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吖啶类化合物电致化学发光及离子液体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作 者: 张昊
导 师: 崔华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光泽精 吖啶酯 三丙胺 三丁胺 电致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离子液体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首先综述了电致化学发光离子液体、金属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现状。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和机理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发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电致化学发光的分析应用潜力。而金属纳米材料作为纳米生物传感器中新型的建筑单元,对传感器的稳定性、重现性和灵敏度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论文一方面针对吖啶类化合物,探索其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并研究其发光规律和机理,最终将新体系作为检测手段构建纳米电致化学发光DNA传感器;另一方面合成离子液体保护的金属纳米粒子和复合纳米材料,对新材料中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与水相中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相比较,光泽精在乙醇溶液中可以得到三个新的阳极发光峰(ECL-2-4)。对所得循环伏安曲线进行微分处理,并借助于线性扫描、预电解等多种电化学手段,对多个发光峰进行表征和分析,提出了各个发光通道的反应机理。ECL-2 (-0.53 V vs. SCE)可能对应于光泽精与过氧化氢电还原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O2·-之间的发光反应;ECL-3 (0.20 Vvs. SCE)可能对应于N,N-二甲基-9,9’-双吖啶烯(DBA)电氧化产生的自由基Luc·+与溶解氧之间的发光反应;ECL-4(0.51 Vvs. SCE)则为在溶解氧存在下,自由基Luc·+去质子化产生的DBA异构体与光泽精之间的发光反应。新产生的发光峰都与自由基相关,可能因为相对于水相而言,自由基可以在乙醇相中存活更长时间;另一方面光泽精的还原产物在乙醇中有更好的溶解性,因而更容易被电氧化并诱导电致化学发光。该项研究对光泽精电致化学发光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首次发现了光泽精与三丁胺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在阳极可以产生一个新的电致化学发光峰并伴有两个肩峰。通过研究溶剂、电极材料、试剂浓度、气氛、电解质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推测ECL-1 (0.91 Vvs. SCE)和S1(0.52 V vs.SCE)对应于光泽精与TBA电氧化产物之间的发光反应,而反应所得的中间体则可进一步与光泽精发光并产生S2(1.19 V vs.SCE)。ECL-2 (0.66 Vvs. SCE)、S3(0.33 V vs.SCE)、S4(1.07 V vs.SCE)则为ECL-1、S1、S2各自的对峰,具有同样的反应机理。另外我们还研究了多种胺类化合物如三丙胺、三乙胺等与光泽精之间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发现对于脂肪胺而言,随着三级胺脂肪链长的增加,发光光强也随之增加。随着脂肪链数量的减少,发光光强表现为叔胺大于仲胺大于伯胺。该项研究为设计吖啶类发光化合物新型电致化学发光反应体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3.首次发现三丙胺可以引发吖啶酯标记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推测该过程为三丙胺电氧化后产生的自由基进攻吖啶环9位,诱导吖啶环发生多重键裂生成激发态的N-甲基吖啶酮,并最终跃迁回基态产生发光。成功将该反应作为检测体系,以“夹心法”构建新型电致化学发光DNA传感器。对基于吖啶酯/三丙胺体系构建的DNA传感器进行初步的实验条件优化后,对模板DNA链进行定量分析。最优条件下,该DNA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在5.0×10-15.mol·L~5.0×10-12 mol·L-1之间,检测限(S/N=3)为3.0×10-15mol·L-1,并且对单碱基错配、双碱基错配和完全错配DNA序列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序列产生的ECL信号明显低于完全互补配对的目标DNA序列,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该项研究在临床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4.成功地在水相中合成了羧基和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保护的金/铂纳米颗粒。当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时,可以得到较小粒径的纳米金(3.5nm)和纳米铂(2.5 nm);当柠檬酸钠作还原剂时,可以得到多种粒径的较大颗粒纳米金(23,42和98 nm)。我们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表征所得纳米粒子的形貌和表面状态,发现离子液体在保护纳米颗粒时,会使金属表面的电子云向咪唑环偏移,导致离子液体的C 1s和N 1s电子能谱发生负移。我们推测其保护机理可能有三种模型:(1)通过咪唑阳离子与金属表面负电荷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2)功能化基团与金属表面原子间的作用。(3)模型1和2两种作用力共同作用。