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

作 者: 丁德科
导 师: 张岂之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先秦儒道 述论 华民族 思想学说 春秋末期 根本观点 进步与发展 国家学说 思想家 《公羊传》
分类号: K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6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儒家和道家为重点,对先秦“一统”思想进行尝试性探索。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一统”思想,主要是儒道及其他思想学派和思想家关于统一的哲学基础、前提条件、方式途径等的整体思想。这一思想,涉及对构成人类社会之起源和法则的分析,社会主体的人的思维和素质的估价,民族生存及关系的根本意义的追寻,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的普遍原理的探讨,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观点和看法,是具有哲学意义的理论体系。 一统于什么?一统于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在道家表现为道,在儒家则表现为仁礼。内涵是什么?是“根本观点”的体系指导下的政治思想,即道家道论和儒家仁礼学说指导下的关于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方法措施。其重要因素起码包括:关于“道”、“礼”一统的思想;关于普遍和谐的思想;关于和而不同的思想;关于德主刑辅的思想;关于敬德保民的思想;关一于追求统一的思想。先秦至西汉初期以及以后的儒、道思想家,关于一统思想各有论说,且兼综融合,纷呈多彩,主要是春秋末期《老子》因任“自然”的“道治”社会政治方案,孔子“天下归仁”的“德治”纲领;战国时期稷下道家及《管子》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理论,《易传》一统于“仁”的世界观,孟子“仁政”为核心的“王天下”理论,《庄子》“道”一统的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荀子“义”一统的“一天下”构想,《吕氏春秋》建立和治理统一的封建国家方略;西汉时期黄老之学的道法家治国理论,《淮南子》关于封建统一帝国长治久安的理论,《公羊传》建立汉王朝“大一统”格局的基本思路,董仲舒笼罩在神学烟雹中的“礼义”一统的国家学说,司马迁唯物的‘礼义”一统的国家学说。 这些思想家的论说,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作用于与之相适应的历史条件,然殊途而同归、异曲而同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的先秦、西汉以至以后的中国历史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对世界历史发生了影响。 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孕育于史前和夏商,初显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末期,在战国“百家争呜”和激荡归一的社会变革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熟完备于秦汉,之后不断有新的演变。 这一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人类思想文化宝库的重大贡献,是值得我们总结和汲取的重要思想学说。可以肯定,其适应未来社会的内质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以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中也有望发挥新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提要  4-6
英文提要  6-12
1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先秦儒道一统思想的孕育和产生  12-21
  1.1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  12-13
  1.2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13-14
  1.3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产生的思想文化渊源  14-21
2 春秋末期的一统思想——先秦儒道一统思想的初步形成  21-50
  2.1 《老子》因任“自然”的“道治”社会政治方案  21-36
  2.2 孔子“天下归仁”的德治纲领  36-50
3 战国时期的一统思想——先秦儒道一统思想的发展  50-130
  3.1 稷下道家及《管子》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理论  50-71
  3.2 《易传》一统于“仁”的世界观  71-82
  3.3 孟子“仁政”为核心的“王天下”理论  82-93
  3.4 《庄子》“道”一统的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93-104
  3.5 荀子”义”一统的“一天下”构想  104-117
  3.6 《吕氏春秋》建立和治理统一封建国家方略  117-130
4 西汉时期的一统思想——先秦儒道一统思想的成熟和完备  130-194
  4.1 汉初黄老道家的道法家治国理论  130-141
  4.2 《淮南子》关于封建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理论  141-153
  4.3 《公羊传》建立汉王朝“大一统”格局的基本思路  153-164
  4.4 董仲舒笼罩在神学烟霭中的“礼义”一统的国家学说  164-176
  4.5 司马迁唯物的“礼义”一统的国家学说  176-194
5 历史与现实——先秦儒道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194-217
  5.1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的核心内容  195-198
  5.2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主要内涵  198-203
  5.3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形成的内质和精神  203-206
  5.4 先秦儒道及古代一统思想的历史作用  206-212
  5.5 先秦儒道及古代一统思想的现代价值  212-217
引用和参考简目  217-220

相似论文

  1.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2. “春秋决狱”之《公羊传》,D929
  3. 王闿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K256
  4. “一国两制”构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D618
  5. 郭沫若历史人物评价述论,K092
  6. 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和发展,D618
  7. 民国春秋学研究,B259.9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D622
  9. 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探究,G633.955
  10. 二十世纪思想的概述,J0-02
  11. 略论先秦儒道生死观与文学,I206.2
  12. 解释与解构,I106
  13. 外贸政策与经济发展,F752.0
  14. 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述论,F329
  15. 孟德斯鸠、伏尔泰与中国,B565.24
  16. 面对西方入侵的初期反应——简析一八四零年至一八九五年间的三次改革浪潮,K256.3
  17. 论技术进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F124.3
  18.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62
  19. 康熙朝“博学鸿儒科”述论,K249
  20. 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K242
  21.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平行进口问题述论,D997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