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贡献

作 者: 张志辉
导 师: 谭献民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代领导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贡献
分类号: B0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03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认识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就必须认识人。人类从出现社会大分工起,就从很不发展的原始人变成片面发展的人。当着人的片面发展愈演愈烈以至成为严重社会痼疾时,人们再也不能无视这一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就作为理想的人或者关于人的理想,开始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各个时期的思想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进行了不息的探求。然而,直到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一理论才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个具有丰富内涵和辩证观的理论范畴。从“个人”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从“类”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类特性的全面发展、类能力的全面发展、类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类的全面解放和充分自由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建立在人的依赖关系上的原始丰富性和自我牺牲阶段;建立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人要能得到全面发展,需要有经济前提,人与人之间的非剥削非压迫关系以及消灭了旧式分工的共同活动方式三个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本质决定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所追求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然而,社会主义建立的现实进程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阐述的逻辑顺序不完全一致。社会主义首先是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取得胜利;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一般都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中国的情况正是如此。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课题。为此,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其时代和中国国情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艰辛和卓有成效的探索。 毛泽东没有奢谈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时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新人,即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的贡献是:在人与物的辩证关系上,强调“万物人为贵”的思想,从而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前提;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准上,明确了“三育两有”、“又红又专”的具体目标,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体化、中国化;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上,主张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的原则。毛泽东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突出特色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即从直接指导实践的层面上,针对具体问题加以阐述。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他不仅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且明确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邓小平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他认识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充分阐明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并通过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藉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互为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通过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不仅在于他从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等方面进行了集中、系统的论述,尤其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阐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问题,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统一起来,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认为“三个代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保证,“三个代表”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科学价值观。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大胆探索,他们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有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继承性,又有相互区别、相互递进的发展关系,在各自的背景和时空里,有所超越,有所创新,形成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链条,推动着我国人的全面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5
英文摘要  5-12
绪论 人的全面发展: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12-54
  一、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12-22
    (一)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探索  13-16
    (二) 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预测  16-19
    (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  19-22
  二、 解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2-43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22-31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  31-35
    (三) 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发展方式的特征  35-38
    (四)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38-43
  三、 列宁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上的贡献  43-54
    (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考虑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43-45
    (二) “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  45-47
    (三) 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发展  47-54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54-79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4-61
    (一) 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54-58
    (二)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58-61
  二、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61-66
    (一) 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61-64
    (二)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64-66
  三、 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66-75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67-69
    (二) 新技术革命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69-73
    (三) 共产主义思想为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73-75
  四、 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准确把握中国现实国情的二重性  75-79
第二章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79-109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前提的论证  79-88
    (一)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79-81
    (二)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81-84
    (三)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84-88
  二、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定位  88-100
    (一) 处理好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努力做到又红又专、德才兼备  89-92
    (二) “三育并重”,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92-97
    (三)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97-99
    (四)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99-100
  三、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选择  100-109
第三章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109-135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四有”新人  109-113
    (一) “四有”的内涵  110-112
    (二) “四有”各方面的辩证关系  112-113
  二、 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113-117
  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7-124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  117-123
    (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23-124
  四、 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4-127
  五、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文化条件:精神文明建设  127-131
  六、 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保证:社会主义体制改革  131-135
第四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5-160
  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135-140
    (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35-137
    (二)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37-140
  二、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  140-145
  三、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互为前提和基础  145-149
  四、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149-155
    (一) 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150-151
    (二)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151-152
    (三)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52-154
    (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154-155
  五、 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155-160
结束语  160-165
参考文献  165-173

相似论文

  1.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2.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4.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5.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6.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7.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8.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9. 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239
  10.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11.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研究,D61
  12. 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D26
  13.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实践,D261
  14. 我国企业团队沟通与人的全面发展,F272
  15. 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政治合作研究,K827
  16.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建设研究,D262.11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A811.6
  18.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创新研究,D267.6
  19. 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B038
  20. 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K265
  21.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价值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6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