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华北驼绒藜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作 者: 卢立娜
导 师: 李青丰
学 校: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专 业: 草业科学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花器官发育 开花物候 花粉和柱头 传粉 种子形成与发育 结实格局
分类号: S54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华北驼绒藜是优良的牧草和生态建设资源,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草场改良和沙漠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其生殖生物学特性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其花器官发育开花物候、花部特性、传粉生物学、种子形成和发育、结实格局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偶见十字交叉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蓼型胚囊。除有些花药发育后期绒毡层提早解体,产生空花粉外未见异常现象。空花粉的比率较小,不是胚胎败育及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2)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开花物候比较稳定,雄花8月初始花,花期18~22d,雌花8月中旬始花,花期15~18d。雌、雄单花开花平均持续时间为4~5d。居群内同一植株雌、雄花花期不遇,减少了同株授粉的比例。雌、雄花序呈现为单峰连续集中开花式样;雌、雄花始花时间与花期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开花数目与花期长度则为显著正相关。(3)在栽培地呼和浩特地区花粉最高活力为82.54%~94%,花粉平均寿命为6~7d;柱头可授期为柱头露出后6~9d,最佳授粉时间是花后6~7d。花粉和柱头的生殖力均较高,不存在生殖障碍。无无融合生殖现象,其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近交(自交)亲和。在具有异株授粉优势下,保留同株授粉方式,这对野生退化群落的种群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在内蒙古中部地区8月初开始传粉,传粉期历时18~21d。花粉流通量平均为8542粒/cm3·d,传粉全历程和传粉日进程均具有尖峰态散布的特点,具明显的风媒传粉特征。花粉流通量与风速、温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具有爆发性传粉现象,是规避恶劣环境的传粉机制。自然状态下传粉效率较高,异株授粉花粉管生长速度较同株授粉快,两种授粉方式花粉萌发率均较高,大部分花粉管也能生长到子房上部。(5)胚胎发生类型为藜型,胚乳发育为核型,有些球形原胚后期不进行子叶的分化,此种异常发育是种子败育的一个原因。原胚时期胚发育所需营养物质主要由胚柄转移的多糖提供;分化胚时期所需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胚乳的营养主要来源于珠柄转移的多糖,部分来源于宿存助细胞和珠被细胞积累的多糖。干物质积累在花后36d趋于平稳,此时收获种子可减少落粒损失,对种子质量影响也较小。种子成熟后存在一个月的后熟。收获后35d进行发芽试验,在2h内已有少量种子萌发,14h全部萌发完毕。(6)4龄植株结实率及种子千粒重均高于8龄。结实与花的分化时间及花在花序上的位置有关,早分化的花发育的种子较重;始花期和在冠层下部种子由于花粉量限制结实率较低。自然条件下,花/果转化率较低,且具选择性败育现象。在栽培地呼和浩特地区结实存在资源和花粉限制。通过对植株进行适当的修剪、疏枝等自身的资源调控和施肥处理可以提高结实率和种子千粒重。喷施微量元素肥料种子活力下降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不利于种子的贮藏;施氮、钾肥利于种子的贮藏。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5
1 引言  15-36
  1.1 被子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15-30
    1.1.1 花器官发育与雌、雄性败育研究  15-17
    1.1.2 开花物候学研究  17-20
    1.1.3 繁育系统研究  20-22
    1.1.4 传粉生物学研究  22-25
    1.1.5 种子形成  25-28
    1.1.6 结实格局  28-30
  1.2 驼绒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30-34
    1.2.1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31
    1.2.2 成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31
    1.2.3 种子发育研究  31-33
    1.2.4 抗性研究  33-34
    1.2.5 栽培技术研究  34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34-36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4-36
    1.3.2 研究内容  36
2 花器官的分化与发育  36-45
  2.1 材料和方法  36-37
    2.1.1 研究区概况  36-37
    2.1.2 材料和方法  37
  2.2 结果与分析  37-39
    2.2.1 花药壁的发育  37-38
    2.2.2 小孢子的发生  38
    2.2.3 雄配子体的发育  38-39
    2.2.4 大孢子的发生  39
    2.2.5 雌配子体的发育  39
  2.3 讨论  39-40
    2.3.1 绒毡层细胞的形态和活动  39-40
    2.3.2 空花粉粒现象  40
  2.4 小结  40-45
3 开花物候学研究  45-52
  3.1 材料和方法  45-46
    3.1.1 花的形态学特征观察  45
    3.1.2 单花和单花序物候观察  45
    3.1.3 个体和种群水平物候观察  45-46
    3.1.4 数据分析  46
  3.2 结果与分析  46-51
    3.2.1 花的形态学特征  46
    3.2.2 单花物候特点  46-47
    3.2.3 枝条水平的开花物候特点  47-50
    3.2.4 个体和种群开花物候特点  50-51
  3.3 讨论  51-52
    3.3.1 居群开花物候特点及其生殖对策  51-52
    3.3.2 始花日期、开花持续时间、开花数目之间的相关性  52
  3.4 小结  52
4 花粉和柱头的生物学特性  52-63
  4.1 材料与方法  53-54
    4.1.1 花粉粒大小的测定  53
    4.1.2 花粉活力测定  53
    4.1.3 贮藏花粉寿命的测定  53
    4.1.4 柱头可授性与最佳授粉时间的测定  53-54
    4.1.5 推算花粉和胚珠比(P/0 值)  54
    4.1.6 人工套袋授粉试验  54
  4.2 结果与分析  54-59
    4.2.1 花粉粒大小  54
