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绝经综合征古籍整理及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E_2、血管舒缩的影响

作 者: 马亮
导 师: 王宗仁;马静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月经紊乱 病因病机 中药治疗 二仙汤加味 去卵巢大鼠 雌二醇 血管舒缩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女性在绝经前后可出现除了月经紊乱外的多种症状,如潮热出汗、烦躁易怒、心烦失眠、尿频失禁等,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CD)是绝经后妇女患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绝经后女性死亡原因的30%。雌激素( estrogen,EST )与女性CD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但EST对绝经后妇女CD的防治作用尚无定论;中药对绝经后妇女CD有较好防治作用,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研究中药作用机制,对提高疗效,增进女性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医古籍中没有与绝经综合征直接对应的病名,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医妇科专家卓雨农提出“绝经前后诸证”方与之相应,但在中医典籍中,多处论述了绝经综合征相关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则方药。所以,将古籍中相关论述归纳整理,并加以总结,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医理论对女性绝经综合征的认识,而且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参阅了《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八十一难经》《金匮要略》等古籍32种,对其中与绝经综合征相关的论述摘录总结;并采用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进行干预,观察E2血管舒缩及血管结构和血脂的变化,以初步探讨该复方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绝经综合征中医古籍整理目的:整理总结中医古籍中对绝经综合征病因病机、辨证及治则方药的论述。方法:采用原文阅读的方法,对《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等历代中医妇科专著,及《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证治汇补》等综合性著作共32种中相关论著进行摘录,并加以总结。结结结果果:《黄帝内经》中对绝经综合征的相关理论阐述最为全面,涉及到肾、天癸、冲任、月经等;后世历代医家对月经紊乱的论述最多,辨证以血热、血寒、肝脾血虚、肝气郁结等多见,方药有四物汤、八珍汤、逍遥散、温经汤、安老汤、益经汤等。结论:《黄帝内经》对绝经综合征的相关阐述是后世论治的基础。绝经综合征中月经紊乱的治疗经历了从气血论治,到气血、肝脾论治,再到气血、肝脾肾论治的三个不同阶段,方药以当归散、四物汤、逍遥散等加减为主。第二部分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E2、血管舒缩的影响目的:观察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E2、血管舒缩及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56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去卵巢+二仙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去卵巢+替勃龙组(替勃龙组)。观察中药干预前、后实验大鼠体质量变化,应用无创血压测量仪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离体血管环实验观察大鼠腹主动脉舒缩功能,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腹主动脉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大鼠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各剂量组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E2水平(P<0.05),显著降低FSH、LH、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总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水平(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且中药高剂量组能使模型大鼠腹主动脉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降低,血管顺应性较好,舒缩功能得到改善,血管中平滑肌细胞较模型组清晰,组织结构排列整齐、紧密,且与替勃龙组无显著差异。各组间HDL、LD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仙汤加味能降低去卵巢大鼠体质量、血压及血脂,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及血管结构,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E2含量有关。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5-7
中文摘要  7-10
英文摘要  10-14
前言  14-16
文献回顾  16-24
  1 西医防治绝经综合征  16-20
  2 中西药防治绝经综合征  20-24
第一部分 绝经综合征中医古籍整理  24-34
  1 相关古籍论述整理  24-32
  2 结果  32-33
  3 结论  33-34
第二部分 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E 2 、血管舒缩的影响  34-53
  1 材料  34-35
  2 方法  35-42
  3 结果  42-50
  4 讨论  50-53
小结  53-55
  1.中西医古籍整理  53
  2. 动物实验  53-55
参考文献  55-64
附图  64-69
附录  69-70
个人简介及研究成果  70-71
致谢  71-72

相似论文

  1.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2. 雌激素介导ERα调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R711.71
  3. 水体中甾体雌激素水平对生物群落的毒性与生物降解特性研究分析,X171.5
  4. 17α雌二醇对APP/PS1 N2a基因转染细胞Aβ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R739.4
  5. 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SD大鼠小肠动力的影响,R965
  6. 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特点分析,R272
  7.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TGF-β1、Smad4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R285
  8. 中药+贴敷治疗对兔腰椎间盘IL-1α、IL-1β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274.9
  9.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规律研究,R255.2
  10. 寇辉教授益气化痰活血法论治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浅析,R249
  11. 曲妮妮教授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总结,R256.11
  12. 浅谈徐艳玲教授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R249
  13. 陈莹教授治疗抗心磷脂抗体所致不孕的经验总结,R271.14
  14. 头风病的一般情况调查及清心疏肝法治疗头风病的临床研究,R277.7
  15. 强筋健骨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274.9
  16. 视疲劳病因病机研究,R276.7
  17. 改良沉淀聚合法制备雌二醇分子印迹微球及其应用研究,O631.3
  18. 促孕灌注液中总黄酮促排卵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S853.7
  19. 丙戊酸镁对女性癫痫患者生殖内分泌影响的研究,R742.1
  20. 影响早期先兆流产安胎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R714.21
  21. 黄体期血清雌孕激素变化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R714.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