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八助游仆虫中心蛋白性质及功能的研究

作 者: 赵亚琴
导 师: 杨斌盛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无机化学
关键词: 中心蛋白 金属离子 构象变化 蜂毒素 聚合 EF-hand
分类号: Q5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命细胞中存在着一个精密的骨架系统,保证了细胞正常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而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re,MTOC)充当着细胞骨架总设计师的角色。不同种属细胞在MTOC的名称上有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哺乳动物细胞中,MTOC被称做中心体,它随细胞周期进行复制、分离,并且在分裂期形成纺锤体的两极,是细胞的动力学中心,中心体是一个高度动态变化的结构。每一个中心体均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centriole)和中心粒周围物质(pericentriolar material,PCM)。PCM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中心蛋白即是其中的一种。游仆虫中心蛋白是由16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肽链酸性蛋白,属于钙离子结合蛋白家族成员。它含有四个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结构域,即所谓的EF-hand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均可结合一个钙离子。中心蛋白与钙调蛋白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其三维结构也可能相类似,整个分子呈哑铃型构象,氨基端和羧基端分别为哑铃的两头,各含两个EF手结构域,中间由一段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弹性α-螺旋相连。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已有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基因的基础上,构建得到了半分子中心蛋白基因(N-EoCen、SC-EoCen、LC-EoCen)的重组表达质粒和带有突变位点G151W的重组质粒。分别为①pGEX-6p-N-EoCen、②pGEX-6p-SC-EoCen、③pGEX-6p-LC-EoCen、④pGEX-6p-M-EoCen(G151W)、⑤pGEX-6p-M-SC-EoCen(G151W)、⑥pGEX-6p-M-LC-EoCen(G151W)。并且将这些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coli)BL21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中心蛋白的可融性表达,经GST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多步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蛋白。为游仆虫中心蛋白的化学性质以及生物功能研究准备了必要的材料。通过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中心蛋白与金属离子(Ca2+、Tb3+)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金属离子与中心蛋白结合引起蛋白的二极结构以及高级结构改变。金属离子存在时中心蛋白的疏水性结构域外露,可能蛋白从关闭式状态转变为开放式状态。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与Tb3+之间发生无辐射能量转移而使Tb3+荧光得以敏化和Ca2+竞争Tb3+猝灭该敏化荧光的事实表明Ca2+、Tb3+与中心蛋白的结合位点为同一位点,而且结合顺序一致,即金属离子优先占据C-端结构域的第Ⅳ部位、其次为Ⅲ部位、最后为N端结构域的Ⅰ、Ⅱ部位。由蛋白质结合铽的荧光敏化求得了铽离子与中心蛋白不同金属离子结合部位间的结合常数,分别是:Ka(Ⅳ)=1.23×108M-1和Ka(Ⅰ、Ⅱ)=2.01×106M-1。通过钙对铽荧光的竞争性猝灭测得钙与中心蛋白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a(Ⅳ)=6.82×105M-1和Ka(Ⅰ、Ⅱ)=1.13×103M-1。以蜂毒素(melittin)作为模拟靶肽,通过圆二色谱、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EoCen、N-EoCen、SC-EoCen、LC-EoCen与蜂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只有EoCen和SC-EoCen可以与蜂毒素结合。C端结构域是蛋白与蜂毒素作用的靶位点。Melittin与中心蛋白以一种依赖于金属离子的模式相互作用形成1∶1复合物,其结合常数约为107M-1。蜂毒素与中心蛋白结合,其分子转动速度变慢,荧光偏振相应增大。金属离子(Ca2+、Tb3+)与蛋白结合引起EoCen溶液构象变化,蛋白疏水性结构域外露,模拟靶肽的色氨酸残基深埋在该疏水性结构内部。同时,melittin由原来的无规则结构转变为一种单螺旋结构。通过荧光共振光散射、pull-down、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酵母双杂交方法,从体内、体外两个角度研究了游仆虫中心蛋白的聚合特性。研究发现金属离子(Ca2+、Tb3+)在EoCen聚合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结合金属离子的中心蛋白所呈现的构象有利于蛋白形成聚合体。EoCen的聚合不仅仅与蛋白N端的前20几个氨基酸密切相关,蛋白的C端结构域在蛋白聚合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与已经报道的人中心蛋白聚合模式不同,游仆虫中心蛋白以一种N端与N端、C端与C端结构域(N-to-N和C-to-C)相互作用的模式形成聚合体。在中心蛋白的聚合中,静电作用力以及疏水性作用力等次级键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在0.1 M Hepes、pH 7.4条件下,圆二色谱、荧光光谱表明镁离子对游仆虫中心蛋白二级结构以及高级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推测该蛋白除了能与Ca2+结合外,还能与Mg2+结合。Mg2+、Ca2+可以与蛋白高亲和部位竞争性结合,而Mg2+对Ca2+与蛋白低亲和部位的结合影响不大,即蛋白质的高亲和部位(EF-handⅣ)可能是Ca2+/Mg2+混合结合位点。Ca2+与蛋白结合使其疏水结构域外露,而Mg2+与蛋白结合后该疏水结构域更倾向于包结在蛋白内部,可能是由Ca2+/Mg2+与蛋白作用后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所致。Mg2+存在条件下,钙离子诱导的蛋白疏水结构域的暴露程度明显减小导致EoCen与模拟靶肽蜂毒素(melittin)之间结合能力的减弱。中心蛋白可能是稀土离子在有机体内实现其生物效应的主要载体之一,紫外吸收(600nm)证明稀土离子Lu(Ⅲ)可以促进含有重组质粒pGEX-6p-EoCen大肠杆菌增殖。

