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旧”与“新”冲撞下的于非闇

作 者: 袁馨颖
导 师: 徐福山
学 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于非闇 工笔花鸟 继承 转型 遗憾
分类号: J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于非闇是中国近代工笔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之一,他能画山水、花鸟,对花鸟画最为擅长。于非闇的花鸟画,观察认真细致,创作态度精益求精,形象刻画细致精微,所塑造的工笔花鸟画形象生动传神、线条严谨劲挺,设色典雅富丽,并具备装饰意味。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史上,有“南陈”“北于”之美誉。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于非闇学画甚晚。据他自述,是从1935年47岁才开始系统学习工笔花鸟画,不过,于非闇最终对北方的工笔花鸟画坛影响深刻。他继承传统绘画,借鉴民间美术,总结创作理论,培养于派花鸟传人,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被誉为“京派工笔画家”“工笔双勾花鸟画的开派人”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艺术,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创作高峰期,他的牡丹,集春花、夏叶、冬干为一身,是理想美的体现。于非闇的弟子,老舍的夫人胡絮青评论道:“他打破了历来工笔画的宫廷气和书卷气,打破了历来工笔画的宁静气和沉闷气,而带给人们亲切的美,动态的美,极度完美的美”。对于非闇来说,晚年无疑是更加充满激情的年代。于非闇做好了准备,完成了从继承传统到生机盎然自然美的转变,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峰期。从继承传统的“旧”,到广受人民大众审美情趣欢迎的生机盎然的“新”,于非闇付出了种种努力,在对传统的继承上于非闇取得了突破,成功完成艺术风格的转型,可又留给后辈工笔画家一点小遗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7
引言  7-8
于非闇艺术思想的成因及生平  8-9
  1、被誉为"典型的旧式中国名士"  8
  2、别创新意"唯陈言之务去"  8-9
二 对传统的继承中体现于非闇的"旧"  9-15
  1、走了几年弯路  9
  2、专学赵佶在继承上寻到捷径  9-14
  3、从传移摹写到描写如生  14
  4、以书法入画  14-15
三 艺术在"旧"与"新"的冲撞中提升  15-18
  1、"重生"在充满激情的晚年  15-17
  2、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是高峰期的催化剂  17-18
四 于非闇的艺术技巧与缺憾  18-21
  1、绚烂,明丽,欢快昂扬的艺术世界  18-19
  2、如果历史有"如果"  19-21
结语  21-22
参考文献  22-23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23-24
致谢  24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5.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6.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7.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8.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9.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10.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F124.5
  11.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2.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3.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4.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15. 儒家人性论与转型期人性价值的建构,B222
  16.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7.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18. 继承与革新,J205
  19. 传统报业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G219.2
  20.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21. 山西省煤炭企业品牌战略转型研究,F426.21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