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学研究

作 者: 潘虎
导 师: 杨河清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学
关键词: 农民工 养老金 收入消费配比模型 养老金缺口 制度分析
分类号: F84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2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二元制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但城乡一体化的脚步从未停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涌入城市,成为了产业工人。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农民工提供的劳务是不定期和间歇的,而社会身份制度改革采用激进式的时机还未到来,农民工在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频繁流动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其养老金权益容易断裂而减损,人力资本不易持续积累。从1998年到2009年,国家出台的城镇职工和新型农民养老金政策对农民工越来越开放和优惠,现在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根据农民工形成的原因、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收入和消费特点,构建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配比模型,对农民工的养老金最优行为选择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缴费率与替代率的紧密性,相对人力资本价值和平滑消费水平,财务生命周期和无忧生存年龄曲线以及敏感性指标等四个方面考察农民工的养老金水平。经过对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养老金对比分析可以得出,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转移暂行办法》,制度的公平性、可及性和权益携带性都大大增强了,把农民工纳入其中可以对其形成稳定的养老预期,有利于实现农民工身份转变;有利于农民工通过教育投入、培训投入、技能投入增加劳动收入,从而提升城市生活能力;有利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升值,并在城市养老形成强大的消费能力拉动内需;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经过对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养老保障的目的,虽然养老金和一生的平滑消费水平比从未离开过农村的居民有所提高,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同时,分析也发现,农民工要真正实现社会身份转变,在城市退休养老还需要依赖国家制定更加灵活的缴费和领取方式,出台户籍、住房、教育、税收、消费补贴等配套政策,加大文化提升与身份认同培训与宣传等等,政府必须面对庞大的政策执行成本的挑战。因此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的易变性依然较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10-32
  1.1 研究的来源  10-12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9
    1.2.1 养老金政治理论  12-15
    1.2.2 养老金经济理论  15-19
      1.2.2.1 福利经济学  15-16
      1.2.2.2 人力资本溢出理论  16
      1.2.2.3 生命周期理论  16-17
      1.2.2.4 代际转移和世代交叠理论  17-19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9-24
    1.3.1 国外  20
    1.3.2 国内  20-24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4-30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4-28
    1.4.2 研究的方法  28-30
  1.5 创新与不足  30-32
第二章 中国农民工养老金制度背景及形成的原因  32-68
  2.1 概念界定  32-44
    2.1.1 农民工  32-34
    2.1.2 二代农民工  34-36
    2.1.3 养老金及养老金制度  36-44
      2.1.3.1 养老模式  37-38
      2.1.3.2 待遇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  38-39
      2.1.3.3 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  39-42
      2.1.3.4 养老金制度的种类  42-44
  2.2 农民工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44-65
    2.2.1 农民工形成的经济原因  44-50
    2.2.2 农民工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50-55
    2.2.3 农民工的贡献及发展趋势  55-58
      2.2.3.1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55-57
      2.2.3.2 农民工的发展趋势  57-58
    2.2.4 农民工收入及消费特征  58-65
  2.3 农民工养老金需求的紧迫性  65-68
第三章 对几个典型城市已有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评价与分析  68-92
  3.1 农民工养老金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68-71
  3.2 对几个典型城市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背景分析  71-74
  3.3 上海模式  74-75
  3.4 北京模式  75-80
  3.5 广东和深圳模式  80-82
  3.6 综合评价与分析  82-92
    3.6.1 三种模式的比较  82-85
    3.6.2 农民工退保的原因分析  85-92
第四章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92-113
  4.1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消费配比模型  93-99
    4.1.1 参数设定  94
    4.1.2 养老金需求测算  94-96
    4.1.3 养老金供给测算  96-98
    4.1.4 养老金缺口  98-99
  4.2 缴费率与替代率紧密性对比分析  99-104
  4.3 相对人力资本价值与平滑消费线对比分析  104-109
  4.4 无忧生存年龄对比分析  109-113
第五章 对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的综合评价  113-131
  5.1 敏感性指标分析  113-118
    5.1.1 通货膨胀率和收入增长率  113-115
    5.1.2 消费增长率  115-116
    5.1.3 工作年限和预期寿命  116-118
    5.1.4 指标综合分析  118
  5.2 制度公平性综合评价  118-131
    5.2.1 可及性分析  119-123
    5.2.2 公平性分析  123-131
第六章 农民工参与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学对比分析  131-152
  6.1 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的背景  131-136
    6.1.1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131-133
    6.1.2 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  133-136
  6.2 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  136-144
    6.2.1 家庭养老  139
    6.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139-143
      6.2.2.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的主要内容  140-142
      6.2.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结构与性质  142-143
    6.2.3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43-144
  6.3 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的收入消费配比模型  144-150
    6.3.1 参数设定  144-145
    6.3.2 养老金总需求测算  145-146
    6.3.3 养老金总供给测算  146-149
    6.3.4 养老金缺口  149-150
  6.4 领取待遇分析  150-152
第七章 结论  152-155
  7.1 研究总结  152-153
  7.2 研究展望  153-155
参考文献  155-166
  国外  155-157
  国内  157-166
附录  166-172
  附件A 图目录  166-167
  附件B 表目录  167-169
  附件C 中国现行的农民工养老金制度一览表  169-172
致谢  172-173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173
  个人简历  173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73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3.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4.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5.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6.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7.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8.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9.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0.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11.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12.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13. 和谐社会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路径研究,G521
  14.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15.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16.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7.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研究,G249.2
  18.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分析,D412.6
  19. 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412.6
  20.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F279.2
  21. 新时期劳动关系中农民工不作为问题研究,D41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保险 > 中国保险业 > 各种类型保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