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1979-1996)

作 者: 艾慧
导 师: 叶世昌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经济思想史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纸币流通制度 非瓦尔拉均衡
分类号: F82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525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组成部分,本论文力求客观真实地刻画中国当代通货膨胀(Inflation,以下简称通胀)理论的演变过程,这是第一要务。笔者将中国当代通胀理论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中国学者对西方通胀理论的评价;二是受到西方通胀理论的启发或者是借鉴西方通胀理论的有关概念和方法,研究中国的通胀现象,使之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更具有说服力,即西方通胀理论的本土化过程;三是基本属于独创的中国通胀理论。但笔者的思路并不局限于此,还要探讨西方通胀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如何。换言之,西方通胀理论为何会经历本土化过程?中国通胀理论与西方通胀理论的异同点以及隐藏在差别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论文试图解答的问题。答案将决定我们对待西方通胀理论的态度和对中国通胀理论未来发展趋势预察。 “导论”部分对中国和西方的通胀理论作了初步的梳理工作,并得出结论:世界范围内,20世纪30年代是纸币流通制度下通胀理论的开端,从而将论文的写作范围划定为20世纪30年代到1996年这段历史时期。重点是1979-1996年当代的通胀理论,故论文题目特别给予突出。同时,对现有的中国通胀思想史著作给予评价并提出尚待解决的四个方法论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从1997年起仍有关于通胀的零星思想,但通货紧缩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直到2003年,当出现局部过热,经济处于通胀的阴霾之中时,通胀又成为学术界争论的话题。1997年之后的通胀思想将在“结束语”中加以介绍。第二章对四个方法论问题——作出阐释,奠定整部论文的基调和立论基础。通过界定通胀的内涵,提出划分通胀理论的标准以及寻求新的研究方法,确立论文主体部分的行文规范。 第三章以20世纪30-40年代学者的争论作为纸币流通制度条件下中国通胀理论之开端,当时学术界已经意识到实施纸币流通制度的最大障碍是通胀(狭义),因而他们对于纸币制度实施条件的探讨也多数是从防止通胀的角度出发的。通胀理论的活跃不仅是因为货币制度发生转变,同时也得益于西方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传入之初,学术界以评论为主,还不可能很快地应用于中国通胀现象的分析,因而传统的通胀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制度变迁对通胀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第四章开门见山地展开一幅1979-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画卷。也正是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中国学者面临着传统和突破、守旧和创新之间进行选择。具体到通胀理论上表现于通胀存在性和衡量指标的争论,通胀概念的多样化,通胀成因研究思路的分歧以及对待西方通胀理论的态度等方面。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西方通胀理论以介绍和引进为主,在评论时仍然习惯性地采用传统的批判式研究方式,倾向于以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为依据,而不是从理论的前提假定及所处的经济环境出发进行客观的理解和评论。尚未借鉴西方的通胀理论解释中国的问题,如果说借鉴,也仅限于某些名词。这一时期通胀理论具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性质。 第五章在整部论文中所占篇幅最长,不仅仅因为时间跨度大(1984-1992),单就通胀理论本身来讲也发展成为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中国转轨时期通胀理论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导论  10-29
  第一节 中国当代通胀理论概述和文献回顾  10-21
    一、20世纪80年代:国外通胀理论的介绍和中国通胀理论的初步整理  11-12
    二、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中国通胀理论的总结性和比较性研究  12-13
    三、主要观点总结  13-21
  第二节 国外通胀理论概述  21-24
    一、金属本位制度下的货币理论  22-24
    二、纸币流通制度下的通胀理论  24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确定和方法论问题的提出  24-29
    一、研究范围的确定及通胀理论的阶段划分  25-26
    二、对研究范围的三点说明  26-27
    三、需要解决的方法论问题  27-29
第二章 立论基础  29-40
  第一节 对通胀内涵的反思  29-32
    一、西方的通胀定义  29-30
    二、中国学者对通胀的定义  30-32
  第二节 通胀理论的分类标准  32-34
    一、“西方”曾经具有政治色彩  32-33
    二、“西方”一词新解  33
    三、分类标准的重新设定  33-34
  第三节 研究途径和方法  34-37
    一、理论前提和不相容性  34-35
    二、客观评价理论的方法论问题  35-36
    三、材料取舍及研究方法  36-37
  第四节 选题意义和创新点  37-40
第三章 通胀理论的发展与停滞  40-53
  第一节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者对三大理论的评介  40-43
    一、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继承  40-42
    二、非马克思主义者对货币数量说的诸多质疑  42-43
  第二节 20世纪30-40年代的通胀理论  43-48
    一、对发行准备与通胀关系的讨论  44-45
    二、通货管理有效性的讨论  45-46
    三、通胀与经济增长  46-47
    四、杨培新的通胀理论  47-48
  本章小结  48-53
第四章 承前启后的通胀理论(1979-1983)  53-83
  第一节 计划体制下的经济状况概览  53-57
  第二节 通胀理论的经济背景和理论基础  57-58
  第三节 通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观点  58-71
    一、通胀概念的多样化趋势  59-60
    二、通胀存在性及其标志的争论  60-62
    三、货币必要量的测算:通胀成因的研究思路之一  62-64
