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用概念整合理论探析隐喻的在线处理机制

作 者: 练敏
导 师: 王正琪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隐喻 在线处理机制 概念整合理论 整合网络类型
分类号: H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隐喻在语言中随处可见,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渗透性。自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隐喻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在近二十年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中,隐喻不再被看作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而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的认知现象,是人类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隐喻及其意义解读过程,实质上就是研究人类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规律。概念整合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福柯尼亚和特纳提出的关于隐喻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旨在揭示隐喻意义的解读过程,尤其是其在线解读的心理过程。概念整合指的是心理空间的合成,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将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及包含的结构框架有选择的投射到合成空间。福柯尼亚提出了概念整合的“四空间”认知模型,认为概念整合的完成,是通过类属空间、输入空间Ⅰ、输入空间Ⅱ和合成空间这四个空间的相互映射和互动作用,最终形成新显结构。虽然概念整合理论将隐喻研究推向了新的认知深度,即隐喻的在线解读过程,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概念整合理论将类属空间置于整个合成网络的最上方,将其和合成空间孤立开来,没有详细说明其在概念整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次,概念整合理论将相似性视为把各元素和各共享结构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内在空间合成的重要关系,而没有将其看作是跨空间映射的基础,从而忽视了它的认知功能;最后,福柯尼亚将新显结构作为概念整合过程的终点,而我们认为新显结构只提供在整合过程中新生成的不存在于任何输入空间的结构或框架,而不应被视为隐喻意义的生成。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在其原有的“四空间”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的联系,以及增加输出空间作为隐喻意义最终生成的空间,对概念整合理论加以完善。作者指出,在隐喻解读的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分属于始源域和目标域的输入空间,通过寻找输入空间之间的相似性,提取两个输入空间中共享的结构或框架,形成类属空间;然后类属空间中的共享结构或框架被投射至合成空间,与输入空间中的部分元素或价值结合,形成新显结构;最后,隐喻意义由新显结构投射至输出空间,完成对该隐喻的解读。本文以著名美国情景戏剧《老友记》中隐喻为例,通过分析不同的整合网络类型中隐喻意义的解读过程,试图揭示隐喻的在线处理机制,进一步推动隐喻研究的发展。

全文目录


Abstract  6-8
摘要  8-10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0-14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0-11
  1.2 Motivation of the Study  11-12
  1.3 Aims of the Study  12-13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13
  1.5 Organization of this Thesis  13-14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14-22
  2.1 Comparison Theory  14-15
  2.2 Substitution Theory  15-16
  2.3 Interaction Theory  16-19
  2.4 Mapping Theory  19-22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Framework  22-35
  3.1 Theoretical Foundation  22-24
  3.2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24-28
    3.2.1 Cross-space mapping  25-26
    3.2.2 Generic Space  26
    3.2.3 Blended Space  26-27
    3.2.4 Emergent Structure  27-28
  3.3 Types of Integration Network  28-32
    3.3.1 Simplex Network  29
    3.3.2 Frame Network  29-30
    3.3.3 Single-scope Network  30-31
    3.3.4 Double-scope Network  31-32
  3.4 Governing Principles  32-35
Chapter Ⅳ A Revised Model fo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35-38
  4.1 Deficienci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35-36
  4.2 A Revised Model fo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36-38
Chapter Ⅴ Case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Friends  38-51
  5.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itcom Friends  38-39
  5.2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for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39-51
    5.2.1 Case Analysis of Simplex Network  39-42
    5.2.2 Case Analysis of Frame Network  42-45
    5.2.3 Case Analysis of Single-scope Network  45-48
    5.2.4 Case Analysis of Double-scope Network  48-51
Chapter Ⅵ Conclusion  51-54
  6.1 Major findings  51-52
  6.2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52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52-54
References  54-57
Acknowledgements  57-58
Research Achievements during M.A. Study  58

相似论文

  1.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2. 海西科学解释网络模型中的隐喻,N02
  3.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4.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5.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性研究,G633.41
  6. 概念隐喻理论视域中《红楼梦》诗词的英译研究,I046
  7. 张一白城市电影的创作研究,J905
  8. 基于教师隐喻视角的教师形象重构,G451.1
  9. 从社会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性别隐喻,H05
  10. 汉、英语情感隐喻对比研究综述,H315
  11. 现代汉语触觉感官词的认知语义研究,H136
  12. 关于海报设计中的隐喻研究,J524
  13. 概念隐喻及其翻译:奥巴马演讲个案研究,H315.9
  14. 汉英饮食动词对比研究,H314
  15. 界面隐喻理解的探索性研究,H05
  16. IN/OUT和里、外的对比研究,H030
  17.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经济新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研究,H315
  18.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H319
  19. 对招贴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分析及其应用,J524
  20. 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H05
  21. 汉语文学隐喻与非文学隐喻理解机制ERP研究,H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写作学与修辞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