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新型复方药物制剂宫炎清的研究

作 者: 郭世宁
导 师: 佟恒敏
学 校: 东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基础兽医学
关键词: 宫炎清 奶牛子宫内膜炎 药效学 药动学 毒理学
分类号: S853.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414次
引 用: 2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连翘、黄芩、益母草、淫羊藿、栀子、当归、苦参、紫草、蛇床子、硼砂、红花等十一种中药、复方Ⅰ(益母草、淫羊藿等)、复方Ⅱ(益母草、当归等)以及西药恩诺沙星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四种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筛选出了抑菌效果好的连翘、黄芩和恩诺沙星等,按照中兽医医药理论的组方原则将筛选所得中药与西药恩诺沙星组成复方制剂宫炎清,并对宫炎清的稳定性、安全性、临床防治效果、对子宫(离体和在体)的影响以及宫炎清中部分主要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宫炎清在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作用、作用机理、剂型、剂量、给药途径、毒副作用等。 试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T 40±2℃,相对湿度为75%的情况下,3个月内,宫炎清的外观性状、pH值、相对密度无明显变化,其黄芩甙含量稳定,这说明宫炎清对热稳定:在2500勒克司(LX)的连续光照15天的情况下,宫炎清的外观性状、pH值、相对密度无明显变化,其黄芩甙含量稳定,这说明宫炎清对光稳定。 临床药效学表明,用宫炎清和思诺沙星对69头奶牛进行子宫内膜炎预防对比试验,其中青年奶牛28头,成年奶牛41头,结果表明宫炎清对青年奶牛的预防效果可以达到100%,对成年奶牛的预防效果为91.30%,均明显优于单用恩诺沙星进行预防(P<0.05),对成年奶牛产后初次发情时间可以提前9.6天,成年奶牛产后至受孕时间缩短约13天,对成年奶牛用药后第1情期的受孕率有明显提高(P<0.05),对于青年奶牛用药后第1、2、3情期的受孕率有明显提高,青年奶牛产后至受孕时间缩短约7.9天:对78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用宫炎清和恩诺沙星进行了治疗对比试验,其中青年牛21头,成年牛57头,结果表明宫炎清对青年和成年奶牛均能显著提高用药后3个情期的受孕率(P<0.05),初次用药至发情时间缩短,成年奶牛提前约13.5天,青年奶牛约17.9天,可以缩短初次用药至受孕的时间,成年奶牛约18.5天,青年奶牛约34.7天,无论预防组还是治疗组均有减少用药次数的情况。 昆明种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白鼠一次经口口服宫炎清其LD50大于15000mg/kg.b.w,口服最大耐受量倍数为187.5倍;小白鼠腹腔注射宫炎清后,其LD50为364.3343mg/kg.b.w。豚鼠的皮肤致敏试验表明,宫炎清无致敏源性。家兔眼结膜刺激性试验表明,宫炎清只有温和的刺激作用,主要表现为6h时眼结膜血管充血,并有少量分泌物,此作用48h后消失,说明宫炎清可以通过局部给药。 在家兔离体子宫中加入宫炎清5min后,其收缩幅度显著增加(P<0.05),收缩频率和一子宫活动力显著增强(P<0刀1),同加入催产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宫炎清对子宫活动力的影响以增加频率为主,而催产素是以增加收缩振幅为主;10min后,宫炎清组同smin前收缩振幅、频率和活动力没有明显变化,而催产素组收缩振幅稍有降低,表明宫炎清作用持久。对于家兔在体子宫的影响,前smin类似于离体子宫,只是收缩幅度和频率都高于或大于离体子宫,但是 10min时,宫炎清组的收缩频率明显高于催产素组,可能与中药的慢效应或后效应有关。 以HPLC法做为药物浓度定量手段,应用MCP-KP房室分析程序处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分析了宫炎清中黄革成、淫羊蕾贰和恩诺沙星在血浆和乳汁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于宫内灌注宫炎清后,黄苹贰、恩诺沙星以及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中黄$at在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为 C。0.37pg/ffil,K。1.73h“,K 0.25h’,T;。。。0二sh,T;。。0.70h,TmaxZ.15h,Cm。0二4Pg/ml,AUC.52mg/L·h,T。、0.50h,其一项指数方程为 C-0.52(e”‘“”-e”‘”) 在乳汁中药动学参数为 C。0.76ug/ml,K。0.88h“’,K 0.38h’,TQ。0.79h,T;。。l石Zh,T_3二7h,C。。0.3lqg/ml,AUC 12,00mg/L七,T;、l石oh,其二项指数方程为C=0厂0(e’‘“”-e““叮恩诺沙星的药动学参数为C。4石934pg/ml,K。1·453卯”‘,K O.3263n‘,TI。K。O.5662h,TI。KZ.4598h,几。2.0223卜,民。2.62引呛m乙A*C14·7186mg/’L七,T,叩0.5988h,其二项指数方程为 C一7刀84(e-’“’‘’-e*‘’‘) 在孪汁中的药动学参数为C。37808pg/ml,K。0.4629h‘,K 0.3579h’,T;;。。。1.5706h,T;。。2二587h,Tm。3.5325h,Cm。1·5054ug/ml,AUC 3.1457mg/L七,T,、0.8205h,二项指数方程是 C=10二62(e-‘“”’-e“’“”)。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在血浆中药动学参数为 C。1.6129pg/ffil,K。0.4933h’,K0·4289h“‘,T;。。。1.4477h,T;。。且石657h,Tm。3.3483h,Cm。0.5551Pg/ml,AUC 36.7368mg/L七,T;。。1.1177h其二项指数方程为为 C=6769(e-“’”-e“’‘”’);在乳汁中药动学参数为 C。0·9652阶l,K。0.4412h“‘,K 0.3068h”‘,T;;。。。1.5706h,T;。。l.2.2587h,Tm。3.5325h,C_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2
