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
作 者: 袁爱玲
导 师: 靳玉乐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学前创造教育 理论构建 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 课程要求 环境创设 游戏活动 内容组织 社会发展价值
分类号: G423.0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459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了实施学前创造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必然需要的观点,并用理论和事实阐述了学前创造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和个人成长、成才的价值。又从人脑的“超剩余性”和才能发展的“递减法则”论述了从幼儿阶段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根据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载体,确定了以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为中心的研究任务。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回答了学前创造教育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等问题。 在确立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方面,本文充分考虑并力求整合儿童、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需要,从哲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确立了课程的总体目标和领域目标。 在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本文针对原有课程内容存在的陈旧、保守、落后、狭窄等问题,提出了选择课程内容所依据的新观念:即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整体发展观、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观、承认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多元文化观、保护生态的自然观。同时在操作层面上又提出了六条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即: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启蒙性原则、超前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本文主张要整合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按学科逻辑顺序组织和按心理顺序组织的对立、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的对立、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对立,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同时还提出了内容组织的个性化主张。根据内容组织的整合化、个性化的主张,本文又进一步提出了组织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即:学前创造教育的课程要保持内容的连续性与顺序性、整合性和统整性、适切性与需要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灵活性与创造性、随机性与适时性。 在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施方面,本文对教师和环境这两项最基本条件分别提出了新的主张和要求。主张教师应树立创造教育的使命观、人的本质观、教师观、教学过程观以及知识的价值观。要求教师综合发展弹、唱、跳、画、讲等技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化教育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能力、确定和分解课程目标的能力、围绕目标创设环境和利用环境的能力、深层次与幼儿沟通的能力、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保教结合的能力、联系家长进行家园同步教育的能力。本课程要求教师在进一步发展上述能力的同时,应重点发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心理健康指导的能力、综合设计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教育预见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要求教师应掌握活动教学法、问题解诀法、发现法、情景法、程序法和PWRE教学法以及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文提出的物质环境创设要求是:适合性、挑战性、启发性、丰富性、平衡性、系统性、动态性、主体性、效用性;精神环境创设要求是: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扬、多鼓励、多关注、多尊重、多信任、多自由、多自主,形成温暖和谐、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以确保幼儿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十项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原则、激发最佳学习状态和激发内部动机的原则、多自由多选择的原则、重视“过程”的原则、多“变化”的原则、尊重个性、智力和学习类型差异的原则、融入情感的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渗透性原则以及预先控制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原则,并从创造教育的角度对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方面,本文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都提出了不同与普通学前教育的评价取向。制定了对领域课程、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环境的评价内容体系及幼儿和教师的双向评价标准。 最后,本文对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进行了部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了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创造教育理念和行为的现状,基本弄清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诀的对策,并针对存在问题对实验园的保教人员和幼儿家长进行了培训。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课程及其理论是行之有效的。
|
全文目录
中文内容提要 3-5 英文摘要 5-7 目录 7-13 导论 13-32 一、 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意义 13-19 (一) 创造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取向 13-16 1. 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13-14 2.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 14-15 3.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更多高创造能力的人才 15-16 (二) 创造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的桥梁 16-17 1. 创造能力是人自由的尺度 16 2. 创造能力是人全面素质的核心成分 16-17 3. 创造能力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 17 (三) 儿童创造性的培养需要学前创造教育 17-18 1. 人脑的“超剩余性”是学前创造教育的生物前提 17-18 2. 才能发展的“递减法则”决定了学前创造教育的迫切性。 18 (四) 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 18-19 1. 课程是实现教育价值的载体 18-19 2. 学前创造教育需要建构相应的课程 19 二、 学前创造教育及其课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9-27 (一) 创造教育思想的萌芽 19-22 1. 西方创造教育思想的萌芽 19-21 2. 我国创造教育思想的萌芽 21-22 (二) 创造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 22-24 1. 对创造力在社会发展与个人成才中的作用之深刻认识 23 2. “创造力并非少数人拥有”成为社会共识 23-24 3. 创造力是可以开发的 24 (三) 美国、日本与中国的学前创造教育及其课程的研究现状 24-27 1. 美国 24-25 2. 日本 25-26 3. 中国 26-27 三、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 27-32 (一) 创造性 27-28 (二) 创造教育 28-30 (三) 学前创造教育 30-31 (四) 课程 31-32 第一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 32-59 一、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的理论基础 32-48 (一) 哲学对学前创造教育的目的及其课程目标的规定性 32-38 1. 哲学层次的学前创造教育目的 32-38 2. 哲学层次的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 38 (二) 心理学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性 38-44 1. 创造型人才的特征与课程目标 38-42 2. 创造型儿童的特征与课程目标 42-43 3. 创造的特征与课程目标 43-44 (三) 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性 44-47 1. 社会的高变化性与课程目标 44-45 2. 社会的高竞争性与课程目标 45 3. 社会的高创新性与课程目标 45-46 4. 社会的高合作性与课程目标 46 5. 社会的高冒险性与课程目标 46-47 (四) 教育方针政策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性 47-48 二、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48-53 (一) 传统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48-51 1. 各种课程“中心”的对立 48-50 2. 各种课程目标“陈述”的对立 50-51 (二)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应有的价值取向 51-53 1. 整合不同本位的课程目标 51-52 2. 整合不同“陈述”的课程目标 52-53 三、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53-59 (一)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宏观目标) 53-54 1. 总体目标的内容 53-54 2. 