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冲击压缩下甲烷、氩气的高温辐射特性与反应流体动力学研究

作 者: 唐敬友
导 师: 董庆东;谷岩
学 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
专 业: 工程力学
关键词: 甲烷 氩气 冲击压缩 非平衡 热辐射 Hugoniot数据 反应机理
分类号: O64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研究一些分子结构较简单的气体介质在不同冲击条件下的状态参数和反应流场的变化,首先用实验方法测量了冲击压缩甲烷氩气的高温辐射亮度历史,分别得到了气体冲击波速度、冲击温度等重要的冲击状态参数,然后分别用流体动力学理论模拟了气体的反应流体动力学过程。 用二级轻气炮作为加载手段,加速平面钨飞片,撞击充有试验气体的铝靶盒。采用磁测速系统测量飞片的碰靶速度,用六通道瞬态光学高温计记录冲击压缩气体的高温辐射亮度历史,由此可以测量出气体中的冲击波速度并拟合出相应的冲击温度。分别选用甲烷(作为典型的多原子分子气体)和氩气(作为典型的惰性气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的初始条件接近常态。 在甲烷气体的冲击压缩实验中,飞片速度分别是4.8km/s、4.9km/s和5.1km/s,实验测出相应气体中的冲击波速度分别是8.4±0.2km/s、8.5±0.2km/s和8.9±0.2km/s。实验观察到所有信号很快上升到最大辐射亮度值,然后略有下降,说明受冲击压缩的甲烷气体高温辐射处于非平衡的辐射过程。在局域热动平衡假设下,借助六通道的测量数据采用不等权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各次实验的表观辐射温度分别是4020±60K、4180±80K和4390±90K。首次通过实验发现甲烷气体在强冲击波作用下波后温升小而且伴随非平衡热辐射的事实,这些结果为研究甲烷的冲击反应流场及其冲击状态方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在氩气的冲击压缩实验中,飞片速度分别是1.78km/s、2.00km/s和2.76km/s,实验测出相应气体中的冲击波速度分别是3.86±0.08km/s、4.10±0.09km/s和5.30±0.12km/s。实验观察到当飞片速度为1.78km/s时,各个通道记录到氩气辐射亮度的时间相关曲线是一条斜率很小的直线段,这正是光学薄介质的辐射特征,即受冲击压缩的氩气吸收系数接近常数;当飞片速度为2.00km/s时,405nm~650nm通道记录到的氩气辐射亮度的时间相关曲线是直线段,其余通道记录到的氩气辐射亮度的时间相关曲线是指数曲线段,说明气体的吸收系数随波长变化,受冲击压缩气体介质的光学厚度介于光学薄和光学厚之间;当飞片速度为2.76km/s时,所有通道记录到的辐射亮度的时间相关曲线是指数曲线段。本研究首次从实验上观察到冲击压缩下氩气高温辐射的这种变化规律,这对进一步研究冲击氩气的发光机理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 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OMA)测量了飞片速度为1.77km/s时氩气的具有时间分辨的冲击光谱,观察到了二次冲击氩气的光谱结构但没有记录到一次冲击的光谱,进一步证实了氩气一次冲击光谱强度远远小于相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强度。此外,还观察到二次冲击的氩气光谱在450nm波长附近存在较强的光谱带,这可能与较弱电离状态下的束缚—自由态光子跃迁有联系。 用流体力学方程组与多组元的化学反应方程组耦合,对飞片速度范围为3.0km/s~9.0km/s的9种冲击条件进行了甲烷气体的一维无粘冲击反应流数值模拟。在进行宏观化学反应动力 冲击压缩下甲烷、氖气的高温辐射特性与反应流体动力学研究一学计算时,需要给出体系的基元反应数目和所有反应的Arrhen山s形式的速率常数。本文中,分别考虑了 7组元门反应模型和门组元 40反应模型,共作了 18种情况的计算。采用三阶WENO格式作无粘流的数值通量分裂和三阶 TVD Runge-Kutta方法作时间方向的离散,有效地捕捉到了流场中的强冲击波,并给出了各种计算条件下甲烷气体的冲击流场图象和冲击波参数。计算表明,当飞片速度低(3km儿)时,两种反应模型给出冲击状态参数的结果基本一致,因为这时甲烷气体冲击波后的成分变化很小,说明可以用更简单的化学反应模型描述高温甲烷的化学反应过程:当飞片速度增大时,甲烷分子迅速的离解,反应产物容易形成稳定的化八物(如C。H。,C。H;们,只有门纲元40反应棋刑的计算结果才能与实验结果接近。 各种模型模拟出的压力冲击剖面显示,气体波后压力容易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把无化学反应的冻结模型算出的冲击波压力和温度作为初值,然后按定压反应进行了各种情况的非平衡区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冲击波后的非平衡区域更合理,与实验观察到的冲击甲烷辐亮度历史曲线规律基本一致,而且还十分清楚地得到了非平衡化学反应的过程。 尽管 13组元 40反应模型给出了与实验结果接近,但冲击温度的计算值要略低于实验值,.(OLtt;?剖面给出的非平衡区域比实验观测到的非平衡区要窄得多。笔者认为,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选用的宏观化学反应动力学中并未考虑到各种分子的振动温度与平动砒度的差别而仅用了单温度模型,如果采川“双温度”模型可能会得到与实验更趋一致的结果。这有待于将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一维平面冲击波下的局域热动平衡假设,利用冲击波间断关系和描述气体电离平衡的Saha方程,分别计算了氦气和氖气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的Hugoniot数据。计算表明,较弱冲击波加热的氦气与氖气,其冲击波温度相差很大,因此相应的电离度也相差甚远。进一步的分析认为,氦气的原子量小,第一激发能