1 前言  12-14
2 文献综述  14-24
  2.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4-15
    2.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14-15
    2.1.2 继发因素  15
  2.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15-18
    2.2.1 急性卡他性或卡他脓性子宫内膜炎  16
    2.2.2 急性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  16
    2.2.3 坏死性子宫内膜炎  16
    2.2.4 隐性子宫内膜炎  16-17
    2.2.5 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17
    2.2.6 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17
    2.2.7 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17-18
  2.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8-24
    2.3.1 子宫内疗法  18-20
    2.3.2 全身疗法  20
    2.3.3 激素疗法  20-21
    2.3.4 中药疗法  21-22
    2.3.5 生物学疗法  22-23
    2.3.6 激光疗法  23
    2.3.7 其它疗法  23-24
3 十一种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24-35
  3.1 引言  24
  3.2 材料与方法  24-26
    3.2.1 单味中药  24
    3.2.2 复方中药  24-25
    3.2.3 西药  25
    3.2.4 菌种  25
    3.2.5 培养基的制备  25
    3.2.6 方法  25-26
    3.2.7 细菌接种和培养  26
  3.3 结果  26-29
  3.4 讨论  29-35
    3.4.1 红花  29
    3.4.2 淫羊藿  29-30
    3.4.3 益母草  30
    3.4.4 连翘  30
    3.4.5 栀子  30-31
    3.4.6 黄芩  31
    3.4.7 当归  31
    3.4.8 苦参  31-33
    3.4.9 紫草  33
    3.4.10 蛇床子  33
    3.4.11 硼砂  33
    3.4.12 复方Ⅰ  33-34
    3.4.13 复方Ⅱ  34
    3.4.14 恩诺沙星  34-35
4 复方制剂宫炎清的制备  35-40
  4.1 引言  35
  4.2 材料与方法  35-37
    4.2.1 宫炎清方剂的组成  35
    4.2.2 宫炎清方剂的制备  35
    4.2.3 稳定性试验  35-37
  4.3 结果  37-38
    4.3.1 热稳定性试验结果  37
    4.3.2 宫炎清的光稳定性实验结果  37-38
  4.4 讨论  38-40
    4.4.1 宫炎清的方剂组成分析  38-39
    4.4.2 黄芩预处理的分析  39
    4.4.3 热和光稳定性分析  39-40
5 宫炎清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观察  40-52
  5.1 引言  40
  5.2 材料与方法  40-41
    5.2.1 宫炎清  40
    5.2.2 恩诺沙星溶液  40
    5.2.3 试验动物  40
    5.2.4 预防试验  40
    5.2.5 治疗试验  40
    5.2.6 判定标准  40-41
    5.2.7 子宫内细菌的采集及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41
  5.3 结果  41-49
    5.3.1 宫炎清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  41-45
    5.3.2 宫炎清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  45-49
    5.3.3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宫炎清的MIC结果  49
  5.4 讨论  49-52
    5.4.1 宫炎清的特点  49-50
    5.4.2 宫炎清的作用分析  50-51
    5.4.3 宫炎清提高受孕率作用的分析  51
    5.4.4 体内分离病原菌的MIC同体外抑菌试验比较  51-52
6 宫炎清的安全性实验  52-62
  6.1 引言  52-53
  6.2 试验1 急性毒性试验  53-57
    6.2.1 材料与方法  53-54
    6.2.2 结果  54-55
