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代弋阳腔研究

作 者: 李连生
导 师: 刘崇德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词曲学
关键词: 弋阳腔:声腔源流 艺术形态 剧目
分类号: J80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529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将弋阳腔划分为三个阶段,发生期、形成期和成熟期,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戏曲形态,即诗赞体、曲牌体和板腔体。弋阳腔发生期的戏曲形态是诗赞体,即弋阳腔是在诗赞体的戏曲形态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戏曲样式,后接受佛教俗讲梵呗及民间说唱艺术影响,逐渐摆脱原始宗教戏剧形态,向曲牌联套体戏曲发展,在南诸宫调的直接推动下形成南戏声腔。并经过进一步发展,保留诗赞体戏曲的若干因素,在吟诵调、齐言体和帮腔的基础上,产生了滚调。滚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仅是突破了曲牌联套的限制,还在于为向板腔体音乐过渡起了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同时从曲牌和曲谱上看,弋阳腔已经有了“定腔乐汇”和“以腔传辞”的特征,是曲牌体向板腔体的过渡形式。弋阳腔影响到弦索腔、梆子腔和皮黄腔等以弦乐伴奏剧种的产生,在弋阳腔、弦索腔、梆子腔和皮黄腔这些剧种声腔里,板式变化逐渐完备和走向成熟。 本论文共分五章:绪论。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动机、目的、方法、材料以及研究现状,并简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第一章明代弋阳腔的声腔源流。本章将明代弋阳腔置于中国古典戏剧和南戏产生的历史背景中,考察弋阳腔的发生形态,将其分为不同时期的三种形态,并分别探讨此三种形态的弋阳腔的发展历程,及考证其与傩戏、宗教、说唱艺术、北曲、弦索调和其它声腔的关系等诸多问题。第二章弋阳腔与南戏诸腔变体之关系。考述弋阳腔与其它明代流行声腔诸如青阳腔、四平腔、乐平腔、徽州腔、太平腔、义乌腔、潮泉腔、调腔等之间的嬗递、从属、分合等关系。第三章明代弋阳腔的艺术形态。主要考察明代弋阳腔与众不同的特色,如帮腔、伴奏、滚调、曲牌、表演等艺术形式的来源、发展及其作用。第四章明代弋阳腔剧目。重点整理有明一代弋阳腔的剧本与剧目,力求全面、合理、准确地作出归纳。并通过对其盛演剧目内容和版本的考辨,比较其与明代文人传奇的不同等,来揭示其独特的社会内涵、道德观念、文学思想以及影响等。第五章明代弋阳腔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考察弋阳腔在后世的流传,对板腔体戏曲产生的重要促进作用和影响,及其剧目在后世的流传。

