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

作 者: 朴永光
导 师: 邵献书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民族学
关键词: 四川凉山 彝族 传统舞蹈 研究
分类号: J722.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674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1956年民主改革之前尚存的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对象,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基本研究方法,将舞蹈置于历史、文化大背景中,考察相互间的联系,试图较为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一地区的彝族传统舞蹈。全文共分“序言”、“种类及特点”和“自娱舞蹈”、“游戏舞蹈”、“节日舞蹈”、“婚事舞蹈”、“丧事舞蹈”、“祭祀舞蹈”及“形式要素”、“底蕴和功能”、“比较研究”、“结语”等十二个部分。 “序言”部分:说明选题的缘由,交代本文所依据的研究资料,并阐明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概而言之,选择此题缘自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众多的民族,凉山又特别集中;历史悠久;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社会有特点;对传统舞蹈尚无系统的研究。所依据的研究资料有清末民初的文献记载,有民国时期的调查报告,新中国成立后的论著,及笔者的田野调查。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基本方法,突出解释文化现象的特点。 “种类及特点”部分:叙述和评说他人分类的视角和结果,论述当前舞蹈学术界通常运用的几种分类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对划分凉山彝族舞蹈种类时的局限性。笔者根据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实际情况采用“级别分类”和“同级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第一级划分为非特定时空的舞蹈和特定时空的舞蹈;第二级的两类各取不同的分类标准,非特定时空类舞蹈,根据舞蹈的内容划分出通过舞蹈渲泄感情以达自娱的种类和通过舞蹈进行游戏以达自娱的种类,在此将前者称为自娱舞蹈,后者称为游戏舞蹈;而特定时空类舞蹈则按照舞蹈存在的不同时空分类,由此划分出节日舞蹈、婚事舞蹈、丧事舞蹈、祭祀舞蹈。这样在二级分类上划分出:自娱舞蹈、游戏舞蹈、节日舞蹈、婚事舞蹈、丧事舞蹈、祭祀舞蹈等六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在种类方面的特点。 “自娱舞蹈”、“游戏舞蹈”、“节日舞蹈”、“婚事舞蹈”、“丧事舞蹈”、“祭祀舞蹈”计分六章,探讨不同种类舞蹈,考察每种舞蹈的源流、形态,分析舞蹈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自娱舞蹈系指踏歌,此形态不仅源自氐羌族群,且是世界不同人种、不同民族早期歌舞的普遍现象。人类早期普遍存在的踏舞是人类情感力量不由自主推动的结果。 游戏舞蹈根据性质的不同,划分为模拟性舞蹈和游艺性舞蹈。前者突出了模拟生产、生活行为的特点,具有以歌舞再现生产、生活的性质;而后者凸现了舞者玩耍道具或在假定情景下游戏的特征,具有展现技艺或再造情景的性质。模拟生产过程的舞蹈往往与休憩时的娱乐相关,另外也与传授生产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即以歌舞向后代传授生产知识的过程中发生。而假定情景的游戏舞蹈是在憧憬美好中产生。 凉山彝族传统节日均有歌舞。其歌舞有的属于不受时空限制的形式,而有的只在特定的节日进行。前者为广义之节日歌舞,即节日中的歌舞;而后者为狭义之节日歌舞,即专指《都火舞》。节日中的歌舞多为集体踏歌,是人们举凡喜庆时欢聚一堂渲泻情感的形式。《都火舞》源自火把游戏,形成于展示女性的阴柔之美。 婚事舞蹈指贯穿于谈情说爱到婚礼仪式的舞蹈。有人认为在凉山彝族传统 习俗中绝对禁止男女共同歌舞,笔者通过翻阅资料和田野调查,事实并非如 此。但青年男女通过歌舞择偶的行为,要遵循凉山彝族传统婚俗习。院法。在本 文中还论述了凉山彝族传统婚礼歌舞的特点。 丧事歌舞有迎接吊唁宾客时跳的 湖维兹》;悼念和追述祖先、死者业 绩的《瓦孜嘿》;引导亡灵返回祖先故土,并祈祷亡灵保佑、降福于子孙后代 的《阿骨格》、《扯格》;以及有五个以上儿媳(或侄儿媳)并被公认为有 福份的老人去世后跳的《知孜苏且});还有送灵牌时跳的《错毕》。丧事歌舞 的产生以灵魂不死的观念为前提,因此,灵魂不死或崇拜灵魂的观念有多久的 历史,相应丧事歌舞的历史就有多么久远。 祭把舞蹈主要是流传于民间由男女巫师跳的《苏尼且》,它是巫师在撵 鬼、捉鬼、招魂以及断口角等巫术活动时跳的旨在驱鬼招魂的祭把舞蹈。有人 认为《苏尼且》产生于明代,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可以肯定地说,其历史相当 久远。巫术之所以把舞蹈作为其手段,缘由于人类形成巫术的直觉思维和舞蹈 形式的特殊性使然。 “形式要素”、“底蕴和功能”部分:将凉山彝族传统舞蹈作为整体,分 析舞蹈的形式要素、思想底韵及社会功能。 舞蹈是综合性文化形态,除了以动作为主要手段外,队形、服装、道具。 音乐等也都是舞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都是舞蹈的重要手段,研究舞 蹈又不能不涉及这些要素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形式要素”一章,探 讨了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形式要素的特点。成因及与舞蹈间的关系。 凉山彝族传统舞蹈中积淀着丰厚的思想底蕴,社会观念、宗教观念、道 德观念等均潜含于其歌舞之中。凉山彝族以歌舞为手段宣泄感情、传授知识、 驱逐鬼魂、慰藉亡灵等?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2-4
