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内用户使用移动广告行为意向的实证研究

作 者: 沈祥
导 师: 陈华平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移动广告 移动商务 许可营销 计划行为理论 互联网广告态度模型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85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移动广告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关键应用之一,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广告信息发送到手机、PDA等移动终端设备上以达到广告推广效果的一种新兴广告形式。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群,同时以短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移动信息服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这为我国移动广告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移动广告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诸如垃圾短信泛滥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引起了监管部门和许多学者的关注,针对此类问题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以理性行为理论和互联网广告态度模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研究用户对移动广告态度的理论模型,旨在分析影响用户对移动广告态度的相关因素,并检验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对其使用行为意向的预测作用。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样本数据后,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受到移动广告信息的娱乐性、信息性、可信性和干扰性的影响,并且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对其使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很好的预测用户的使用行为。随后,本文使用“用户许可”为调节变量,比较分析了用户在接收到获得许可和未取得许可发送的移动广告消息时,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和影响因子间的路径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用户许可对移动广告态度具有显著的调节效用。在未取得用户许可和一般情况下,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总体态度趋向于拒绝;而在面对获得许可的移动广告信息时,总体态度趋向于接受。这说明未取得用户许可就擅自向用户发送移动广告信息的行为是非常不明智的,用户往往会忽略掉这些信息。此实证研究的结果对解决当下垃圾短信泛滥的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未经用户允许发送的垃圾短信起不到有效的广告效果,反而会使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态度趋向负面,抑制用户使用意愿。因此,必须从法律法规或强制性行业规范层面明确获取用户许可是发送移动广告信息的基础,规范移动广告行业的发展环境;移动广告运营商和广告投放业主也需要客观认识到这一行业发展准则,自律的去主动获取用户许可,停止发送未经许可的移动广告信息。最后,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感知风险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分析用户使用移动广告行为意向的研究模型,分析了包括移动广告态度在内的7个因子对用户使用移动广告行为意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用户使用意向的相关因素中,用户对移动广告的影响系数最高,对用户的使用行为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这说明用户是否使用移动广告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个人因素。同时还发现,主观规范对移动广告的使用意向不仅有直接影响,还通过用户的移动广告态度有间接影响。这说明用户在决策的过程中不仅会考虑身边重要人物(亲人,朋友等)的看法,这些重要人物对移动广告业务的主动建议和推荐还会显著影响和改变用户的态度,进而影响行为意向。另外,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和用户现有知识水平也对用户的使用意向有显著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2
图序  12-13
表序  13-14
第1章 绪论  14-19
  1.1 研究主题与动机  14-15
  1.2 研究主要内容、思路和结构  15-19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6
    1.2.2 研究方法和思路  16-17
    1.2.3 论文结构  17-19
第2章 当前移动广告研究综述  19-30
  2.1 移动广告的定义  19-20
  2.2 移动广告的发展概况  20-22
  2.3 移动广告的业务形式和特点研究综述  22-28
  2.4 移动广告的应用和用户使用行为研究综述  28-29
  2.5 本章小结  29-30
第3章 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分析  30-51
  3.1 研究模型和假设  30-35
    3.1.1 互联网广告态度模型  30-32
    3.1.2 理性行为理论  32-35
  3.2 研究设计  35-40
    3.2.1 问卷设计  35-37
    3.2.2 数据收集  37-38
    3.2.3 数据分析方法  38-40
  3.3 模型分析和结果  40-45
    3.3.1 测量模型分析  41-44
    3.3.2 结构模型分析  44-45
  3.4 结果讨论  45-49
  3.5 本章小结  49-51
第4章 用户许可对移动广告态度模型的调节效用分析  51-63
  4.1 调节变量和调节效应  51-53
  4.2 许可营销和干扰营销  53-55
  4.3 用户许可的调节效应分析和结果  55-59
  4.4 分析结果讨论  59-61
  4.5 本章小结  61-63
第5章 用户使用移动广告的行为意向分析  63-87
  5.1 研究模型和假设  63-75
    5.1.1 计划行为理论  64-67
    5.1.2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67-70
    5.1.3 用户感知风险  70-74
    5.1.4 用户现有知识水平  74-75
  5.2 研究设计  75-78
    5.2.1 问卷设计  76-78
    5.2.2 数据收集  78
  5.3 模型分析和结果  78-82
    5.3.1 测量模型分析  79-81
    5.3.2 结构模型分析  81-82
  5.4 结果讨论  82-85
  5.5 本章小结  85-87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87-91
  6.1 总结  87-88
  6.2 创新  88-89
  6.3 展望  89-91
参考文献  91-106
附录  106-11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110-111
致谢  111

相似论文

  1. 基于蚁群算法的移动商务个性化推荐体系研究,TP391.3
  2. 低档娱乐场所FSWs安全套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R181.3
  3.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制造企业双渠道协调机理研究,F425;F724.6
  4. 我国移动商务消费者初始信任影响因素研究,F626
  5. 移动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F275
  6. 大学生移动商务采纳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F626
  7. 新技术产品的自反性感知对消费者采用意愿的影响,F224
  8. 基于心理学的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研究,U491
  9. 移动广告商业模式分析及建议,F626
  1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驾驶行为模型研究,U491
  11. 面向用户需求的移动商务信息资源开发,TP311.52
  12. 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发展态势和商业模式研究,F626
  13. 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的案例研究,F626
  14. 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及其业务流程,F49
  15. 基于移动商务的广告接纳意愿模型研究,F49;F713.8
  16. 基于TAM和TPB综合模型的网络团购因素实证研究,F724.6
  17. 大学生学业欺骗行为模型建构,G642.0
  18.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模型建构,G451.1
  19. 中山e卡通移动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20. 多阶段协作过滤算法应用于移动商务的研究,TP391.3
  2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企业员工离职意向研究,C93-05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