全文目录


摘要  15-17
Abstract  17-19
第一章 中心蛋白研究进展  19-40
  1.1 引言  19
  1.2 中心蛋白定位  19-21
  1.3 中心蛋白分布  21-22
  1.4 中心蛋白的结构  22-26
    1.4.1 中心蛋白的一级结构  22-24
    1.4.2 中心蛋白的高级结构  24-26
  1.5 中心蛋白的结构基础——EF手结构  26-29
  1.6 中心蛋白的功能  29-30
  1.7 钙结合蛋白的作用机制  30-32
  1.8 纤毛虫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32-33
  参考文献  33-40
第二章 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的构建、表达以及纯化  40-55
  2.1 引言  40
  2.2 材料  40-43
    2.2.1 菌种与质粒  40
    2.2.2 寡核苷酸  40-42
    2.2.3 主要的酶及生化试剂  42
    2.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43
  2.3 实验方法  43-49
    2.3.1 中心蛋白质粒的构建  44-47
    2.3.2 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表达  47-48
    2.3.3 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纯化  48-49
  2.4 结果  49-53
    2.4.1 重组质粒的构建  49-51
    2.4.2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以及纯化  51-53
  2.5 讨论  53
  2.6 结论  53
  参考文献  53-55
第三章 Ca~(2+)、Tb~(3+)与中心蛋白的相互作用  55-69
  3.1 引言  55
  3.2 材料  55-56
    3.2.1 主要试剂  55
    3.2.2 主要仪器  55-56
  3.3 方法  56-57
    3.3.1 稀土离子(Tb~(3+))储备液的配制  56
    3.3.2 中心蛋白以及其片段分子的分离纯化  56
    3.3.3 光谱测定  56-57
  3.4 结果与讨论  57-66
    3.4.1 金属离子对EoCen二级结构的影响  57-59
    3.4.2 中心蛋白与Tb~(3+)相互作用  59-63
    3.4.3 中心蛋白与Ca~(2+)相互作用  63-65
    3.4.4 金属离子对中心蛋白疏水性结构域的影响  65-66
  3.5 结论  66
  参考文献  66-69
第四章 蜂毒素与中心蛋白的相互作用  69-83
  4.1 引言  69
  4.2 材料  69-70
    4.2.1 主要试剂  69
    4.2.2 主要仪器  69-70
  4.3 方法  70-71
    4.3.1 稀土离子(Tb~(3+))储备液的配制  70
    4.3.2 Native-PAGE(Tris-glycine系统)  70
    4.3.3 中心蛋白及其片段分子的分离、纯化  70
    4.3.4 蜂毒素储备液的配制  70
    4.3.5 光谱测定  70-71
  4.4 结果与讨论  71-79
    4.4.1 紫外光谱法研究蜂毒素与中心蛋白的作用  71-72
    4.4.2 蜂毒素对中心蛋白构象的影响  72-73
    4.4.3 蜂毒素对中心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73-74
    4.4.4 荧光偏振法研究蜂毒素与中心蛋白的作用  74-76
    4.4.5 荧光发射光谱法研究蜂毒素与中心蛋白的作用  76-79
  4.5 结论  79-80
  参考文献  80-83
第五章 中心蛋白聚合性质的研究  83-98
  5.1 引言  83
  5.2 材料  83-85
    5.2.1 主要试剂  83
    5.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83-84
    5.2.3 主要仪器  84
    5.2.4 菌株和质粒  84-85
  5.3 方法  85-87
    5.3.1 酵母双杂交  85-86
    5.3.2 稀土离子(Tb~(3+))储备液的配制  86
    5.3.3 中心蛋白及其片段分子的分离、纯化  86
    5.3.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s-glycine系统)  86
    5.3.5 Pull-down实验  86-87
    5.3.6 共振光散射荧光光谱  87
  5.4 结果与讨论  87-95
