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物理负压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

作 者: 杨帆
导 师: 白祥军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创伤外科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细胞因子 炎症 创面愈合 挤压综合症 开放性骨折 多器官功能障碍
分类号: R6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8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不同负压值对兔创面模型局部微环境、细胞因子表达、免疫细胞功能、炎症状态和创面修复的影响,以及VSD在临床治疗中预防挤压综合症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和治疗Gustilo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动物实验:12只兔建立创面模型并实施VSD手术(负压组),以不同负压值(-75 mmHg、-125 mmHg、-225 mmHg和350 mmHg)持续吸引。(1)应用组织氧分压测量仪监测创面局部组织氧分压(PtO2)的变化;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VSD敷料和创面大小的变化;应用细菌培养检测创面有无厌氧菌生长;应用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创面修复情况。(2)应用实时荧光RT PCR法检测创面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组织匀浆后以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3)创面组织HE染色后通过光镜观察并行血管内皮细胞(VEC)、新生毛细血管(NBC)巨噬细胞(MΦ)、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和淋巴细胞(LC)计数。(4)抽取静脉血,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应用BNⅡ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并设立常规换药实验兔(常规组)进行对照。临床研究:(1)随机筛选出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02例挤压伤患者,并分为研究组(急诊VSD组50例、延迟VSD组22例)和对照组(非VSD组30例),分析各组间及组内VSD术后挤压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变化。(2)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0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90例合并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急诊VSD组(53例)、延迟VSD组(28例)和非VSD组(9例),分析各组间缺损创面修复和骨折愈合的情况,以及预防创伤后“二次打击”的效果。(3)随机筛选出94例伴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分析两组间“首次打击”和“二次打击”指标的差异和同MODS和预后的关联。结果:动物实验:(1)正常PtO2平均为5.79±0.50 Kpa,创面PtO2平均为3.06±1.20 Kpa,负压组PtO2较常规组和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1),随着负压值的增高,同一时间点的PtO2相应降低;7 d内PtO2逐步降低,术后5 s时降为起始PtO2的80.94%。VSD敷料经吸引面积显著性缩小(P<0.01),术后5 min时缩小为原敷料面积的65.36%%。经物理负压治疗,负压组创面面积较常规组显著性缩小(P<0.01),术后7 d时缩小为起始创面面积62.82%。各组创面细菌培养均未见厌氧菌生长。(2)自30 m时间点起负压组的HIF-1αmRNA表达和VEGF含量较常规组显著性升高(P<0.01)。自1 d时间点起两组HIF-1amRNA表达和VEGF含量均开始下调,但负压组仍持续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负压组的创面VEC和NBC计数开始较常规组持续性显著性升高(P<0.05)。(3)建模后自30 m时间点起两组创面TNF-α和IL-6含量均开始升高,自1d时间点起两组创面MΦ和PMN计数均开始升高。自6d时间点起两组创面MΦ计数均开始下降,负压组的创面MΦ计数显著性高于常规组(P<0.05)。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PMN计数分别自3d和4d时间点起开始下降,负压组创面PMN计数持续低于常规组(P<0.01)。负压组创面LC计数于1d时间点时到达最峰值后持续下降且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创面TNF-α含量均于24h时间点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自1h时间点起负压组创面TNF-α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创面IL-6含量于24 h时间点达到峰值后开始持续下降。自12 h时间点起负压组创面IL-6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4)建模后两组指标含量均不同程度增高,自6 h时间点起负压组的外周血WBC计数、CRP和IL-6含量较常规组显著性降低(P<0.05);自1 d时间点起负压组的外周静脉血TNF-α含量较常规组显著性降低(P<0.01)。临床研究:(1)患者术后的生命征、尿量、实验室检查结果、挤压综合征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等评价指标在急诊VSD组及延迟VSD组分别较延迟VSD组和非VSD组显著好转(P<0.05);挤压综合征患者中研究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2)VSD组术后的创面修复速度、骨折愈合速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创面感染、脓毒症、骨筋膜室综合征、骨髓炎等评价指标的结果均显著优于非VSD组(P<0.05),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非VSD组(P<0.01)(3)研究组术后的体温、休克、酸中毒、凝血功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脓毒症、等评价指标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物实验:(1)VSD技术可显著降低创面PtO2,且未见厌氧菌生长。同时可缩小VSD敷料协助收敛创面,促进创面的修复和愈合。(2)VSD技术可通过降低创面PtO2、上调HIF-1αmRNA的表达,促进VEGF的合成,增加VEC的分化和NBC的形成,血管化有利于创面愈合。(3)VSD技术通过持续吸引造成局部负压环境,可增加MΦ的数量,减少PMN和LC的数量,并下调TNF-α和IL-6的表达,以使炎症反应局限化,避免炎症细胞聚集和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生。(4)VSD技术可通过修复创面、引流创面坏死组织和渗出液,早期降低外周血WBC计数、CRP、TNF-α和IL-6的含量,下调炎症反应,避免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临床研究:VSD技术可促进创面血管化和肉芽组织生长;可早期闭合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对预防和治疗感染、挤压综合征、MODS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

