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参芪地黄汤合生脉散治疗慢性肾衰竭心肾气阴两虚证临床观察

作 者: 林伟刚
导 师: 聂莉芳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参芪地黄汤合生脉散 慢性肾衰竭 心肾气阴两虚证 临床观察
分类号: R27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合生脉散治疗慢性肾衰竭心肾气阴两虚证的疗效,为慢性肾衰竭气阴两虚证辨证论治的进一步细化研究提供初步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共得到治疗组病例26例;收集同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共得到对照组病例29例。治疗组予参芪地黄汤合生脉散配合必要的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单纯的西医基础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在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7例,稳定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稳定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41%。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其证候积分经统计学处理,经t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主要症状比较:治疗后,对于心悸、腰膝酸软、倦怠乏力三个症状,两组分别进行组内自身前后对照,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汗出症状,两组分别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肾功能比较:治疗组血肌酐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CCR有所提高,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肌酐及CCR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进行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两组血肌酐下降值及CCR提高值进行比较,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血红蛋白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其血红蛋白含量经统计学处理,经t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地黄汤合生脉散治疗慢性肾衰竭心肾气阴两虚证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在降低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均有明显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心悸、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症状方面,两组均有明显效果,疗效相当;在治疗汗出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参芪地黄汤合生脉散治疗慢性肾衰竭心肾气阴两虚证汗出症状具有独特疗效。在改善肾功能,提高肾小球率过滤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效果,且疗效相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英文缩略词表  10-12
前言  12-14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4-40
  1 中医证候学研究  14-16
  2 辨证论治研究  16-17
  3 专病专法研究  17-20
  4 专病专方研究  20-22
  5 中成药研究  22-24
  6 并发症的治疗研究  24-26
  7 中医外治法研究  26-31
  8 实验研究  31-33
  9 问题与展望  33-34
  参考文献  34-40
第二部分 参芪地黄汤合生脉散治疗慢性肾衰竭心肾气阴两虚证临床观察  40-60
  对象与方法  40-46
    1 研究对象  40-42
    2 研究方法  42-46
  结果  46-54
    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46-50
    2 疗效比较  50-54
  讨论  54-59
    1 对于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及分期的探讨  54-56
    2 慢性肾衰竭心肾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论治  56-57
    3 参芪地黄汤合生脉散治疗慢性肾衰竭心肾气阴两虚证疗效分析  57-58
    4 问题与不足  58-59
  参考文献  59-60
个人简历  60-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锌-α2-糖蛋白水平变化及与营养不良的关系分析,R692.5
  2. 不同充填技术根尖封闭性能及临床疗效观察,R781.05
  3. 慢性肾脏病患者fetuin-A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R692.5
  4. 茵陈蒿汤对腺嘌呤肾衰大鼠CTGF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R285
  5. 复方樟柳碱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R276.7
  6. 滋阴清热凉血法治疗应用激素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R259
  7. 中药消风散外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R275.9
  8. 腕踝针对肩关节周围炎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R246
  9. 补肾祛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R259
  10. 加味知柏地黄汤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R277.5
  11. 茵陈五苓散加味经结肠透析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的临床观察,R259
  12. 止泻散敷脐治疗寒湿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R272
  13. 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60例临床疗效观察,R726.8
  14. 清热散结杀胚方治疗未破损期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R714.22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系统评价,R692.5
  16. 中药结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R687.3
  17. 中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概况(口服自拟安肠消溃汤合新生灌肠汤治疗该病的11例临床观察),R574.6
  18. 和肾络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影响的研究,R285.5
  19. 从气化理论辨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R277.5
  20. 中医辩证治疗成人大骨节病127例的临床疗效观察,R274.9
  21.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2例临床观察,R274.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泌尿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