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儒家敬畏意识的萌生与形成

作 者: 黄成
导 师: 颜炳罡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敬畏意识 忧患意识   天命
分类号: B2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关于敬畏意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儒家的重点,特别是在信仰逐渐缺失的现代,已经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普通人的重视。但是,学界对于敬畏意识的萌生与形成却始终没有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关于敬畏意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人或者某一著作,抑或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与西方的敬畏意识或宗教意识进行比较。本文试图对原始社会至春秋末年以来的儒家敬畏意识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儒家经典为线索,以期对敬畏意识的萌生与形成作一个合理的解释,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敬畏意识涵义有更深层次的挖掘。敬畏意识的形成显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发生或许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人们对于自然物和自然力缺乏基本认知,极易形成恐惧感和无力感,由此产生了自然神崇拜、动物崇拜以及图腾崇拜等原始崇拜。敬畏意识由原始社会的原始崇拜为资源,通过殷商时期对“”的崇拜开始萌发。殷商时期的“帝”已经不同于原始崇拜的对象,殷人的“帝”已经跨越自然与人事两个领域,成为全能神。但是,此时的帝还没有上升为至上神,帝与祖先神中的大神、地祗能力相当,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上下统属关系。西周时期,人们开始崇拜“”,以“天”逐渐取代殷人的“帝”,并且使天或帝成为至上神,与祖先神和其他天神有了明确的统属关系。“天”的生殖色彩和人格神色彩,更因为“德”的发现被进一步淡化。敬畏意识在西周初年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此时的敬畏意识已经基本形成了,成为了真正哲学意义上的概念。其中,代表事件就是周公“制礼作乐”,体现了周初人文精神的跃动。但是,到了西周末年,天命神学因为种种原因发生了动摇,“天”、“德”等观念也遭到怀疑。春秋末年,孔子以恢复周礼为使命,重建敬畏意识传统,敬畏意识因儒家学说的创立得到了重建与完善。敬畏意识对后世儒家的道德修养论有很大的影响,催生了“慎独”之学、“诚敬”功夫等。此外,研究敬畏意识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保护生态环境、个人修养以及国民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具有借鉴意义。敬畏意识,从一方面说具有宗教意义。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处于一种信仰缺失的状态,似乎无所畏惧。如果确立一种合理的敬畏观,就有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另一方面说,敬畏意识本身也是一种道德修养功夫。敬畏意识的神学部分或许应当被抽离,但是它作为一种德性修养的态度,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前言  12-14
第一章 敬畏意识的涵义  14-26
  一、敬畏意识的内涵  14-19
    1、敬畏意识与忧患意识  14-15
    2、敬畏意识与恐惧意识  15-16
    3、敬畏意识由"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  16-17
    4、敬畏意识是由敬而畏还是由畏而敬  17-19
  二、敬畏意识的对象、内容  19-21
    1、传统敬畏意识的内容  19-21
    2、现代敬畏意识的内容  21
  三、敬畏意识的表达方式  21-26
    1、巫术  21-22
    2、占卜  22-23
    3、祭祀  23-24
    4、道德修养  24-26
第二章 西周以前敬畏意识的萌生  26-32
  一、原始社会敬畏意识的启蒙  26-29
    1、自然神崇拜  26-27
    2、动物崇拜  27-28
    3、灵魂崇拜  28-29
  二、殷商时期敬畏意识的萌生  29-32
    1、""的权能的扩大  29-30
    2、"帝"的多元化和非至上性  30-32
第三章 西周初期敬畏意识的形成  32-38
  一、敬祈上帝——对殷商"帝"的承继与改造  32-33
  二、敬畏意识的真正形成  33-38
    1、礼乐文明的创立——周公  33-34
    2、祈——天成为至上神  34-35
    3、敬德  35-38
第四章 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敬畏意识的动摇  38-42
  一、礼崩乐坏  38-39
  二、天的地位动摇  39-42
第五章 春秋末年敬畏意识的重建与完善——孔子  42-49
  一、"君子有三畏"  42-45
    1、天命是畏的根本  42-44
    2、大人与圣人之言是天命的载体  44-45
  二、对待鬼神的态度  45-47
    1、对待鬼神的两面性  45-46
    2、对待鬼神的存疑态度  46-47
  三、对生死的看法  47-49
第六章 敬畏意识对后世儒家的影响  49-51
  一、《大学》、《中庸》的"诚"与"慎独"思想  49
  二、宋明理学家对敬畏意识的发展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56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6

相似论文

  1. 程中原与张闻天研究探析(1979-2008),D239
  2. 天舒胶囊效应部位组的探索性研究,R283
  3. 论后现代历史书写的不可能性:《天秤星座》中的叙事,I712.074
  4. 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研究,F426.82
  5. 天镇方言动态助词及其相关成分研究,H17
  6. 非水介质中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糖苷类活性物质的研究,TQ464.3
  7. 十六国北朝教育述论,K235
  8. 自然天成之美,TU986.1
  9. 儒学与“天学”张力中的徐光启,K248.3
  10. 地理教学中中学生能源忧患意识的教育研究,G633.55
  11. 班轮公司集装箱配备总量研究,F551
  12. 三种金属材料烤瓷冠对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R783
  13. 空天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及欠驱动控制研究,V249.1
  14. 雾天图像增强方法研究,TP391.41
  15. TNF-α在NMDA诱导大鼠视网膜兴奋性损伤中的表达,R774.1
  16. 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林优势树种种子雨和乔木幼苗动态的初步研究,S718.4
  17. 新疆5A级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研究,F592.7
  18. 《中庸》心性修养论浅述,B222
  19. 空天网络DTN协议束分段策略仿真研究,TN915.04
  20. 不同频次腹腔注射促红素对脑缺血急性期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比较,R965
  21. 两晋时期地方行政运作探微,K237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