭勘探研究,P618.130.8
  4. 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研究,P618.13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区南油田成藏地球化学研究,P618.13
  6. 十屋断陷埋藏史及深层含油气系统分析,P618.13
  7. 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P618.13
  8.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成藏地球化学研究,P618.13
  9. 东濮凹陷文留构造浅层油气成藏期次研究,P618.13
  10. 东濮凹陷海通集洼陷带含油气系统分析,P618.13
  11. 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含油气系统研究及目标评价,P618.13
  12. 川西白马庙—邛西—平落坝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P618.13
  13. 柴达木盆地北缘封盖层综合评价研究,P618.13
  14.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含油气系统研究,P618.13
  15. 望江—潜山盆地形成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研究,P544.4
  16. 环渤中地区天然气性质及典型天然气藏成藏模式,P618.13
  17.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构造特征及含油气条件研究,P618.13
  18. 金湖凹陷东部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及评价,P618.13
  19.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中生界成藏及勘探方向研究,P618.13
  20. 鄂尔多斯西缘地区古生界构造沉积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研究,P547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