总体目标的结构 54 (二)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领域目标(中观) 54-57 1. 领域目标的结构 55 2. 各领域目标的主要内容 55-57 (三)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分解(微观) 57-59 第二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59-73 一、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59-69 (一) 选择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新观念 59-62 1. 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整体发展观 59-60 2. 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观 60-61 3. 承认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多元文化观(全球教育观) 61 4. 保护生态的自然观 61-62 (二) 选择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62-65 1. 目的性原则 62 2. 全面平衡性原则 62-63 3. 启蒙性原则 63 4. 超前性原则 63-64 5. 迁移性原则 64-65 6. 科学性原则 65 (三)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体系 65-69 1. 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 65-66 2. 科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66 3. 社会课程的内容体系 66-67 4. 语言课程的内容体系 67 5. 艺术课程的内容体系 67-69 二、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 69-73 (一) 组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69-71 1. 整合化 69-70 2. 个性化 70-71 (二) 组织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71-73 1. 连续性与顺序性 71 2. 整合性与统整性 71 3. 适切性与需要性 71 4. 多元性与开放性 71 5. 灵活性与创造性 71-72 6. 随机性与适时性 72-73 第三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施 73-118 一、 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基本条件 73-94 (一) 教师条件 73-86 1. 教师应树立的创造教育新观念和新意识 73-81 2. 教师应提高的创造教育能力 81-83 3. 教师应掌握的创造教育要求、方法和策略 83-86 (二) 环境条件 86-94 1. 环境对幼儿的双重巨大作用 86-88 2. 环境创设的要求 88-94 二、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94-103 (一) 创造性原则 94-95 (二) 激发最佳学习状态与内部动机的原则 95-96 (三) 多自由多选择的原则 96-97 (四) 重视“过程”的原则 97 (五) 多“变化”的原则 97-98 (六) 尊重个性、智力与学习类型差异的原则 98-99 (七) 融入情感的原则 99-100 (八) 主体活动性原则 100-101 (九) 渗透性原则 101 (十) 预先控制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原则 101-103 三、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103-116 (一) 教学活动 104-113 1. 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需要加强幼儿的“活动” 104-106 2.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对“活动”的新要求 106-109 3. “活动”的类型及其创新 109-110 4. 活动设计示例及解析 110-113 (二) 游戏活动 113-115 1.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要还游戏的本质于幼儿 113-114 2. 创造性游戏的指导 114-115 (三) 生活活动 115-116 1. 生活活动在实施创造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115-116 2. 目前幼儿园生活活动存在的问题 116 3. 改善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策略 116 四、 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需要把握的问题 116-118 (一) 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并不全盘否定已有课程 116-117 (二) 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117 (三) 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重点不只在课堂 117 (四) 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不仅是幼儿园的事 117-118 第四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评价 118-133 一、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 118-123 (一) 课程评价的管理效能及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18-119 1. 管理效能 118 2. 课程评价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18-119 (二)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系统 119-123 1. 课程目标的评价取向 119-120 2. 课程内容的评价取向 120 3. 课程实施的评价取向 120-122 4. 课程评价本身的取向 122-123 二、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体系 123-131 (一) 领域课程的评价内容 123-127 1. 健康领域的评价内容 123 2. 科学领域的评价内容 123-124 3. 社会领域的评价内容 124-125 4. 语言领域的评价内容 125-126 5. 艺术领域的评价内容 126-127 (二) 游戏活动的评价内容 127-128 1. 对幼儿的评价 127-128 2. 对教师的评价 128 (三) 生活活动的评价内容 128-129 1. 对幼儿的评价 128-129 2. 对教师的评价 129 (四) 环境的评价内容 129-131 1. 对物质环境的评价 129-130 2. 精神环境的评价内容 130-131 三、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框架示例 131-133 (一)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评价框架 131-132 (二) 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的评价框架 132-133 第五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证研究 133-144 实验一 学前创造教育全语言课程有效性的实验 133-138 一、 实验目的 133-134 二、 实验对象、时间与步骤 134 三、 实验结果与分析 134-136 四、 实验结论与建议 136-138 实验二 创造技法启蒙教育对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效能的实验 138-144 一、 实验目的 138 二、 实验对象 138 三、 实验变量 138 四、 实验方法、时间与步骤 138-141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141-142 六、 结论与建议 142-144 附录 144-162 附录一 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水平测试题目 144-145 附录二 创造技法启蒙教育活动设计示例 145-147 附录三 创造技法启蒙教育活动内容一览表 147-148 附录四 对幼儿教师创造教育课程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方案 148-152 附录五 对幼儿教师创造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报告 152-157 附录六 对幼儿家长创造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方案 157-159 附录七 关于幼儿家长创造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报告 159-162 主要参考文献 162-168 鸣谢 168
|
相似论文
-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J60-4
-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G441
-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材二次开发研究,G423.07
- 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同感的研究,G632.3
- 合情推理的课程目标比较研究,G633.6
- 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目标研究,H193
-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G632.4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G633.55
-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G633.6
- 基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新视野听力教材评估,H319
-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与实施策略研究,G633.51
- 上海市高校体育课程身体健康目标的达成与对策,G807.4
- 基于生态经济发展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TU982.29
- 基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评估,H319
-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论构建,G760
- 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及应用,G641
- 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研究,G633.3
- 农村初级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研究,G632.3
- 普通高中选修课实施现状研究,G632.3
- 新课程背景下北安地区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实施的研究,G633.8
- 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G6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 课程研究与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