    4.2.2 花粉活力和寿命  54-56
    4.2.3 柱头生物学特性  56-58
    4.2.4 花粉和胚珠比(P/0 值)  58
    4.2.5 人工套袋授粉试验  58-59
  4.3 讨论  59-62
    4.3.1 花粉活力  59-60
    4.3.2 花粉的贮藏  60
    4.3.3 柱头可授性与最佳授粉时间  60-61
    4.3.4 繁育系统  61
    4.3.5 生殖补偿机制  61-62
    4.3.6 异交机制  62
  4.4 小结  62-63
5 传粉生物学研究  63-77
  5.1 材料和方法  63-64
    5.1.1 花粉密度测定  63
    5.1.2 短距离传播  63-64
    5.1.3 柱头花粉数的测定  64
    5.1.4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状况的荧光观察  64
  5.2 结果与分析  64-71
    5.2.1 传粉全历程  64-65
    5.2.2 传粉日进程  65-68
    5.2.3 花粉的空间分布特点  68-69
    5.2.4 短距离传播  69-70
    5.2.5 自然状态下传粉效率  70
    5.2.6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  70-71
  5.3 讨论  71-74
    5.3.1 花部综合特征对风媒传粉的适应  71-72
    5.3.2 风媒传粉特性及影响因素  72-73
    5.3.3 传粉物候期的形成及对环境的适应  73
    5.3.4 传粉距离及人工种群建植  73
    5.3.5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  73-74
  5.4 小结  74-77
6 种子形成与发育  77-90
  6.1 材料和方法  77-78
    6.1.1 胚胎发育  77
    6.1.2 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及萌发特性的测定  77-78
    6.1.3 种子休眠和快速萌发的测定  78
  6.2 结果与分析  78-83
    6.2.1 种子的形成  78-80
    6.2.2 种子的生理变化  80-81
    6.2.3 种子休眠特性  81-82
    6.2.4 种子快速萌发特性  82-83
  6.3 讨论  83-86
    6.3.1 胚胎发育异常现象  83
    6.3.2 胚的营养来源  83-84
    6.3.3 胚乳的营养来源  84
    6.3.4 胚胎发育与种子活力变化的相关性  84-85
    6.3.5 适宜收获时间的确定  85
    6.3.6 种子休眠的生态适应性  85-86
    6.3.7 种子快速萌发的生态适应性  86
  6.4 小结  86-90
7 结实格局及结实的限制因素  90-115
  7.1 材料和方法  90-93
    7.1.1 主枝不同部位结实特性  90
    7.1.2 一级侧枝不同部位结实特性  90-91
    7.1.3 群体水平垂直方向的结实特性  91
    7.1.4 不同花期开花结实的结实特性  91
    7.1.5 疏花处理  91
    7.1.6 修剪处理  91
    7.1.7 疏枝(密度)处理  91
    7.1.8 补充授粉  91-92
    7.1.9 大量元素处理  92
    7.1.10 微量元素处理  92
    7.1.11 数据处理  92-93
  7.2 结果与分析  93-108
    7.2.1 主枝不同部位结实特性  93
    7.2.2 一级侧枝不同部位结实特性  93-94
    7.2.3 群体水平垂直方向结实特性  94
    7.2.4 不同花期结实特性  94-96
    7.2.5 疏花对结实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96-97
    7.2.6 修剪对结实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97-99
    7.2.7 疏枝对结实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99-100
    7.2.8 补充授粉对结实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100-102
    7.2.9 大量元素对结实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102-104
    7.2.10 喷施微肥对结实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104-105
    7.2.11 种子的寿命  105-108
  7.3 讨论  108-114
    7.3.1 不同生长年限结实特性  108
    7.3.2 相同生长年限结实特性  108-110
    7.3.3 选择性败育现象  110-111
    7.3.4 花多果少的进化机制  111
    7.3.5 生殖补偿效应  111-112
    7.3.6 结实的花粉限制  112-113
    7.3.7 外配营养对结实和种子质量的影响  113-114
    7.3.8 施肥对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  114
  7.4 小结  114-115
8 结论及展望  115-119
  8.1 结论  115-117
  8.2 展望  117-119
致谢  119-120
参考文献  120-139
作者简介  139

相似论文

  1. 水稻多雌蕊突变体dcr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S511
  2. 蒙古沙冬青的花粉呈现时序及花序内性分配的变化,S793.9
  3. 油茶的传粉生物学研究,S794.4
  4. 紫萼(Hosta ventricosa)开花物候与两性适合度的关系,Q948.1
  5. 大喇叭杜鹃繁殖生物学研究,S685.21
  6. 川白芷氮磷钾配施、苗期抗旱性与传粉生物学研究,S567.239
  7. 峨眉黄连生物学特性与生药学研究,R282
  8. 添加剂对5种灌木类饲用植物青贮效果的影响,S816
  9. 水分、盐分和温度对几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S793.9
  10. 异子蓬二型种子的繁殖对策研究,Q948
  11. 新疆紫草繁殖生态学研究,Q948
  12. 小峰熊蜂的生物学及传粉生态学研究,S897.3
  13. 百子莲繁殖生物学研究,S682.3
  14. 两份水稻花器官突变体的解剖结构观察、性状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S511.01
  15. 木兰属生殖生物学研究及系统演化表征探析,Q941
  16. 内共生菌Wolbachia对Ficus hispida榕小蜂线粒体基因的影响,Q963
  17. 湖北麦冬资源品质与不育机理研究,S567.232
  18. 胡枝子传粉生物学及分子标记应用的研究,S541.5
  19. 沙芥与斧形沙芥生理生态适应性及生殖生物学研究,Q945
  20. 睡莲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S682.3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饲料作物、牧草 > 其他饲料作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