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湖北麦冬资源品质与不育机理研究

作 者: 周群
导 师: 陈家春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湖北麦冬 传粉生物学 染色体核型 减数分裂 花药培养 不育机理 生药学
分类号: S567.2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r.var.prolifera Y.T.Ma是中药“山麦冬”的主要基原植物,药用其块根,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它是常用中药麦冬的主流品种和湖北省的道地药材。湖北麦冬开花不结实,在种植生产中只能行无性繁殖。由于长期无性繁殖,种质呈明显的退化趋势,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本文利用本草学、植物形态学、细胞生物学、植物胚胎学、生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对湖北麦冬的资源品质与不育机理进行研究,为优化种质及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对于提高湖北麦冬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湖北麦冬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湖北麦冬的本草学、生药学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研究。本草学考证结果表明,麦冬药用历史悠久,而宋代《图经本草》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收载的“随州麦门冬”似山麦冬(Liriope)属植物,其形态、产地与现今药用的湖北麦冬基本一致。对湖北襄樊GAP基地生产的湖北麦冬进行生药学研究,补充和完善了湖北麦冬的品种鉴别标准。结果表明,湖北麦冬与其它麦冬来源植物在形态学及细胞学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可以通过花丝是否明显,花药锐头或钝头,子房的位置,地下走茎的有无,花葶长度及花序在花后是否长叶簇或小苗等形态学特征将麦冬、湖北麦冬、山麦冬和短葶山麦冬区别开来。根据块根横切面韧皮部束数目的多少易于区别麦冬和湖北麦冬。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首次从DNA水平检测和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处理的湖北麦冬、山麦冬、恩施产麦冬、杭麦冬和川麦冬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用SPSS软件对扩增片断的相关性进行聚类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扩增条带清晰、稳定、重现性好和多态性明显的引物,10个引物共扩增出7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8个,占总扩增条带的77.3%。湖北麦冬不同栽培条件和组织培养植株的相关系数均接近1。湖北麦冬与山麦冬的相关系数在0.74~0.88之间。麦冬(杭麦冬和川麦冬)与湖北麦冬和与山麦冬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66和0.48~0.69。杭麦冬与川麦冬的相关系数为0.74。不同的山麦冬样品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结果表明,22种麦冬类药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组织培养和栽培措施对遗传关系影响不大。但产于不同地区(四川、杭州、湖北恩施)的麦冬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2湖北麦冬的传粉生物学及交配系统与其不育的关系研究。考察了湖北麦冬花的形态特征、花期、花粉与胚珠比、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传粉媒介,结果表明湖北麦冬花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单花花期1 d,09:20左右开花,16:30左右关闭。自然状态下不存在风媒花粉流,为虫媒传粉。单花花期内柱头都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开花后1~2 h为可授期。花粉计数为25 778±9 682,花期内散播出的花粉没有活力。湖北麦冬花粉的畸形率为95.55%(2 066个)。湖北麦冬花粉与胚珠比Np/No为4 296±1 614,为专性异交(Obligate xenogamy)的交配系统。结论:花粉畸形率高无活力且花粉数相对稀少,为湖北麦冬不育的生殖生物学原因。3湖北麦冬染色体核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麦冬为三倍体植物,其核型公式为2n=3x=54=30m+24sm(1SAT),遗传进化上属2B型。一般认为,三倍体具有自然不育性,提示湖北麦冬“花而不实”可能是其三倍体所致。湖北麦冬核型为首次报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湖北麦冬不应为山麦冬的变种,而应为两个种的观点。另外,本研究推测三倍体湖北麦冬的来源可能是二倍体与四倍体自然杂交后形成的。结论:染色体核型为三倍体是湖北麦冬不育的细胞遗传学原因。4湖北麦冬花粉发育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采用石蜡制片显微镜下观察湖北麦冬花药和花粉发育过程,常规压片显微镜下观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湖北麦冬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异常行为多表现为:中期出现单个染色体游离在纺锤体外面,在后期出现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在末期出现单个染色体游离在细胞核外形成微核的现象。花粉发育异常,产生大量畸形花粉。花药绒毡层在减数分裂早期已大部分解体退化,绒毡层细胞液泡化膨大,单核小孢子败育,花粉粒畸形。少数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结论:减数分裂过程中高频率的染色体异常行为是引起小孢子的败育,从而导致湖北麦冬不育的原因。这些异常现象也支持湖北麦冬为三倍体植物的观点。绒毡层发育异常和提前退化是湖北麦冬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5采用湖北麦冬的花药为外植体离体培养再生植株。以湖北麦冬花药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常规压片通过显微镜进行再生植株染色体的计数分析。结果表明,MS+2,4-D 1.0mg·L-1+KT 2.0 mg·L-1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41.07%。MS+6-BA 1.5~2.0 mg·L-1+NAA 0.1~0.3 mg·L-1适于不定芽的诱导,不定芽转入附加NAA 0.1~0.3 mg·L-1的1/2 MS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后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再生植株为体细胞起源。4℃低温预处理对湖北麦冬花药培养的影响不显著。湖北麦冬种子和芽经该体系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并可获得再生植株。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湖北麦冬花药培养体系和快速繁殖途径。为进一步采用细胞和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湖北麦冬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7-10
Abstract  10-13
前言  13-16
第一章 湖北麦冬的资源品质研究  16-43
  1. 中药麦冬的本草考证  17-20
    1.1 名称考证  18-19
    1.2 品种及产地考证  19-20
  2 湖北麦冬的药用资源调查  20-22
    2.1 药用品种现状  20-21
    2.2 生态环境  21-22
  3. 湖北麦冬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22-28
    3.1 材料与方法  22-23
    3.2 结果与分析  23-27
    3.3 讨论  27-28
  4. RAPD分子标记鉴定研究  28-43
    4.1 材料与方法  28-31
    4.2 结果与分析  31-39
    4.3 讨论  39-43
第二章 湖北麦冬传粉生物学和交配系统的研究  43-57
  1. 材料与方法  43-46
    1.1 实验材料及实验地点  43-44
    1.2 试剂及配制  44
    1.3 方法  44-46
  2. 结果与分析  46-55
    2.1 花部形态特征  46-51
    2.2 花期  51-52
    2.3 花粉活力与畸形率  52
    2.4 柱头可授性的检测  52
    2.5 花粉数与胚珠比  52-53
    2.6 传粉媒介及访花昆虫  53-55
  3. 讨论  55-57
    3.1 繁育系统的探讨  55
    3.2 柱头可授性及传粉媒介  55
    3.3 不育的传粉生物学原因  55-57
第三章 湖北麦冬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57-67
  1. 材料与方法  57-60
    1.1 材料  57-58
    1.2 试剂及配制  58
    1.3 方法  58-60
  2. 结果与分析  60-62
    2.1 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基数  60-61
    2.2 核型特征  61-62
  3. 讨论  62-67
    3.1 分类地位的探讨  62-63
    3.2 湖北麦冬的起源  63-64
    3.3 染色体核型与不育的关系  64
    3.4 实验方法的选择  64-66
    3.5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66-67
第四章 湖北麦冬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发育  67-83
  1. 材料与方法  67-71
    1.1 材料  67
    1.2 试剂及配制  67-68
    1.3 方法  68-71
  2. 结果分析  71-76
    2.1 小孢子母细胞的发生及发育  71-72
    2.2 花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  72-75
    2.3 花粉(雄配子体)的发育  75-76
  3. 讨论  76-83
    3.1 关于减数分裂过程  76-77
    3.2 花粉发育及成熟花粉的类型  77-79
    3.3 花粉发育的同步性  79-80
    3.4 绒毡层细胞发育与花粉败育  80-81
    3.5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81-83
第五章 湖北麦冬花药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的获得  83-94
  1. 材料与方法  83-89
    1.1 材料  83-84
    1.2 试剂及配制  84-86
    1.3 方法  86-89
  2. 结果与分析  89-92
    2.1 激素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89
    2.2 低温预处理对诱导花药愈伤组织的影响  89-90
    2.3 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再生植株的获得  90
    2.4 花药培养所得再生植株的细胞学分析  90-91
    2.5 组培苗的移栽  91
    2.6 芽培养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获得  91
    2.7 种子培养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获得  91-92
  3. 讨论  92-94
    3.1 小孢子时期对花药培养的影响  92
    3.2 影响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因素  92-93
    3.3 植物再生体系的建立  93
    3.4 体胚的讨论  93-94
结论与创新性  94-96
参考文献  96-102
综述  102-124
致谢  124-125
附录  125-126