全文目录


1 绪论  12-16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5
  1.3 研究内容简介  15-16
2 冲击压缩甲烷气体的状态参数实验研究  16-29
  2.1 实验设计与装置  16-17
  2.2 实验信号记录  17-20
  2.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20-28
    2.3.1 甲烷冲击温度的拟合方法  20-23
    2.3.2 飞片速度的确定方法  23-24
    2.3.3 冲击波速度的确定方法  24
    2.3.4 靶板/气体界面的粒子速度和压力的确定方法  24-27
    2.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7-28
  2.4 小结  28-29
3 冲击压缩下甲烷的反应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29-36
  3.1 一维反应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9-30
    3.1.1 热力学参数  29-30
    3.1.2 化学反应源项  30
  3.2 化学反应机理  30-32
    3.2.1 7组元17反应模型  31
    3.2.2 13组元40反应模型  31-32
  3.3 数值格式  32-34
    3.3.1 空间离散  32-34
    3.3.2 时间离散  34
  3.4 初边值条件  34-35
  3.5 计算程序编制说明  35
  3.6 小结  35-36
4 冲击压缩下甲烷的反应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  36-52
  4.1 一维冲击压缩甲烷流场在不同反应模型下的模拟结果  36-47
    4.1.1 7组元17反应模型  37-42
    4.1.2 13组元40反应模型  42-47
  4.2 两种反应模型的冲击波参数  47-48
  4.3 讨论与分析  48-50
  4.4 小结  50-52
5 冲击压缩下甲烷热分解的非平衡过程模拟  52-57
  5.1 完全冻结条件下的平面冲击波  52
  5.2 冲击波后非平衡区的计算理论  52-53
    5.2.1 控制方程  52-53
    5.2.2 化学反应模型  53
  5.3 计算与结果  53-55
  5.4 分析与讨论  55-56
  5.5 小结  56-57
6 氩气的冲击压缩特性研究  57-71
  6.1 氩气的冲击压缩特性实验研究  57-59
  6.2 冲击压缩下氩气的Hugoniot数据的确定  59-62
  6.3 冲击压缩下氩气的高温辐射特性研究  62-65
    6.3.1 在局域热动平衡近似下光子场的Boltzmann输运方程的解  62-64
    6.3.2 冲击波加热氩气的辐射特性与机制分析  64-65
  6.4 时间分辨的冲击氩气光谱测量  65-70
    6.4.1 测试技术设计  66-67
    6.4.2 实验系统设计  67-68
    6.4.3 实验结果  68-70
  6.5 小结  70-71
7 初步的工程应用  71-77
  7.1 气体保护下电探针组的导通现象  71-73
    7.1.1 实验装置  72
    7.1.2 气体保护下电探针组的导通现象  72-73
  7.2 几种典型气体的冲击状态参数比较  73-74
  7.3 电探针保护气体的优选原则  74-75
  7.4 冲击光源的工作介质选择  75-76
  7.5 小结  76-77
8 全文总结  77-81
  8.1 取得的主要结果  77-79
  8.2 将来工作的展望  79-81
参考文献  81-87
附录A  87-88
附录B  88-90
附录C  90-91
致谢  91

相似论文

  1.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2.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3. 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甲烷浓度检测仪,TP216
  4.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5.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植物传输甲烷研究,X502
  6. 香菇漆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对三苯甲烷类染料脱色的研究,TQ925
  7.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S511
  8.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9. 猪后肠产甲烷菌群多样性及其与乙酸生成关系的研究,S828
  10. 稀疏数据矩阵条件下应用公式法估计方差分量的影响因素研究,O212.1
  11. 部分有机反应成环机理和反应选择性的理论研究,O643.12
  12. β-环糊精及化学修饰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O636.12
  13. 重金属离子对甲烷氧化菌生长特性的影响,X172
  14. 含吡啶基团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O627
  15. 正庚烷HCCI过程低温燃烧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的理论研究,O643.21
  16. 基于数据分布特征的文本分类研究,TP391.1
  17.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和甲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Q93
  18. 基于形态分析理论的汽车防太阳光热辐射产品的设计研究,U465
  19. 亚氨基二苄气相催化脱氢制亚氨基芪反应工艺研究,TQ463.2
  20. 化学链燃烧系统设计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O35
  21. 炉内温度分布及热辐射参数检测的实验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 > 化学动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