全文目录


缩略词  9-12
摘要  12-16
Abstract  16-21
前言  21-23
实验研究  23-87
  1 材料和方法  24-41
    1.1 实验动物建模和分组  24-28
    1.2 主要仪器、材料和试剂  28-30
    1.3 样本取材  30-31
    1.4 局部组织氧分压的测定  31-32
    1.5 VSD敷料面积变化的计算  32
    1.6 厌氧菌检测  32
    1.7 创面面积变化的计算  32
    1.8 创面观察  32
    1.9 HIF-1 α mRNA表达的测定  32-34
    1.10 样本BCA蛋白定量  34
    1.11 VEGF含量的测定  34-35
    1.12 切片制备和染色  35-37
    1.13 切片细胞和血管计数  37
    1.14 TNF-α含量的测定  37-38
    1.15 IL-6含量的测定  38
    1.16 WBC计数  38-40
    1.17 CRP含量的测定  40
    1.18 统计学分析  40-41
  2 结果  41-65
    2.1 不同负压值对创面局部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影响  41
    2.2 不同负压值对VSD敷料面积变化的影响  41
    2.3 负压创面治疗对创面厌氧菌感染的影响  41-45
    2.4 不同负压值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45-49
    2.5 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HIF-1α mRNA表达的变化  49
    2.6 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VEGF含量的变化  49-51
    2.7 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VEC计数的变化  51-53
    2.8 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NBC计数的变化  53
    2.9 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MΦ计数的变化  53-56
    2.10 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PMN计数的变化  56
    2.11 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LC计数的变化  56-59
    2.12 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TNF-α含量的变化  59
    2.13 负压组和常规组创面IL-6含量的变化  59-61
    2.14 负压组和常规组外周静脉血WBC计数的变化  61
    2.15 负压组和常规组外周静脉血CRP含量的变化  61-63
    2.16 负压组和常规组外周静脉血TNF-α含量的变化  63
    2.17 负压组和常规组外周静脉血IL-6含量的变化  63-65
  3 讨论  65-77
    3.1 局部血运和PtO_2  67-68
    3.2 创面闭合和表面张力  68
    3.3 厌氧菌生长  68-69
    3.4 创面修复  69
    3.5 PtO_2和HIF-1α  69-70
    3.6 VEGF和VEC  70-71
    3.7 NBC  71
    3.8 MΦ  71-72
    3.9 PMN  72
    3.10 LC  72-73
    3.11 创面TNF-α  73
    3.12 创面IL-6  73
    3.13 WBC  73-74
    3.14 CRP  74-75
    3.15 外周静脉血TNF-α  75
    3.16 外周静脉血IL-6  75-77
  4 小结  77-78
    4.1 不同负压值对兔创面氧分压和创面修复的影响  77
    4.2 负压创面治疗对兔创面氧分压和血管化的影响  77
    4.3 负压创面治疗对兔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77
    4.4 负压创面治疗对兔创伤模型炎症指标变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77-78
  5 参考文献  78-87
临床研究  87-110
  1 急诊负压封闭引流术防治挤压综合征  87-95
    摘要  87
    1.1 临床资料与方法  87-89
    1.2 结果  89-91
    1.3 讨论  91-93
    1.4 参考文献  93-95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GustiloⅢ型骨折  95-103
    摘要  95-96
    2.1 临床资料与方法  96-97
    2.2 结果  97-99
    2.3 讨论  99-101
    2.4 参考文献  101-103
  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防治MODS中的应用  103-110
    摘要  103
    3.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03-105
    3.2 结果  105-106
    3.3 讨论  106-108
    3.4 参考文献  108-110
临床病例报道 两例特殊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  110-118
  一、发展历史  110
  二、应用现状  110-111
  三、小结  111
  四、特殊病例  111-116
  参考文献  116-118
综述  118-141
  1 外科引流的发展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材料简介  118-122
    正文  118-121
    参考文献  121-122
  2 创面治疗的新理念——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122-130
    正文  122-126
    参考文献  126-130
  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各类创面的应用  130-141
    正文  130-135
    参考文献  135-141
全文总结  141-142
附录  142-145
  1 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项目简介  142-143
  2 个人简介  143-145
致谢  145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3. 苏钟猪TLR4基因多态性及编码区C1027A功能分析,S828
  4.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5.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6. p38MAPK抑制剂CBS3830对糖尿病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87.1
  7. 维生素A和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及Th1/Th2平衡的影响,R725.6
  8.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局部氧疗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R644
  10. RNAi技术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R725.6
  11. 大承气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R285.5
  12. 腑安汤对小鼠术后肠麻痹的作用及肥大细胞相关机制,R285.5
  13.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14.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15. 冠心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及相关性研究,R541.4
  16. 心肌梗死后hRAMP1修饰MSCs移植对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R542.22
  17. 过敏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R554.6
  18. 体内特异性阻断白介素17在BALB/c小鼠已建立哮喘模型中作用的研究,R562.25
  19.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R563.1
  20.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21. GM-CSF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R64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