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

作 者: 李世林
导 师: 王鹏
学 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医证型 演变规律 研究
分类号: R25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演变规律;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术对中医证型的影响;分析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对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证型分布及演变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揭示冠心病介入前后中医药防治的客观规律,为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的冠心病的诊治方案提供科学的循证医学依据,丰富冠心病的中医理论内涵。方法1文献研究系统回顾古今文献,了解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中医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变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2临床研究选择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的冠心病患者206例,参照1990年的中医辨证标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六个阶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各阶段中医证侯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演变与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文献研究回顾古今研究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发现对冠心病介入前后的辨证论治虽多,但认识尚不统一,冠心病现有的各种辨证方法和防治思路对冠心病的临床和科研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临床研究:对206例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的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按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一月、术后三月、术后六月分别给与统计分析,发现冠心病在各阶段的证型均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特征。在标实证的分布中,术前以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为主,术后24小时以血瘀证、痰浊证为主,术后一周至术后六月均以痰浊证为主。本虚证在各阶段均以气虚证为主。在气虚证中,各阶段均以心气虚证为主;在阴虚证中,心阴虚证与肾阴虚证的分布基本相同;在阳虚证中,主要以肾阳虚证的分布为主。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对气滞证、血瘀证有明显的效果(P<0.05或P<0.01),但自术后六月起,气滞证和血瘀证又明显增加(P<0.01);阴虚证于术后一月时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痰浊证、寒凝证等标实证及气虚证、阳虚证等本虚证疗效不明显(P>0.05),且气虚证自术后三月起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主要危险因素中,合并血脂异常者的血瘀证、痰浊证分布明显增多(P<0.05或P<0.01)。介入治疗对其血瘀证、气滞证有明显效果,同时也加重正气的损伤;合并高血压的证型分布特点为:气滞证在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三月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血瘀证在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一月、术后六月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痰浊证除术后一月外,其余各阶段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气虚证在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三月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阴虚证在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三月、术后六月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介入术对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气滞证、血瘀证有明显效果(P<0.05或P<0.01);合并糖尿病者的证型分布特点为:所有病理阶段痰浊证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术后一周时,气滞证明显增多(P<0.05),气虚证在术后24小时至术后三月均明显增多(P<0.05),阴虚证在术后一月时明显增多(P<0.05)。而介入治疗后血瘀证改善缓慢,术后一周与术前相比方明显减少,术后一月在术后24小时的基础上方有明显减少。性别及年龄的高危人群的证型分布中,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者的气虚、阴虚、阳虚等本虚证明显增多(P<0.05或P<0.01),气滞、血瘀等标实证也在不同阶段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1对文献的研究提示,中医药对介入术前后冠心病的防治有明显的疗效。2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的证型分布均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特征,标实证中术前以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为主,术后24小时以血瘀证、痰浊证为主,术后一周至术后六月均以痰浊证为主。各阶段本虚证均以气虚证为主。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主要改善血瘀、气滞、阴虚等证,对痰浊、寒凝、气虚、阳虚等证没有明显效果,同时,介入治疗还会加重气虚证。3常见危险因素对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的证型分布及演变具有一定的影响,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介入前后的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3.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4.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5.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6.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7.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8.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9.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1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FN-γ相关性研究,R259
  1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12.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尿酸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R259
  13.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14.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15.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16.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17.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18.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G633.6
  19.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20.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21.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