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蜱类的系统分类及两种硬蜱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 者: 陈泽
导 师: 刘敬泽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系统分类 生物学特性 长角血蜱 亚东璃眼蜱
分类号: Q96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类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从分子角度以及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全证据角度研究蜱的系统分类,由此建立的分类体系更能反映蜱类各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分析人们发现很多类群的分类及命名需要进行一系列变更,另外还存在很多物种拼写错误或长期引用的同物异名等现象。由于地理区系或特异性宿主的限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局限性,很多类群的分类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如扇头蜱亚科(包含8个属)是蜱中属类组成最多、变更最大,也是至今争议最大的亚科。中国蜱类资源丰富,约占世界蜱类总数的13%。然而,中国蜱类系统分类学领域早期仅局限在物种鉴定、区系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上,且自20世纪90年代后,这方面的研究也曾一度停滞下来,另外系统进化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目前中国蜱类研究领域存在很多问题,如采用的分类系统过时,本底调查不充分,物种鉴定不准,标本遗失甚至破坏等,严重阻碍了中国蜱类其他研究领域的健康发展。基于以上现状,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Barker和Murrell (2004)的世界蜱类名录进行了增补。目前世界上已知蜱类应为895种,包括软蜱科Argasidae 189种、硬蜱科Ixodidae 705种、纳蜱科Nuttalliellidae 1种,并译出相应的中文物种名,这将有利于对世界蜱类的深入了解。同时对Barker和Murrell (2004)蜱类名录进行了修订,包括修订了9个拼写错误的种名、废除了31个无效种,增加了13个新种、重新启用了12个原无效种。2、对中国蜱类曾经采用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更新,并重新厘定了蜱类名录,解决了中国蜱类分类系统过时、种名混乱、物种不清等问题。目前中国已知蜱类117种,包括软蜱科13种(锐缘蜱属Argas 7种、败蜱属Carios 4种、钝缘蜱属Ornithodoros 2种)、硬蜱科104种(硬蜱属Ixodes 24种、花蜱属Amblyomma 8种、血蜱属Haemaphysalis 44种、异扇蜱属Anomalohimalaya 2种、璃眼蜱属Hyalomma 6种、革蜱属Dermacentor 12种、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 8种)。3、鉴于蜱类分类地位的变更及曾经遗留的物种描述错误等现象,制定出各科、属检索表及我国已知蜱类的种级检索表,并补充了邓国藩和姜在阶(1991)未描述种(灰黄花蜱A. helvolum和心形花蜱A. cordiferum)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蜱类从形态上难以鉴定的难题。4、对中国蜱类进行了地理区系分析,发现其呈点状或带状分布。蜱类的地理区划除部分亚区的归属和区划级别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图》有一定差别外,基本可以反映中国的动物地理区划。此外蜱类的本底调查仍需继续进行。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的蜱类分布现状,并可为动物地理区划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5、详细研究了有争议类群亚东璃眼蜱H. asiaticum kozlovi的形态学特征(包括超微结构)及生活史特性,为以后准确鉴定亚洲璃眼蜱H. asiaticum 3个亚种及分析3个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可靠证据。6、针对中国广布种长角血蜱H. longicornis两个生殖种群进行了超微结构、生活史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种群尽管存在一些比较稳定的差异,但通过与其它国家长角血蜱及近缘种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两个类群适合划为同一种。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两个种群的亲缘关系,为深入研究蜱类不同生殖策略的生态适应奠定了基础。7、通过扩增部分中国蜱类的16S rDNA并结合GenBank上相关物种的相同基因,分析了蜱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硬蜱属与锐缘蜱属的系统进化地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2)原牛蜱属划分到扇头蜱属是正确的,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亚属;(3)与其它类群相比,璃眼蜱与扇头蜱亚科的亲缘关系更近(MP、NJ的支持率分别为69%、89%;在ML树中则完全包含在扇头蜱亚科中);(4)血蜱与璃眼蜱及扇头蜱的关系更近,而与花蜱在不同的进化枝上。8、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在Veterinary Parasitology、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ect Physiology、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昆虫知识等杂志发表论文20篇。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引言  11-26
  1 的分类地位  12-13
  2 蜱的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13-16
    2.1 传统蜱类系统分类学  13-15
    2.2 现代蜱类系统分类学  15-16
  3 中国蜱类系统分类学研究  16-17
  4 蜱类的起源与演化  17-21
    4.1 蜱类起源和演化的时间及地点  18