所合成的金属纳米颗粒均可以吸附于未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之上,形成复合纳米材料。该材料的形成可能与咪唑环和碳管表面之间的阳离子-π或π-π共轭作用有关,离子液体在金属纳米颗粒和碳管之间相当于起了一个连接试剂的作用。吸附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其它的化学试剂,碳纳米管也不用经过酸化或其它处理步骤,而所得到的复合纳米材料仍然有较好的亲水能力,这种材料在催化、纳米电子学及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另外,与相同粒径柠檬酸钠保护的纳米金相比,离子液体保护的纳米金有更低的散射强度,这为进一步提高基于纳米金光散射测定DNA、氨基酸及染料的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奠定了良好基础。5.首次成功地在室温下,在水相中用化学法一步还原出离子液体保护的多晶形纳米金。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存在的情况下,用单宁酸室温下还原氯金酸,可以得到在长波处(大于600 nm)有明显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纳米金。由透射电镜照片可知,该吸收峰由金溶胶中的非球形纳米金导致。溶胶中非球形金主要由金三角片、十面体和二十面体组成。通过改变还原剂的量,可以实现对多晶形纳米金的晶形组成和尺寸进行调控。我们推测多晶形的产生跟多羟基还原剂单宁酸有关,而离子液体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对非球形纳米金的生成也有很大贡献,起到了合成模板的作用。此项工作丰富了人们对离子液体在纳米金形貌控制上的认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2
ABSTRACT  12-15
第1章 绪论  15-65
  1.1 引言  15-16
  1.2 电致化学发光概论  16-23
    1.2.1 电致化学发光基本概论  16-17
    1.2.2 电致化学发光的特点  17
    1.2.3 常见的电致化学发光体系  17-23
  1.3 离子液体概述  23-31
    1.3.1 离子液体的基本概念  23
    1.3.2 离子液体的结构和性质  23-25
    1.3.3 离子液体的应用  25-31
  1.4 纳米金属-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31-45
    1.4.1 金属纳米颗粒概述  31-37
    1.4.2 碳纳米管概述  37-39
    1.4.3 纳米金属-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39-45
  1.5 纳米电致化学发光免疫/核酸传感器概述  45-50
    1.5.1 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中的作用  45-46
    1.5.2 免疫/核酸分析概述  46-47
    1.5.3 纳米电致化学发光免疫/核酸传感器简介  47-50
  1.6 本课题的提出  50-51
  参考文献  51-65
第2章 金电极上光泽精乙醇溶液的电致化学发光机理研究  65-81
  2.1 引言  65-66
  2.2 实验部分  66-67
    2.2.1 试剂和溶液  66
    2.2.2 电致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实验仪器及相关步骤  66-67
    2.2.3 光学实验的仪器及相关步骤  67
  2.3 结果与讨论  67-76
    2.3.1 光泽精在乙醇相和水相中的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67-69
    2.3.2 不同气氛对光泽精在乙醇溶液中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影响  69-70
    2.3.3 扫描范围对发光峰的影响  70-72
    2.3.4 电解质和光泽精浓度的影响及各发光峰的光谱  72-74
    2.3.5 光泽精在乙醇相中的电化学行为  74
    2.3.6 光泽精在乙醇相中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机理探讨  74-76
  2.4 结论  76-77
  参考文献  77-81
第3章 乙醇相中光泽精与三丁胺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  81-97
  3.1 引言  81-82
  3.2 实验部分  82-83
    3.2.1 试剂和溶液  82
    3.2.2 电致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实验仪器及相关步骤  82-83
    3.2.3 光学实验的仪器及相关步骤  83
  3.3 结果与讨论  83-92
    3.3.1 乙醇相中光泽精/三丁胺体系的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83-84
    3.3.2 不同气氛对光泽精/三丁胺体系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影响  84-85
    3.3.3 电解质的影响  85
    3.3.4 电极材料的影响  85-87
    3.3.5 二甲基亚砜中光泽精/三丁胺体系的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87-88
    3.3.6 光泽精和三丁胺浓度的影响  88-90
    3.3.7 电致化学发光光谱  90
    3.3.8 光泽精和其它胺类化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90
    3.3.9 光泽精/三丁胺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机理探讨  90-92
  3.4 结论  92-93
  参考文献  93-97
第4章 基于吖啶酯/三丙胺体系的纳米电致化学发光DNA 传感器的构建  97-111
  4.1 引言  97-98
  4.2 实验部分  98-101
