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土壤环境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影响及线虫分子诊断研究

作 者: 许艳丽
导 师: 陈伊里
学 校: 东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与育种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根渗出物 卵孵化 rDNA-ITS-RFLP
分类号: S435.6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37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 Ichnohe)(SCN)是连作大豆主要病害和产生障碍的主要因素,大豆胞囊线虫病与连作大豆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方法,对北方典型的代表土类——黑土区大豆长期连作、豆麦豆迎茬、豆米豆迎茬、麦米豆轮作等主要轮作系统进行土壤环境对大豆胞囊线虫影响的研究,探讨不同土壤环境种植不同作物和不同大豆品种的根系分泌物和种植后土壤淋溶液与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关系,并以在大豆胞囊线虫老病区育成的我国抗线品种为材料,对其抗病机制进行探讨。 描述了大豆长期连作、豆麦豆迎茬、豆米豆迎茬、麦米豆轮作等主要轮作方式下,土壤中大豆胞囊线群体变化情况。提出了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中胞囊多于其它茬口,豆米豆迎茬和豆麦豆迎茬次之,麦米豆轮作茬最少;但随着大豆连作年限的增加,连作区土壤中胞囊有逐步减少的趋势,认为可能是有抑制性土壤存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相继育成了一些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如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推广应用的抗线 1 号、2 号、3 号、4 号和 5 号等,但这些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选用丰产性状好的抗线 4 号和当地主栽品种黑农35 进行在田间多种不同茬口上种植后大豆胞囊线虫发育动态系统研究,探讨抗线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连作 12 年、豆米豆和豆麦豆茬口上种植的抗线 4 号根内 2 龄幼虫数量高于同茬口的黑农 35,抗线 4 号根内 3 龄幼虫和 4 龄幼虫数量明显低于黑农 35,抗线 4 号根面雌虫数量和收获后土壤中胞囊数量也低于黑农 35,认为抗线 4 号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机制不是抗侵入,而是抗发育。首次报道了我国自己培育的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抗线 4 号的抗性机制。 不同茬口条件下获得的大豆、玉米、甜菜、小麦和亚麻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均有刺激作用,甜菜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刺激作用最大,小麦和亚麻的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率受种植茬口影响相对较甜菜、大豆和玉米小;豆麦米茬口导致大豆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率明显提高,米豆米迎茬使得玉米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率增加。 不同茬口条件下种植的 5 种作物只有大豆种植后获得的土壤淋溶液都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小麦、亚麻和玉米在一些茬口条件下表现出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大豆、玉米和甜菜在休闲区较其它茬口的土壤淋溶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抗病品种抗线 3 号在豆麦米轮作、米豆米迎茬和豆麦豆迎茬土壤种植后获得的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具有刺激作用,尤其在米豆米茬口条件下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在连作12年大豆和休闲条件下抗线3号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丰 25 在连作 12 年大豆条件下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却具有促进作用,而在豆麦米轮作、麦豆麦迎茬、米豆米迎茬和豆麦豆迎茬条件下均表现为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 XI<WP=15>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论文 种植抗、感大豆品种后 6 个茬口的土壤淋溶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率高于不种植大豆的土壤淋溶液和蒸馏水,说明 6 个茬口的土壤淋溶液在根系分泌物影响下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都具有促进作用。感病品种合丰 25 种植后 6 个茬口的土壤淋溶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率高于抗病品种抗线 3 号,因此推断,感病品种合丰 25 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淋溶液有一定的影响。 豆麦豆迎茬、大豆 12 年连作、豆麦米、小麦 12 年连作和玉米 12 年连作轮作这些大豆茬口及休闲区土壤在不种植任何作物情况下土壤淋溶液都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盐碱土条件下,种植抗感大豆品种后土壤淋溶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种植抗感大豆品种后卵孵化率高于不种大豆的土壤淋溶液;白浆土种植感病品种合丰 25 后土壤淋溶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具有促进作用。由此说明盐碱土和白浆土大豆连作将导致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严重,尤其种植感病品种危害将加重。 用限制性内切酶 AvaI 酶切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 rDNA-ITS 的 PCR 扩增产物后,使中国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和美洲的加拿大、阿根廷和美国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 rDNA-ITS的 PCR 扩增产物产生不同的 RFLP 片断。表明用限制性内切酶 AvaI 可揭示中国和美洲的加拿大、阿根廷和美国大豆胞囊线虫(H. glycines)群体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首次采用rDNA-ITS-RFLP 技术区分中国和加拿大、阿根廷大豆胞囊线虫群体。 首次将 ISSR 分析技术用于植物寄生线虫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的 20 个 ISSR 引物中有 8 个引物可扩增出大豆胞囊线虫较清晰的谱带,用相应的引物可分析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近亲系遗传多样性;用 FISSR2、FISSR5 和 FISSR6 引物扩增可得到加拿大、阿根廷、美国和中国的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群体多态性的谱带。此结果说明,应用 ISSR 分子标记方?