    四、总供求式的总量研究:通胀成因的研究思路之二  64-68
    五、通胀的治理  68-71
  第四节 中国学者对西方通胀理论的初步认识  71-76
    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数量说  72-74
    二、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通胀理论  74-76
  本章小结  76-83
第五章 通胀理论的争鸣时期(1984-1992)  83-153
  第一节 改革背景与理论基础  84-88
  第二节 通胀概念的演化  88-89
  第三节 通胀理论传统研究方法的发展  89-98
    一、对货币必要量计算方法的质疑  89-91
    二、关于货币容纳量弹性的争论  91-92
    三、货币流通速度的递增或递减是不是一种规律  92-94
    四、90年代中国货币需求理论的初步发展  94-96
    五、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与货币必要量的区别及其特殊性  96-98
  第四节 通胀成因的总量研究  98-114
    一、转轨经济下总需求膨胀的总体特征  99-102
    二、对消费需求的总量研究  102-105
    三、对投资需求的总量研究  105-109
    四、中国学者对总供给的研究  109-110
    五、中国式的“需求拉上说”  110-112
    六、总量研究的争论焦点以及政策建议  112-114
  第五节 通胀成因的结构研究  114-129
    一、收入攀比行为与攀比机制  115-119
    二、学术界对结构性失衡的解释  119-126
    三、中国式的“结构性通胀理论”  126-127
    四、对总量研究的批评和结构研究的局限性  127-129
  第六节 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溢出效应  129-139
    一、货币在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中的作用  130
    二、中国学者对意愿需求形成过程的探讨  130-133
    三、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和货币需求状况研究  133-137
    四、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溢出效应  137-139
  第七节 通胀成因的体制研究  139-142
  本章小结  142-153
第六章 通货膨胀的后续研究(1993-1996)  153-178
  第一节 改革背景  153-154
  第二节 通胀预警指标的设定  154-157
  第三节 通胀成因的后续研究成果  157-174
    一、中国式的“成本推进型”通胀理论  157-163
    二、低效率说  163-166
    三、中国学者对体制因素的归纳  166-169
    四、通胀成因的三种研究思路  169-174
  第四节 通胀的承受能力研究  174-175
  本章小结  175-178
第七章 通胀与经济增长、通胀与预期的专题研究  178-190
  第一节 通胀与经济增长  178-184
    一、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促进论”  178-180
    二、通胀不利于经济增长——“促退论”  180-181
    三、对通胀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研究  181-182
    四、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关系  182-184
  第二节 通胀与预期  184-190
    一、粘性预期理论的假设条件  185
    二、粘性预期与通胀  185-186
    三、不确定性的引入  186-187
    四、政策建议  187
    五、粘性预期理论的评价  187-190
第八章 结束语  190-208
参考文献  208-214
后记  214-216
论文独创性声明  216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216

相似论文

  1. 中国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产出稳定,F124;F224
  2. 中国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市场收益相关性研究,F832.51;F293.3
  3. 特有波动率与股票平均收益,F224
  4. 汇率、外汇储备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机制研究,F822.5;F224
  5. 地方政府收支、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F822.5;F224
  6.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实证研究,F822.5;F224
  7. 基于VAR模型的通货膨胀对不同行业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对比分析,F832.51
  8. 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股票市场股票收益率影响的研究,F822.5;F832.51
  9.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F832.51
  10.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比较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F822.5
  11. 我国对外贸易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研究,F822.5;F752
  12. 基于长记忆过程的中国通胀率与通胀不确定性关系研究,F822.5
  13. 贸易收支调节中货币升值与通胀的替代关系研究,F822;F224
  14. 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权衡关系研究,F124;F224
  15. 核心通货膨胀测度研究,F822.5
  16. 2003-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原因分析,F224
  17. 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F822.5
  18. 产业结构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研究,F822.5
  19. 国内外通货膨胀基本理论比较研究,F821.5
  20. 基于ARIMA模型的我国通货膨胀预测研究,F224
  21. 中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研究,F323.7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货币理论 > 通货膨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