    4.2.1 试剂和溶液  98
    4.2.2 纳米金溶胶的合成  98-99
    4.2.3 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纳米金的制备  99
    4.2.4 吖啶酯标记的探针DNA的制备  99
    4.2.5 纳米电致化学发光DNA传感器的制作流程  99-100
    4.2.6 电致化学发光实验仪器及相关步骤  100-101
  4.3 结果与讨论  101-106
    4.3.1 吖啶酯标记的DNA传感器的发光行为  101-103
    4.3.2 DNA传感器的电化学参数优化及实验条件优化  103-105
    4.3.3 DNA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105-106
  4.4 结论  106-107
  参考文献  107-111
第5章 功能化离子液体保护的金/铂纳米颗粒及其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构建  111-131
  5.1 引言  111-112
  5.2 实验部分  112-114
    5.2.1 试剂和溶液  112
    5.2.2 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  112-113
    5.2.3 功能化离子液体保护的纳米金/铂颗粒的表征  113
    5.2.4 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  113-114
    5.2.5 复合纳米材料的亲水性实验  114
  5.3 结果与讨论  114-125
    5.3.1 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114-122
    5.3.2 金属纳米颗粒/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  122-124
    5.3.3 复合纳米材料的亲水性研究  124-125
  5.4 结论  125-126
  参考文献  126-131
第6章 室温下水相中一步法合成功能化离子液体保护的多晶形纳米金胶  131-145
  6.1 引言  131-132
  6.2 实验部分  132-133
    6.2.1 试剂和溶液  132
    6.2.2 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  132
    6.2.3 功能化离子液体保护的纳米金颗粒的表征  132-133
  6.3 结果与讨论  133-140
    6.3.1 典型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保护的多晶形金纳米颗粒  133-134
    6.3.2 不同保护试剂对纳米金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影响  134-135
    6.3.3 离子液体的量对纳米金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影响  135-136
    6.3.4 还原剂的量对纳米金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影响  136-139
    6.3.5 多晶形纳米金产生的原因  139-140
  6.4 结论  140-141
  参考文献  141-145
全文总结  145-14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147-149
致谢  149

相似论文

  1. Reline室温离子液体中锌钴和锌镍合金的电沉积研究,TQ153.1
  2. 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O626.23
  3. 含碳水化合物衍生的一价及二价咪唑盐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O621.3
  4. 碳纳米材料在痕量元素分离富集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TB383.1
  5. 离子液体预处理纤维素及再生纤维素水解研究,TQ352.1
  6. 普鲁士蓝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TB383.1
  7. 纳米包装及加工技术对茶叶保鲜品质的影响,TS272
  8. 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叔丁醇脱水反应的研究,O643.32
  9. 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 Br)对金鱼的发育毒性,X174
  10. 咪唑离子液体在溶液中的簇集和微观结构研究,O645.1
  11. 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CdSe量子点稳定性影响的研究,O649
  12. 离子液体对壳聚糖溶解性能的研究,O636.1
  13. 咪唑类离子液体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及其活度系数研究,O646
  14. Eu3+和纳米Eu2O3对人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R735.7
  15. 苯并噻唑—嘧啶核苷杂化体及吡喃酮并嘧啶双环核苷的合成研究,O626
  16. 一种离子液体对红鲤的免疫毒性,S917.4
  17.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热分析研究,O626.23
  18. 利用叔丁醇合成叔丁基苯中催化剂的选择和研究,TQ241.1
  19. 氧化铈基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及其性能研究,TB383.1
  20. 氧化钨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气敏性能研究,TB383.1
  21. 低维纳米材料的低热固相法合成与表征,TB38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