全文目录


绪论  10-15
  第一节 研究对象、目的及材料  10-11
  第二节 明代弋阳腔研究现状简述  11-12
  第三节 论文主要内容概述  12-15
第一章 明代弋阳腔的声腔源流  15-53
  第一节 弋阳腔与南戏的兴起  15-17
  第二节 傩与民间戏曲的发生  17-33
    一 巫傩与戏的发生  17-22
    二 傩戏的诸多艺术形态  22-28
      1 神鬼戏  22-23
      2 傀儡戏  23-24
      3 秧歌  24-25
      4 队戏  25-27
      5 目连戏  27-28
    三 傩戏的戏曲形态--诗赞体的傩戏  28-33
      1 傩戏与我国诗歌传统  28-30
      2 傩戏与说唱词话  30-33
  第三节 佛教对戏剧的影响  33-39
    一 俗讲变文与戏剧  33-36
    二 佛教与说唱艺术  36-37
    三 佛教与诸宫调、南戏  37-39
  第四节 弋阳腔的产生  39-47
    一 弋阳腔与傩戏  39-42
      1 目连戏  39-40
      2 秧歌  40-41
      3 傩戏  41-42
    二 弋阳腔与诗赞体戏曲  42-45
    三 弋阳腔与佛教、道教  45-47
  第五节 弋阳腔与北曲之关系  47-53
第二章 弋阳腔与南戏诸腔变体之关系  53-65
  第一节 南戏声腔  53-56
    一、 海盐腔  53-54
    二、 昆山腔  54-55
    三、 弦索官腔  55-56
    四、 余姚腔  56
    五、 温州腔  56
  第二节 南戏变体声腔--弋阳诸腔流派  56-65
    一、 徽州腔  57-58
    二、 青阳腔  58-59
    三、 乐平腔  59-60
    四、 四平腔  60-61
    五、 太平腔  61-62
    六、 义乌腔  62
    七、 潮泉腔  62
    八、 石台腔  62-63
    九、 调腔  63
    十、 宜黄腔  63-65
第三章 弋阳腔的艺术形态  65-117
  第一节 帮腔  65-78
    一 帮腔与南戏之“合头”  65-67
    二 帮腔的形式特点  67-71
    三 帮腔的功能  71-73
    四 帮腔的缘起及演变  73-78
  第二节 伴奏  78-84
    一 弋阳腔的伴奏特点  78-80
    二 管弦乐对弋阳腔伴奏的影响  80-84
  第三节 曲牌  84-96
    一 引子与尾声  84-85
    二 联套  85-87
    三 曲牌的变更、混用及失落  87-92
    四 曲牌体向板腔体的过渡  92-96
  第四节 滚调  96-109
    一 滚调的产生及演变  96-97
    二 滚调的形式  97-103
    三 滚调与说唱文学的关系  103-107
    四 滚调的功能和意义  107-109
  第五节 表演  109-117
    一 表演格局  109-111
    二 角色行当  111-112
    三 武打表演  112
    四 民间歌舞伎艺  112-113
    五 民间小戏  113-114
    六 艺术特色  114-117
第四章 明代弋阳腔剧目  117-165
  第一节 明代弋阳诸腔剧目概述  118-138
    一 明代弋阳诸腔选本概述  118-121
    二 明代弋阳诸腔散出钩辑  121-130
      (一) 各选集中存本剧目  122-127
      (二) 各选集中佚本剧目  127-129
      (三) 同本异名剧目  129-130
    三 明代弋阳诸腔整本剧目  130-131
    四 明代弋阳诸腔剧目总目  131-132
    五 与明代弋阳诸腔有关剧目  132-136
    六 未见历代书目著录之剧目  136-137
    七 虽有著录但未见传本之剧目  137-138
  第二节 明代弋阳诸腔盛演剧目内容考释  138-152
    一 剧目的特点  138-139
    二 剧目的分类  139-141
    三 盛演剧目考略  141-152
      1 《琵琶记》  141-142
      2 《荆钗记》  142-144
      3 《金印记》  144-147
      4 《和戎记》  147-148
      5 《玉簪记》  148
      6 《金貂记》  148-149
      7 《同窗记》  149
      8 《劝善记》  149
      9 《破窑记》  149-152
      10 《跃鲤记》  152
      11 《长城记》  152
  第三节 连台本戏的产生与影响  152-155
  第四节 散出选本及折子戏的流行  155-157
  第五节 弋阳腔的文体特征  157-165
    一 民间性和通俗性  157-159
    二 戏剧表演本质的确立  159-160
    三 弋阳腔曲体特征的社会文化背景  160-165
第五章 明代弋阳腔对后世的影响  165-194
  第一节 弋阳腔与清代剧种的形成  165-174
    一 地方剧种的繁兴  165-173
      (一) 高腔与京腔  165-167
      (二) 弦索腔  167-172
        1 女儿腔  167-168
        2 柳子腔  168-169
        3 罗罗腔  169-170
        4 西调  170-172
      (三) 梆子腔  172-173
    二 花雅之争  173-174
  第二节 弋阳腔与声腔剧种的合流  174-182
    一 昆山腔与弋阳腔的交流及融合  174-177
    二 皮黄合流  177-182
  第三节 弋阳腔与板腔体戏曲的形成  182-189
    一 基本结构单位  183-184
    二 板式节奏变化  184-187
    三 乐器伴奏形式  187-189
  第四节 弋阳腔剧目在后世的承传  189-194
    一 江湖十八本  189-192
    二 弋阳腔剧目在民间的承传  192-194
结语  194-197
重要参考文献  197-204

相似论文

  1. 非主流文化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524
  2. 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J722.4
  3. 威县乱弹研究,J825
  4. 昆明近郊农家乐室内外空间艺术形态研究,F592.7
  5. 解构主义思潮对现代艺术形态的影响,J0-05
  6. 蒙古族摇篮曲艺术形态美学初探,J607
  7. 且行且吟——网络诗歌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论,I207.25
  8. 纪录片形态研究,J952
  9. 戏曲电视剧论,J905
  10. 洪洞道情调查与研究,J825
  11. 重庆传统山地建筑的艺术形态研究,TU-80
  12. 朔州大秧歌研究,J722.2
  13. 甘肃“花儿”的艺术形态及演唱特征探究,J607
  14. 城市软质景观艺术形态研究与设计,TU986.1
  15. 不同材质在现代木制玩具形态中的运用研究,TS958.02
  16. 内丘纸马艺术研究,K876.3
  17. 展会艺术设计,J525
  18. 永康鼓词的艺术形态及生存现状考述,J826
  19. 无锡传统民居庭院空间营造艺术初探,K892.25
  20. 温庭筠歌诗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戏剧艺术理论 > 戏剧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