    5.4.1 中心蛋白体外相互作用研究pull-down分析  87-89
    5.4.2 中心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89-92
    5.4.3 Native-PAGE法研究EoCen的聚合  92-93
    5.4.4 中心蛋白体内相互作用研究  93-95
  5.5 结论  95-96
  参考文献  96-98
第六章 Mg~(2+)对中心蛋白性质的影响  98-109
  6.1 引言  98
  6.2 材料  98-99
    6.2.1 主要试剂  98
    6.2.2 主要仪器  98-99
  6.3 方法  99-100
    6.3.1 稀土离子(Tb~(3+))储备液的配制  99
    6.3.2 MgCl_2储备液的配制  99
    6.3.3 中心蛋白以及其片段分子的分离、纯化  99
    6.3.4 蜂毒素储备液的配制  99
    6.3.5 光谱测定  99-100
  6.4 结果与讨论  100-106
    6.4.1 Mg~(2+)对EoCen二级结构的影响  100-101
    6.4.2 Mg~(2+)对EoCen构象的影响  101-103
    6.4.3 Mg~(2+)对EoCen与模拟靶肽结合的影响  103-106
  6.5 结论  106-107
  参考文献  107-109
第七章 Lu~(3+)对中心蛋白生长速度的影响  109-113
  7.1 引言  109
  7.2 材料  109-110
    7.2.1 主要试剂  109
    7.2.2 菌种与质粒  109
    7.2.3 主要仪器  109-110
  7.3 方法  110
    7.3.1 重组质粒pGEX-6p-EoCen的构建  110
    7.3.2 菌体培养  110
    7.3.3 Lu~(3+)储备液的配制  110
    7.3.4 LB培养基的配制  110
    7.3.5 菌体浓度的测定  110
  7.4 结果与讨论  110-111
  7.5 结论  111-112
  参考文献  112-113
总结与展望  113-116
  总结  113-115
  展望  115-116
附录Ⅰ  116-118
附录Ⅱ  118-120
致谢  120-121

相似论文

  1. 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脲热合成、结构与表征,O631.3
  2.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3. Breath Figure法构建若干漆酚金属聚合物规则图案的研究,O634
  4. 生产用水高度循环对造纸施胶的影响和改善,TS727.5
  5.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6. 聚乙烯亚胺修饰糖脂共聚物介导基因治疗研究,R450
  7.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8. GMA的ATRP聚合及立构规整性的研究,O631.3
  9. 柔性、刚性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O621.1
  10. 双酚AP型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320.1
  11.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12. 双重/三重响应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O631.3
  13. 聚合物片材加热过程的温度分布与控制技术研究,TQ320.6
  14. 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S195.6
  15. 太湖水华蓝藻脱水及好氧堆肥技术研究,S141.4
  16. 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S482.3
  17.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8. SSR分子标记辅助聚合陆地棉抗黄萎病QTL,S562
  19. 蜂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735.7
  20. 恩诺沙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21. 联萘酚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分离,O631.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化学 > 蛋白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