全文目录


摘要  14-16
英文摘要  16-19
1 引言  19-45
  1.1 大豆胞囊线虫(SCN)病发生规律和大豆抗性机制  19-34
    1.1.1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现与危害  19
    1.1.2 大豆胞囊线虫病症状  19-20
    1.1.3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  20-21
    1.1.4 大豆胞囊线虫寄主范围  21-22
    1.1.5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  22-26
    1.1.6 抗大豆胞囊线虫种质筛选和抗病品种培育  26-27
    1.1.7 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  27-31
    1.1.8 大豆抗胞囊线虫机制  31-34
  1.2 作物根系分泌物及其与作物连作障碍和线虫卵孵化关系  34-37
    1.2.1 根系分泌物的定义和组成  34-35
    1.2.2 根系分泌物与植物生化他感作用  35
    1.2.3 影响根系分泌物的因素  35-36
    1.2.4 根渗出物和土壤淋溶液与线虫卵孵化关系  36
    1.2.5 根系分泌物对病原微生物的化感作用  36-37
    1.2.6 作物连作障碍与根系分泌物  37
  1.3 植物寄生线虫分子诊断和鉴定技术  37-41
    1.3.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  38
    1.3.2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技术  38-39
    1.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  39
    1.3.4 核糖体 DNA(rDNA)ITS 技术  39-41
    1.3.5 内部简单序列重复(ISSR)技术  41
  1.4 植物寄生线虫低温冷藏技术  41-42
  1.5 存在问题  42-43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43-45
2 材料与方法  45-83
  2.1 土壤环境对 SCN 群体密度及卵孵化影响  45-52
    2.1.1 不同茬口对土壤中 SCN 群体密度影响  45
    2.1.2 大豆品种对不同茬口 SCN 群体动态影响  45-46
    2.1.3 不同茬口条件下的作物根渗出物对 SCN 卵孵化影响  46-47
    2.1.4 不同茬口种植作物后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47-48
    2.1.5 不同茬口下大豆品种根渗出物对 SCN 卵孵化影响  48-49
    2.1.6 不同茬口下大豆品种的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49-50
    2.1.7 不同茬口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50-51
    2.1.8 不同土类下大豆品种的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51-52
  2.2 大豆胞囊线虫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52-56
    2.2.1 大豆胞囊线虫 rDNA-ITS-RFLP 研究  52-54
    2.2.2 大豆胞囊线虫 ISSR 研究  54-56
  2.3 大豆胞囊线虫低温冷藏技术研究  56-83
    2.3.1 供试线虫及幼虫获取  56-57
    2.3.2 预处理剂及预处理  57
    2.3.3 试验处理  57-83
3 结果与分析  83-144
  3.1 土壤环境对 SCN 群体密度及卵孵化影响  83-130
    3.1.1 不同茬口对土壤中 SCN 群体密度影响  83-89
    3.1.2 大豆品种对不同茬口 SCN 群体动态影响  89-100
    3.1.3 不同茬口条件下作物根渗出物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00-107
    3.1.4 不同茬口种植作物后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07-113
    3.1.5 不同茬口下大豆品种根渗出物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13-119
    3.1.6 不同茬口下大豆品种的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19-124
    3.1.7 不同茬口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24-126
    3.1.8 不同土类下大豆品种的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26-130
  3.2 大豆胞囊线虫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130-140
    3.2.1 大豆胞囊线虫 rDNA-ITS-RFLP 研究  130-136
    3.2.2 大豆胞囊线虫 ISSR 研究  136-140
  3.3 大豆胞囊线虫低温冷藏技术研究  140-144
    3.3.1 90min 第二步和 0-360min 第一步预处理对 SCN 存活率影响  140-141
    3.3.2 45min 第二步和 0-360min 第一步预处理对 SCN 存活率影响  141
    3.3.3 21h 第一步和 0-120min 第二步预处理对 SCN 存活率影响  141-142
    3.3.4 1h 第一步和 0-120min 第二步预处理对 SCN 存活率影响  142
    3.3.5 讨论  142-143
    3.3.6 结论  143-144
4 讨论  144-150
  4.1 不同茬口对土壤中 SCN 群体密度影响  144
  4.2 大豆品种对不同茬口 SCN 群体动态影响  144-145
  4.3 不同茬口条件下作物根渗出物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45
  4.4 不同茬口种植作物后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45-146
  4.5 不同茬口下大豆品种根渗出物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46-147
  4.6 不同茬口下大豆品种的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47
  4.7 不同茬口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47
  4.8 不同土类下大豆品种的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  147-148
  4.9 大豆胞囊线虫 rDNA-ITS-RFLP 研究  148
  4.10 大豆胞囊线虫 ISSR研究  148-149
  4.11 大豆胞囊线虫低温冷藏技术研究  149-150
5 结论  150-153
  5.1 不同茬口对土壤中 SCN 群体密度有影响  150
  5.2 不同茬口 SCN 群体动态受大豆品种抗性影响  150
  5.3 不同作物根渗出物对 SCN 卵孵化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150
  5.4 不同作物种植后土壤淋溶液 SCN 卵孵化率有差异  150
  5.5 不同茬口大豆根渗出物 SCN 卵孵化率受品种抗性影响  150-151
  5.6 种植抗感品种后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有促进作用  151
  5.7 不同茬口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51
  5.8 不同土类土壤淋溶液对 SCN 卵孵化影响有差异  151-152
  5.9 rDNA-ITS-RFL方法可区分中国和美洲 SCN 群体  152
  5.10 ISSR方法可区分不同地域 SCN 群体遗传多样性  152
  5.11 提出了大豆胞囊线虫低温冷藏技术  152-153
参考文献  153-16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169-172
致谢  172

相似论文

  1.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2.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3.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4. 发芽大豆多肽富集工艺及富肽豆乳开发研究,TS214.2
  5.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6.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7.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8. 农杆菌介导GmWRKY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S565.1
  9.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0.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1.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12. 大豆叶茸毛着生状态与筛豆龟蝽抗性的关联及基因定位,S565.1
  13.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14. 淹水胁迫对大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S565.1
  15. 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S565.1
  16.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17. 大豆GmFtsH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S565.1
  18.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及atp6基因RNA编辑研究,S565.1
  19.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20. 大豆生物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S565.1
  21. 大豆异黄酮浸种对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S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油料作物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