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研究

作 者: 洪德林
导 师: 马育华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恢复源 雄性不育 恢复力 粳稻 不育系 恢复度 平壤 源材料 遗传研究 测交
分类号: S511.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1988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用BT型六千辛A/羡见3号的68个F,分离植株与BT型六千辛A或L型平壤3号A测交,考察粳稻雄性不育系与恢复源杂交后。分离世代单株自交结实率与诙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BT型六千辛A测交的,F,单株自交结实率基本上能代表单株恢复力,相关系数r=0.9130;与L型平壤3号A测交的,则不能代表,相关系数r=-0.060。由于L型不育系可恢性好,虽然被测的22个植株自交结实率变异范围为16.63~95.99%,但后代恢复度交异不大,21个植株的测交后代平均在80%以上,一个为78.17%。还考察了该组合158个F,单株和相应F4家系自交结实率之间的关系,表明F4家系内平均自交结实率与F3单株自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二、用粳稻雄性不育恢复系宁恢3—2、粳稻恢源材料红壳老鼠牙(云南品种)、CP231(美国品种)、阿诺塔马若(意大利品种)、农林糯39(日本品种)、一粒芒、黄稻(太湖品种)作父本,分别与BT型六千辛A、六千辛B、L型平壤3号A、平壤3号B杂交,然后回交、自交,共配成14个组合的以下世代:F1(不育系/恢源)、B2(不育系∥不育系/恢源)、B2(不育系∥保持系/恢源)、F2、F3(以不育系为母本的F1自交得F2,F2再自交得F3)。以花粉育性和种子育性作为恢复度指标,研究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结果表明:不育系BT型六千辛A、L型平壤3号A是配子体不育类型,花粉以染败为主.因此不能以花粉育性作为恢复度指标进行遗传分析。以种子育性作为恢复度指标,获得以下结果:同一粳稻恢.源材料对不同的粳稻雄性不育系,有的恢复能力相同,具有共性;有的恢复能力不同,具有特异性.上述七个恢源材料中,恢复系宁恢3—2对BT型六千辛A和L型平壤3号A都是强恢复系;其余6个材料对这两个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各不相同,其

全文目录


摘要  6-9
引言  9-21
材料与方法  21-26
结果与分析  26-68
  一、A/R分离世代植株自交结实率与恢复力的关系  26-30
    (一) A/RF,分离植株自交结实率与恢复力的关系  26-28
    (二) A/RF,单株与相应F_4家系自交结实率的关系  28-30
  二、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  30-54
    (一) 七个粳稻恢复源与不育系保持系杂交衍生世代恢复度的表现(以种子育性为指标)  31-34
    (二)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  34-53
      1.配子体遗传  34-36
      2.基因分析  36-53
    (三) 四个组合各世代花粉可育率的表现  53-54
  三、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基因等位性估计  54-59
    (一) 恢复杂交F_1与两个不育系测交的表现  54-57
    (二) 等位性估计  57-59
  四、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细胞质测验  59-61
  五、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广亲和性测验  61-68
    (一) 七个被测品种的亲和性表现  61-65
    (二) 三个广性和特性较好的品种与六千辛A、B和平壤3号A、B杂交F_1的小穗可育性  65-68
讨论  68-75
  一、A/R分离世代植株自交结实率与恢复力的关系  68
  二、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  68-72
    1.育性恢复的指标问题  68-70
    2.寡基因与多基因的问题  70-71
    3.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  71-72
  三、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基因等位性估计  72-73
  四、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细胞质测验  73
  五、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广亲和性测验  73-75
结论  75-77
主要参考文献  77-89
英文摘要  89-94

相似论文

  1.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2.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3. 粳稻RIL群体产量QTL定位,S511.22
  4. 粳稻直立穗型恢复系选育和大剑叶角度等位变异的SSR标记,S511.22
  5.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及atp6基因RNA编辑研究,S565.1
  6. 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和效应分析,S512.1
  7. 稻米外观品质氮素效应的解剖学与生化学分析,S511
  8. 利用早籼稻珍汕97B改良的新不育系特征特性及配合力分析,S511.21
  9. 牛SYCP3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分析,S823
  10.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atp9基因RNA编辑研究,S565.1
  11. 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机制的研究,S562
  12. 杂交粳稻亲本产量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筛选,S511.22
  13. 大豆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GmCASc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S565.1
  14.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的花粉形态学、细胞学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S663.1
  15. 紫菜薹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S634.6
  16. 粳稻一次枝梗角度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研究,S511.22
  17.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雄性不育系(MS-GN)的初步研究,S541.9
  18. 萝卜雄性不育胞质类型鉴定与分析,S631.1
  19. 60Co辐照处理对水稻育性的效应研究,S511
  20. 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nad的克隆与再生体系初探,S563.5
  21. 有性多倍化不结球白菜四倍体种质的创制及利用,S634.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按米的粘性分 > 粳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