英文摘要  4-7
前言  7-14
  一 选题之缘由  7-9
  二 研究的资料  9-11
  三 方法与结构  11-14
第一章 分类及特点  14-28
  第一节 既往分类  14-16
  第二节 简述分类  16-19
  第三节 初述分类  19-21
  第四节 种类特点  21-28
第二章 自娱舞蹈  28-40
  第一节 踏歌之源  28-33
  第二节 踏歌古态  33-35
  第三节 踏歌现态  35-40
第三章 游戏舞蹈  40-50
  第一节 模拟性舞蹈  40-43
  第二节 游艺性舞蹈  43-50
第四章 节日舞蹈  50-62
  第一节 庆贺歌舞  50-55
  第二节 “都火”歌舞  55-62
第五章 婚事舞蹈  62-71
  第一节 歌舞择偶  62-66
  第二节 婚礼歌舞  66-71
第六章 丧事舞蹈  71-81
  第一节 丧舞源流  71-74
  第二节 丧仪歌舞  74-81
第七章 祭祀舞蹈  81-91
  第一节 巫舞源流  81-84
  第二节 巫舞形态  84-88
  第三节 男女巫师  88-91
第八章 形式要素  91-108
  第一节 动作  91-95
  第二节 队形  95-100
  第三节 服饰  100-102
  第四节 舞具  102-106
  第五节 音乐  106-108
第九章 底蕴和功能  108-122
  第一节 底蕴  108-116
  第二节 功能  116-122
第十章 比较研究  122-131
  第一节 三个方言区间比较  122-124
  第二节 腹地与边地间比较  124-127
  第三节 与其他彝区间比较  127-131
结语:  131-142
  第一节 文化属性  131-136
    一 古羌历史文化  131-133
    二 奴隶社会文化  133
    三 山区农牧文化  133-134
    四 古朴艺术文化  134-135
    五 单一传统文化  135-136
  第二节 流传与变异  136-138
    一 流传  136-137
    二 变异  137-138
  第三节 有关保存的思考  138-142
    一 失传的可能  138-139
    二 保存的意义  139-140
    三 保存之建议  140-142
主要参考书目  142-146
论文目录  146-147
后记  147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3.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4.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5.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6.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7.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8.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9.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10.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11.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12.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1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14.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15.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16.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G633.6
  17.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18.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19.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20.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变革的研究,F233
  21.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727.2

中图分类: > 艺术 > 舞蹈 > 中国舞蹈、舞剧 > 各种舞蹈 > 民间舞蹈、民族舞蹈 > 民族舞蹈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