    6.2.3 讨论  55-57
  6.3 试验2 皮肤过敏试验  57-59
    6.3.1 材料与方法  57-58
    6.3.2 结果  58
    6.3.3 讨论  58-59
  6.4 试验3 家兔眼刺激性试验  59-62
    6.4.1 材料与方法  59-60
    6.4.2 结果  60-61
    6.4.3 讨论  61-62
7 宫炎清对家兔离体和在体子宫活动影响  62-74
  7.1 引言  62
  7.2 材料与方法  62-63
    7.2.1 动物  62
    7.2.2 器材  62
    7.2.3 药品与试剂  62
    7.2.4 动情子宫的制备  62
    7.2.5 离体子宫的制备  62-63
    7.2.6 离体子宫的描记  63
    7.2.7 在体子宫的制备  63
    7.2.8 在体子宫的描记  63
  7.3 结果  63-71
    7.3.1 对兔离体子宫收缩的影响  63-68
    7.3.2 对兔在体子宫收缩的影响  68-71
  7.4 讨论  71-74
    7.4.1 对离体子宫收缩的影响  71
    7.4.2 对在体子宫收缩的影响  71
    7.4.3 离体子宫和在体子宫收缩活动的比较  71
    7.4.4 硫酸阿托品对宫炎清和催产素的影响  71-72
    7.4.5 宫炎清作用的分析  72
    7.4.6 收缩曲线的比较  72-74
8 宫炎清中黄芩甙、淫羊藿甙和恩诺沙星在奶牛血液和乳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74-97
  8.1 引言  74-75
  8.2 材料与方法  75-87
    8.2.1 动物  75
    8.2.2 药品和试剂  75
    8.2.3 仪器及其它  75
    8.2.4 药液配制  75-76
    8.2.5 方法  76
    8.2.6 样品预处理  76
    8.2.7 色谱条件  76-78
    8.2.8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78-81
    8.2.9 回收率的测定  81-84
    8.2.10 变异系数的测定  84-86
    8.2.11 宫炎清中黄芩甙、淫羊藿甙和恩诺沙星的含量测定  86
    8.2.12 数据处理  86-87
  8.3 结果  87-93
    8.3.1 黄芩甙的血药和乳汁中药物浓度  87-88
    8.3.2 淫羊藿甙的血药和乳汁中药物浓度  88
    8.3.3 恩诺沙星的血药和乳汁中药物浓度  88-93
  8.4 讨论  93-97
    8.4.1 子宫内灌注宫炎清后黄芩甙在血浆和乳汁中的药动学特征  93-94
    8.4.2 子宫内灌注宫炎清后血浆中和乳汁中淫羊藿甙药物浓度的分析  94
    8.4.3 子宫内灌注宫炎清后血浆中和乳汁中恩诺沙星药动学特征  94-95
    8.4.4 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血浆和乳汁中的药动学特征  95
    8.4.5 宫炎清复方的药动学探讨  95-96
    8.4.6 给药方案的制定与临床应用  96-97
结论  97-98
致谢  98-99
参考文献  99-108
附图  108-109

相似论文

  1. 天山雪莲指纹图谱及总黄酮提取物研究,R284.1
  2. 固态发酵秸杆生产饲料蛋白及产物毒理学研究,S816
  3. 天舒胶囊效应部位组的探索性研究,R283
  4. 中国人群尿液中吗啡葡萄糖醛酸苷、吗啡、可待因的关系的研究,R749.64
  5. 批准兽药数据库的建立与恩诺沙星的回顾性药动数据分析,S851.66
  6. 当归多糖抑制IDA大鼠hepcidin表达的研究及当归多糖铁口服液的研制,R285.5
  7. “四黄注射液”对动物热证的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S853.7
  8. 基于PEPT1的缬沙坦修饰物吸收筛选研究,R96
  9.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R96
  10. 当归水煎液对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的体内药动学影响,R96
  11. 吡喹酮长循环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R965
  12. 炔丙基半胱氨酸吸收特性的研究,R96
  13. 呋喃丹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D919
  14. 肺癌特异性结合多肽ZS-1的靶向性鉴定和药动学研究,R734.2
  15. 白藜芦醇三甲醚(BTM)乳胶的构建及局部施予兔踝关节的药动学评价,R285.5
  16. 姜附汤干预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的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17. 鼻窍通汤药学及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18. 固本止咳平喘颗粒的药效学研究,R285.5
  19. 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抑菌实验),R285
  20. 芪鲜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R285
  21. 散结止痛巴布剂的质量标准、稳定性和药效学研究,R28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中国兽医学 > 中兽医药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