相似论文

  1. 四倍体菊花脑的离体诱导及其育种利用研究,S636.9
  2. 蒿属五个物种的细胞遗传及分子细胞遗传特性研究,S682.11
  3. 组蛋白H2A变异体在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S865.13
  4. 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与同源四倍体创制研究,S631.1
  5. 866例次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R733.7
  6. 中国淡水涡虫分类及核型研究(Ⅺ),X174
  7. 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AZF基因微缺失分析,R698.2
  8. 组蛋白H2B泛素化修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Q343
  9. 多效唑应用于湖北麦冬种植的实验研究,S567.232
  10. 不结球白菜2n配子细胞遗传学研究,S634.3
  11. 广西扁柑及部分地方柑橘种质资源调查和亲缘关系分析,S666
  12. 罕见的急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临床和血液特征,R733.7
  13. 新疆裸重唇鱼染色体的核型及带型研究,Q953
  14. 新疆沙冬青生物学特性研究,Q948
  15. 油茶的传粉生物学研究,S794.4
  16. 草地早熟禾‘纳苏’幼穗分化发育与胚胎学研究,S688.4
  17. 亚洲百合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的研究,S682.29
  18. 干旱胁迫下水稻生殖发育相关分析,S511
  19. 山麦冬的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培养研究,S567.232
  20. 山东产米口袋属三种植物的生药学比较研究,R284
  21. 西河柳的生药学研究,R282.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草本 > 多年生 > 麦冬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