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樊援的绳索

作 者: 曹子玮
导 师: 李汉林
学 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网络规模 网络资源流向 网络关系强度 失范倾向
分类号: C91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87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工是在一个特殊的国度里、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出现是整个社会逐渐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但离开乡土社会走入城市的农民工同时却是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 农民工介入城市生活(初次职业获得与社会支持)主要依靠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作用大于市场、大于组织。现阶段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不是最优的,而现有的组织又往往增大农民工进城的成本;在市场失灵、组织低效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网络就成为农民工获取资源的主要路径。不仅如此,社会网络还是可靠和有用信息的主要来源,因为大多数有用的信息不是那些沿城市或农村正式组织指挥链条下达的信息,也不是基于供求关系导致的价格信号变动推断出的信息,而是农民工以往所拥有和建构的社会网络传递和提供的。 农民工社会网是一个规模较小、初级关系比重有所提高、功能重要和互动频率紧凑的网络。在农民工社会网的关系构成中,朋友关系的比重最高,以下依次是血缘关系、工作关系、居住关系和管理关系;朋友关系和工作关系等次级关系的比重有所提高,可见农民工社会网络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同于乡土社会的关系构成。农民工社会网的功能对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网络成员给予他们物质支持、精神支持以及进行重要问题的讨论。农民工社会网是一个互动频率紧凑的网络,网内互动频率紧凑关系的比重超过80%。 在城市里农民工再建构社会网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网络内资源流向:城市再建构网络规模越大,网络内资源越倾向于流向网络中心的农民工;反之亦然。原有的社会网络是农民工再建构社会网络的重要基础,农民工再建构的城市社会网络存在并得以延续的基础是期望、义务与信任。 不同资源流向的社会网络,它们的关系强度是不同的,即资源二元非对称流动的社会网其关系强度和资源二元对称流动的社会网关系强度,它们的差异是显著的。支配社会网络中资源交换与资源流动的基本过程是权力的运用和平衡,社会网中资源的不同流向使得资源的接受者和资源的提供者之间呈现不同的权力态势,不同的权力态势使得权力弱势一方提供一定的非物质资源作为补偿以平衡交换关系,非物质资源的补偿必然导致关系强度的变大。而关系强度越大,网络中心的农民工失范倾向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的行为取向。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导言  6-25
  一 问题的提出  6-12
  二 研究综述  12-18
  三 理论背景与研究思路  18-23
  四 论文的基本结构  23-25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5-35
  一 数据与资料来源  25
  二 调查抽样方法  25-28
  三 样本精度评估  28-31
  四 本文所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  31-35
第三章 农民工资源获取与社会网络  35-55
  一 研究假设  35-38
  二 研究变量的设置情况  38-40
  三 分析结果与发现  40-44
  四 讨论  44-55
第四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的结构与功能  55-68
  一 社会网络的规模  55-59
  二 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  59-63
  三 社会网络内关系互动频率  63-65
  四 社会网络的功能  65-66
  五 总结  66-68
第五章 农民工再建构网络规模与网内资源流向  68-84
  一 研究假设  68-69
  二 研究变量的设置情况  69-71
  三 分析结果与发现  71-79
  四 讨论  79-84
第六章 农民工网内资源流向与关系强度的差异性  84-103
  一 研究假设  84-85
  二 研究变量的设置情况  85-88
  三 分析结果与发现  88-91
  四 讨论  91-103
第七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强度与行为取向  103-120
  一 研究假设  103-104
  二 研究变量的设置情况  104-112
  三 分析结果与发现  112-115
  四 讨论  115-120
结论与思考  120-124
  一 本文已经证明的理论假设和进行的一些尝试  120-122
  二 本文尚未证明的内容及今后研究的设想  122-124
附件一: 装修工头深度访谈资料  124-135
附件二: 修鞋女孩深度访谈资料  135-151
附件三: 警署官员深度访谈资料  151-161
附件四: 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数据质量评估  161-167
参考文献  167-175

相似论文

  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2.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3.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4.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5.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6.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7.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8.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9.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0.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11.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12.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13. 和谐社会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路径研究,G521
  14.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15.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16.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7.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研究,G249.2
  18.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分析,D412.6
  19. 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412.6
  20.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F279.2
  21. 新时期劳动关系中农民工不作为问题研究,D412.6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职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