    4.2 蜱的原始宿主  18-19
    4.3 蜱类华彩的演化  19
    4.4 硬蜱生活史的演化  19-20
    4.5 蜱类寄生状态的演化  20
    4.6 蜱类区系的演化  20-21
  5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21-26
    5.1 蜱类姐妹群  21-22
    5.2 蜱类3 个科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22
    5.3 硬蜱亚科  22-23
    5.4 花蜱亚科和凹沟蜱亚科  23
    5.5 血蜱亚科和璃眼蜱亚科  23-24
    5.6 扇头蜱亚科  24
    5.7 中国的蜱类系统分类学需要深入研究  24-26
第一章 世界蜱类名录  26-33
  1.1 材料与方法  26-27
  1.2 结果  27-32
    1.2.1 软蜱科  27-28
    1.2.2 硬蜱科  28-32
    1.2.3 纳蜱科  32
  1.3 讨论  32-33
第二章 中国蜱类名录及分类体系的更新  33-39
  2.1 材料与方法  33
  2.2 结果  33-38
    2.2.1 分类系统变更  33-36
    2.2.2 中国蜱类有效属、有效种  36-38
  2.3 讨论  38-39
第三章 蜱类检索表  39-61
  3.1 分科鉴定  39
  3.2 分属鉴定  39-43
    3.2.1 软蜱科  39-40
    3.2.2 硬蜱科  40-43
  3.3 物种鉴定  43-61
    3.3.1 锐缘蜱属(锐缘蜱亚科)  43-44
    3.3.2 败蜱属(钝缘蜱亚科)  44
    3.3.3 钝缘蜱属  44-45
    3.3.4 硬蜱属(硬蜱亚科)  45-48
    3.3.5 花蜱属  48-52
    3.3.6 血蜱属  52-53
    3.3.7 异扇蜱属  53
    3.3.8 革蜱属  53-56
    3.3.9 璃眼蜱属  56-58
    3.3.10 扇头蜱属  58-61
第四章 中国蜱类地理分布及区系分析  61-65
  4.1 材料与方法  61
    4.1.1 资料收集  61
    4.1.2 数据处理  61
  4.2 结果  61-63
    4.2.1 中国蜱类分布特点  62
    4.2.2 中国蜱类区系分析  62-63
  4.3 讨论  63-65
第五章 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 生物学特性研究  65-76
  5.1 材料与方法  66
    5.1.1 实验材料  66
    5.1.2 形态观察  66
    5.1.3 生活史观察  66
    5.1.4 主要仪器设备  66
  5.2 结果  66-73
    5.2.1 亚东璃眼蜱的形态特征  66-70
    5.2.2 生活史特性  70-73
  5.3 讨论  73-76
第六章 长角血蜱两个生殖种群的比较研究  76-87
  6.1 材料与方法  76-78
    6.1.1 实验材料  76
    6.1.2 超微结构观察  76-77
    6.1.3 生活史观察  77
    6.1.4 分子系统进化分析  77-78
    6.1.5 主要仪器  78
  6.2 结果  78-84
    6.2.1 超微结构  78-79
    6.2.2 生活史  79-81
    6.2.3 分子系统进化分析  81-84
  6.3 讨论  84-87
第七章 基于16S rDNA 序列的蜱类系统进化分析  87-99
  7.1 材料与方法  88-91
    7.1.1 标本采集及鉴定  88
    7.1.2 DNA 抽提及PCR 扩增  88
    7.1.3 序列分析及系统树构建  88-90
    7.1.4 主要仪器  90-91
  7.2 结果  91-97
    7.2.1 序列比对及分析  91-94
    7.2.2 系统进化树  94-97
  7.3 讨论  97-99
第八章 结 论  99-101
参考文献  101-122
附录 Ⅰ 世界蜱类名录  122-144
附录 Ⅱ 中国蜱类名录及在各省、自治区的分布  144-150
致谢  150-15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51-152

相似论文

  1.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2.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3.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4.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5.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方法研究,S155
  6.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7. 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S482.3
  8. 生物催化/光催化联合降解毒死蜱的研究,X592
  9.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及耐寒性研究,S476.3
  10. 碳化二亚胺交联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生物学特性研究,R687.2
  11. 西宁地区硅酸盐细菌生物学特性及促生效应的研究,S144
  12. 高山被孢霉产生花生四烯酸的研究,TQ921
  13. 菊花花色嵌合体生物学特性及形成机理的研究,S682.11
  14. 江浙地区八角科植物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685.99
  15. 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的功能研究,R543.5
  16. 哈尔滨市光肩星天牛发生危害调查研究,S763.3
  17. 山核桃合子胚发育、体胚再生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664.1
  18. 植病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研究,S476
  19. 侵染烟草的链格孢、葡萄孢及齐整小核菌的病原学,S435.72
  20. 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对结肠癌作用的实验研究,R735.35
  21. 致犊牛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昆虫学 > 昆虫分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