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

作 者: 卢升淑
导 师: 杨匡汉
学 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母性主义 价值判断体系 女作家 历史转折时期 核心思想 双重意识 叙述对象 思想困惑 意识形态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1298次
引 用: 1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旨在运用“母性”观点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核心思想和写作趋势进行系统研究,母性概念的话语领域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双重意识概念和象征意义,多元解释共存。尤其是相反的两种概念的并存的状况,使得对这一概念的把握更难以确定。男权社会的母性主义造就的关于母性的形象群和女性主义领域里重新研究的关于母性的新解释群的对比,两者往往存在比较极端的分歧。在人类的普遍意识形态中,母性也许是最普遍、最熟悉的内容,同时又是最生疏、最陌生的。重新反思普遍意识形态对母性理所当然的价值判断,而后做出新的价值判断体系,这正是本论文的最难之处。 应该注意的是,母性同时涵盖着女儿和母亲两种身份,确实比女性单一的观点提供着更多方面的话题。但是,现存的女性文学研宄几乎都是对从女儿视角写作的文本进行研究,于是文本主要代辩着女儿的女性立场,母性往往作为间接的叙述对象出现(这一现象与女性主义的发展方向是相呼应的)。母性主义就是父权制具体压抑女/母性的社会机制,但是女性文学中对母性主义和母性的探讨似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本论文以母性为焦点话题、中心视角、核心思想和主体对象,重新探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 论文主要探讨中国现当代女作家在母性书写中显现出来的母性形象的意义。首先是作为女性的女作家在历史转折时期思想困惑及其原因:她们如何面对现实,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她们的反逆性带有什么样的意义等。其次是作为女/母性的女作家对母性进行书写的两种方式:对母性实体的解剖和反叛母性形象的创作。通过母性实体的解剖考察该时期母性的文化思想意蕴,通过反叛母性的书写考察反叛书写中母性话题的内在意义。最后一部分是经过十七年新中国文学这一阶段,女性文学具体进入新时期女性文学以后,母性写作开展的面目,即,探索方向的变化、内容的深化以及与女性、父性、男性的关系改进的轨迹,用一种母性的崭新研究视角重新看待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价值和意蕴。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3-4
英文摘要  4-7
序言  7-15
  1 母性话题的提出  7-10
  2 20世纪中国变迁过程中的母性  10-11
  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1-15
第一章 现代女作家文本里的两种身份—作为女儿和潜在的母性  15-27
  1 平等的“人”,差异的“女性”  15-18
  2 作为女儿的新女性对母性和自身的再认识  18-23
  3 时代和莎菲们  23-27
第二章 女性写作的反逆性—左撇子的问题  27-39
  1 脱离  27-30
    (1) 从语言模式脱离  27-29
    (2) 从文学规范脱离  29-30
  2 女性写作建设的特殊性  30-33
    (1) 女性写作的建设  30-31
    (2) 解读女性文本  31-33
  3 关于母性书写  33-37
    (1) 女性文学中的母性  33-35
    (2) 母性书写  35-37
  4 没有不和谐音的变态  37-39
第三章 解剖隐瞒的母性实体  39-73
  1 丧失主体的母性  40-47
    (1) 关系网中的母性  40-44
    (2) 父性赋予的权力  44-47
  2 性奴隶化的母性  47-63
    (1) 被禁止的性欲望  47-54
    (2) 为“奴隶”的母性  54-63
  3 孤独·无力的母性  63-73
    (1) 母性一个人  63-68
    (2) 窗里窗外的分隔  68-73
第四章 反逆的母性与危机的母性  73-106
  1 母性的原型  73-79
    (1) 女娲  73-75
    (2) 西王母  75-77
    (3) 女神的悲哀  77-79
  2 权力和压迫  79-94
    (1) 生育和权力  80-84
    (2) 权利和压抑  84-89
    (3) 权利和义务  89-92
    (4) 反叛写作的意义  92-94
  3 本能的反抗—性爱  94-106
    (1) 性爱在潜母和母性之间  95-99
    (2) 母性的性爱  99-106
第五章 当代女作家的母性探索  106-123
  1 空白之页上重写的母性  108-116
    (1) 中年的裂纹  109-111
    (2) 难以在同一地平线上  111-114
    (3) 歇斯底里的老寡妇们  114-116
  2 母女关系的瓦解和重构  116-123
    (1)爱与恨的交叉  117-119
    (2) 永恒的负疚情结系  119-123
并非结语  123-128
主要参考文献  128-138
后 记  138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3.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4.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6.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7. 中学地理图像迁移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G633.55
  8.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I207.42
  9.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10. 从新闻叙事话语角度看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H059
  11. 口述历史纪录片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J952
  12. 大学英语报刊阅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H313
  13. 从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4. 简论意识形态对新闻翻译策略的操控,H059
  15.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16.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B089
  17. 意识形态对英若诚戏剧翻译的影响,I046
  18.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I046
  19. 从意识形态操纵角度看鲁迅的翻译思想,H059
  20. 论意识形态对政治文献翻译的操控,H059
  21.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意识,I206.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