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作 者: 王雪晨
导 师: 赵玉霞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唐前 婚恋 小说 男性 形象
分类号: I207.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深入考察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先要从大量的文本资料入手,同时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作家背景的分析,全面剖析男性形象在婚恋小说中的独特性。由于男性在婚恋小说中的地位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所以,对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的研究具有新颖性、独创性,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前人对唐前小说的研究成果,大都停留在对文本的分析,对小说结构的考察,对典型女性形象的研究上,而对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多从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并没有专门的著作把他放到婚恋的背景下研究。所以,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拟从文本入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即如何对唐前婚恋小说作一个界定。依据大多数学界公认的标准,对唐前婚恋小说从时间、文本范围上进行界定。借助鲁迅对人情小说的定义,为唐前婚恋小说划定界限,即唐以前,以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发迹变态,间杂他们之间发生的因果报应,及通过男女之情反映出世态炎凉为主的小说都作为本文的考察依据。这样可以避免讨论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时在文本和时间上产生的不必要的分歧。研究唐前婚恋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特点主要从形象特征、思想特征、美学特征三个方面讨论进行讨论。男性作为重要的性别,其生理特征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如唐前婚恋小说中,志人小说里的年轻的男性多着白衣、貌俊俏,年长的男性则多身材清瘦、素衣素食、雄姿风气、神朗气清。志怪小说中的男性的生理形象则多诡异多变,但是无论如何改变,他们都有破绽,即他们妖化后从肤色、行为、踪迹上仍然保留了原来的生理特征。与男性形象特征同等重要的是探讨这个时代的男性形象的思想特征。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身上不止有作家的思想融汇、理想寄托,还有为了迎合当时社会风气的构思,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宣扬等等。可以说,男性形象的产生、塑造、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层层深入的考察研究。作者把对世俗的叛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殖的崇拜都寄托在了笔下的男性形象上。如果说前面的研究分析是铺垫的话,那么利用美学思想分析男性形象,就是一个理论升华的过程。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与归纳,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具有典型的悲剧性、戏剧性和传奇性。形象的研究离不开对形象的塑造方式的探讨,唐前婚恋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塑造方式主要在小说的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上得以体现。在叙事结构上,唐前的婚恋小说利用多层次,多结构的方式塑造男性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上看,唐前婚恋小说的男性形象的塑造应用了语言描写和白描手法以及夸张、隐喻等浪漫手法。如果忽略历史背景,单单从文本内容上研究唐前婚恋小说中男性形象是不全面的。要想全面研究就必须考虑到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三方面因素对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的形成的影响。在多元因素的影响下,男性形象的形成过程具有时代的独特性。从当时较为主要的儒、释、道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男性形象的形成原因及时代特征。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2
第一章 绪论  12-15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1.2 研究的现状  12-13
  1.3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13-15
第二章 唐前婚恋小说的界定  15-17
  2.1 时间界定  15
  2.2 概念界定  15-17
第三章 唐前婚恋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特征  17-43
  3.1 形象特征  17-31
    3.1.1 生理形象  17-25
    3.1.2 社会形象  25-31
  3.2 思想特征  31-37
    3.2.1 对世俗礼教的叛逆  31-35
    3.2.2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5-36
    3.2.3 对生殖繁衍的渴望  36-37
  3.3 美学特征  37-43
    3.3.1 悲剧性  37-38
    3.3.2 喜剧性  38-40
    3.3.3 传奇性  40-43
第四章 唐前婚恋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塑造方式  43-55
  4.1 叙事结构  43-46
    4.1.1 横向叙事结构  43-44
    4.1.2 片段叙事结构  44-45
    4.1.3 网状叙事结构  45-46
  4.2 艺术手法  46-55
    4.2.1 白描手法  46-50
    4.2.2 浪漫手法  50-55
第五章 唐前婚恋小说中男性形象形成的原因  55-64
  5.1 政治因素  55
  5.2 经济因素  55-56
  5.3 文化因素  56-64
    5.3.1 仁义守礼的儒家传统  56-59
    5.3.2 清淡无为的道教修为  59-62
    5.3.3 众生平等的佛教情怀  62-64
第六章 结语  64-65
参考文献  65-69
致谢  69-70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0

相似论文

  1.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2.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3.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4. 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电视婚恋节目探析,G222.3
  5. 中学语文外国小说教学研究,G633.3
  6.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7. 影响服装重购行为的品牌形象要素的实证研究,F274
  8. 中国婚恋网站发展研究,G206
  9. 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政府形象建设,D630
  10. 当下婚恋交友节目的阵痛与反思,G222
  11. 当代男装中性化设计研究,TS941.2
  12. 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R512.91
  13.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14. 网络背景下80后研究生婚恋观研究,G643
  15. 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睾酮水平相关研究,R749.3
  16. 不确定性和元小说:《马赛克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研究,I712.074
  17. “80后”婚恋现状探析,C913.1
  18. “六味斋”老字号企业品牌管理模式探讨,F426.82
  19. 青年男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血脂异常与近中期预后的临床研究,R542.22
  20.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G206
  21.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