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政党变革研究

作 者: 程玉红
导 师: 王长江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党的建设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网络政治参与 政党政治 政党变革 中国共产党
分类号: D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8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发展和政党变革是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革命浪潮冲撞之下,公民控制公共权力以及支配社会公共利益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实现途径多样化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政党变革是不可逆转的、不可抗拒的、不可消除的客观现象。二战后的任何一个政党,都存在着技术变化、人口变化、快速的政治生态变化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内在的不一致和相互冲突的意识形态所导致的变革。研究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政党变革是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诸多问题的迫切要求,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本论文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比较分析、网络调研等方法,从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新现象入手,结合网络时代民主政治沟通渠道现实状况,透视网络时代政党变革的挑战与机遇,探究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变革的特征与原则以及政党组织与政党意识形态变革的动态与措施。论文由导言、正文五章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导言部分:包括研究问题的缘起、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政党面临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新现象。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新现象表现为网络参政与体制外政治参与。在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信息与通信技术不断革新带来的新变化。网络参政构成新的政治沟通渠道。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表现为既有的体制内政治参与渠道不能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诉求,越来越多的政治参与走向互联网络,并对现实政治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空间与体制视角审视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新现象,分析比较得出政治参与空间差异以及体制内外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些矛盾形成的深层原因在于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渗透及其普世化。第二章,在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变革面临着的挑战与机遇。政党是历史的客观的政治现象,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对于政党含义以及政党变革的理解有所不同。政党是代表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的有着共同政治意愿的获取政治权力或参与政治权力的政治组织。政党变革是政党组织自身的改造。西方政党变革理论研究指出了西方社会政党调适的重要性,我国学者研究指出政党现代化之路。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全世界许多政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政党变革的挑战来自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渠道、社会群众基础、政党组织结构及其意识形态诸方面的嬗变。政党积极应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则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新机遇。第三章,政党在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变革出现的特征、原则与目标。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变革的特征是政党为何变革以及怎么样变革等政党变革过程中的形态提炼与概括。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变革的原则是政党变革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尺度。这些特征和原则也是政党、社会、国家三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发展要求。政党变革显然是有目标的,目标是网络时代政党变革的重要指向标。第四章,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的政党组织不断进行革新。网络时代政党组织结构、组织原则、组织方式与领导体制等受到政治参与发展的强烈影响,客观发展要求政党组织进行自我革新。政党组织形态的发展演变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从精英型政党走向群众型政党组织形态各异,网络时代出现了网络党、媒体党、问题党等新型组织形态。政党组织形态出现的这些变化需要政党顺应时代潮流采取积极措施,重新定位政党的组织性质,扩大政党组织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调整组织结构,革新组织方式及其体制。第五章,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意识形态变革。政党意识形态反映人们对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与主张,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和发展的观念和原则。网络时代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变化、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政党意识形态出现中间化、弱化态势。政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推进政党意识形态的建设,适时变革。政党意识形态变革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既要体现网络时代特征,也要不断开拓创新。结语部分简要地阐述了本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3
导言  13-35
  一、研究的缘起  13-16
  二、概念的界定  16-22
    (一) 网络时代  16-20
    (二) 政治参与  20-22
  三、研究现状综述  22-29
    (一)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22-25
    (二) 国内研究述评  25-29
  四、研究的思路  29-34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29-32
    (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  32-33
    (三) 研究的重点、难点  33
    (四) 研究创新之处  33-34
  五、研究方法  34-35
第一章 政党面临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新现象  35-60
  第一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新现象  35-46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与涵义  35-38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38-43
    三、网络政治参与的形态  43-46
  第二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现状透视  46-55
    一、空间视角下的政治沟通渠道  46-50
    二、体制视角下的政治沟通渠道  50-53
    三、网络时代我国政治参与新情况  53-55
  第三节 网络时代民主政治理念的渗透以及普世化  55-60
    一、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  55-58
    二、网络时代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渗透以及普世化  58-60
第二章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变革的挑战与机遇  60-84
  第一节 政党变革的理论梳理与研究分析  60-73
    一、政党与政党变革含义  60-65
    二、西方政党变革的理论梳理与研究分析  65-69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变革的研究分析  69-73
  第二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新发展对政党变革的挑战  73-79
    一、为什么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新趋势对政党变革提出挑战  73-75
    二、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新趋势从哪些方面影响着政党变革  75-78
    三、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的多重挑战  78-79
  第三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新趋势是政党变革的新机遇  79-84
    一、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提供给政党获取合法性资源新渠道  79-80
    二、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新发展提供给政党活动的新思路  80
    三、网络发展提供给政党组织革新与意识形态变革的新机遇  80-81
    四、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机遇  81-84
第三章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变革的主要特征、原则和目标  84-104
  第一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变革的主要特征  84-92
    一、政党变革的网络化特征  84-87
    二、政党变革的信息化特征  87-89
    三、政党变革的全球化特征  89-90
    四、政党变革的民主化特征  90-92
  第二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变革的主要原则  92-95
    一、政党变革要遵循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  92-93
    二、政党变革要遵循不断创新的原则  93-94
    三、政党变革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  94-95
  第三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变革的主要目标  95-104
    一、执政是政党变革的首要目标  95-97
    二、政党认同是政党变革的主要目标  97-100
    三、合法性是政党变革的重要目标  100-102
    四、政党变革的其它目标  102-104
第四章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的组织革新  104-124
  第一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组织的变化  104-109
    一、网络时代政党组织结构的变化  104-107
    二、网络时代政党组织原则的变化  107-108
    三、网络时代政党组织方式和领导体制的变化  108-109
  第二节 政党组织形态变迁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新趋势  109-117
    一、政党组织形态的历史回顾  109-113
    二、网络时代政党组织形态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113-117
  第三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组织革新的途径  117-124
    一、重新定位政党组织的性质扩大政党组织的社会基础  117-118
    二、调整政党组织结构顺应时代发展  118-120
    三、积极主动地革新政党组织方式  120-124
第五章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的意识形态变革  124-151
  第一节 网络时代政治政党意识形态的变化  124-139
    一、意识形态观点的争论与概念界定  124-130
    二、政党意识形态概念及其特点  130-135
    三、网络时代政党意识形态的变化  135-139
  第二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意识形态的变化态势  139-144
    一、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  139-142
    二、政党意识形态的弱化态势  142-144
  第三节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政党意识形态变革的措施  144-151
    一、政党意识形态变革既要遵循原则又要开拓创新  144-146
    二、政党意识形态变革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  146-148
    三、政党意识形态要积极运用新的传播方式与方法  148-151
结语  151-154
附录  154-204
参考文献  204-222
后记  222-224

相似论文

  1.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2.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4.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5.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6.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7.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8. 网络政治参与分析,D621.5
  9. 纸媒介与数字媒介比较研究,G206
  10.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11. 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239
  1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13. 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D26
  14.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实践,D261
  15. 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政治合作研究,K827
  16.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建设研究,D262.11
  17.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创新研究,D267.6
  18. 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评述之嬗变研究,K261.1
  19. 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K265
  20. 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分析,D630;G206
  21. “民主新路”何以可能,D6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党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