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

作 者: 曹征
导 师: 程秀生;李维安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公司治理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法律环境 上市公司 违法违规 A股市场
分类号: D922.28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9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股市建立近20年,已经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占据了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但中国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层出不穷,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蒙受巨大损失,并阻碍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本研究聚焦在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市场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规律,探讨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特征及其监管处罚的变化规律,公司治理法律环境对上市公司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外部法律环境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和约束,并为高效配置有限的监管资源提供方向性的政策建议。法律环境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环境,对引导上市公司合规运作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但从既有的研究来看,对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坏境的探讨缺乏深入的剖析。本研究提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的“四构成论”,即将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分解为立法、执法、司法、法律宣传和教育四个基本构成,并依赖15年(1994-2008)的纵向数据,以及相关调查问卷,对此进行实证分析,这有助于形成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全面而客观的整体认识。传统的监管理论认为违法违规行为是监管体制下一种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这种解释流于表面化。本研究提出中小投资者“双重身份论”,并以此解释违法违规的根本原因。广大中小投资者作为社会公众股股东在我国股票市场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以上市公司治理主体身份出现的股东,二是购买了上市公司股票这种金融产品并期望获得资本利得这一产品效用的“消费者”。从市场现实来看,二者相比较,前一种身份属性虚化,后一种身份属性更加突出。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兴加转轨”特征,控股股东普遍存在、国有股权比例较高,使得具有双重身份的广大中小投资者在与控制性大股东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为代表的内部人之间进行利益博弈时矛盾冲突性远大于协调一致性,并处于弱势地位,这是我国上市公司频发违法违规事件的重要根源。在现实应用方面,随着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不断加强,必然要求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更高的监管标准,以防范违法违规行为对投资者和市场经济稳定造成的损害。本研究通过揭示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违法违规,在主体、行业、地域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向投资者展示潜在的违法违规风险,并探索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果的制度路径,指出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的政策方向,从而为更加有效地监管股票市场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创新。本研究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依照“环境因素影响行为选择”这一逻辑展开论证。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对象、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研究创新等。第二章为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公司治理学和法律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主要有多重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控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第三章为文献综述。对违法违规现象的研究现状从法律环境、违法违规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文献及主要结论,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改进、完善的方向。第四章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违法违规的经验研究。在本部分中,首先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发生的具体市场环境是国有股权占主要比重和大股东主导的市场。随后,从历史数据中充分挖掘,找出违法违规的规律,为本研究展开监管措施改进的建议提供实证研究的支持。第五章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研究。本部分首先是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的建设和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梳理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监管的相关法律条目,并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管的立法体制、执法环境、法院的民事司法活动,以及有关法律宣传和教育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这些共同构成了本研究对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的分析框架。第六章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对违法违规的影响。研究将从法律环境的四个层面展开,分析在立法上,即文本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司法,即实操意义上的法律活动,以及法律宣传和教育对违法违规产生的影响。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部分对于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阐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和违法违规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证券市场中所体现出的特殊性,并基于本文结论,提出了若干改进上市公司治理监管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第一章 引言  13-2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13-14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14-18
  第三节 研究对象、范围和主要研究问题  18-20
  第四节 研究方法  20-22
  第五节 本研究的创新  22-23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23-26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6-31
  第一节 公司治理学  26-27
  第二节 法律经济学  27-31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49
  第一节 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原因  31-36
    一、从公司治理结构出发探讨原因  31-34
    二、从利益驱动角度分析原因  34
    三、从契约的视角研究原因  34-35
    四、从声誉机制探讨违规原因  35
    五、从盈余管理角度探讨违规动因  35-36
  第二节 违法违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36-39
  第三节 对违法违规的监管研究  39-43
  第四节 公司治理法律环境与违法违规的关系  43-49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违法违规的经验研究  49-81
  第一节 违法违规的市场环境:对中国A股市场特征的解读  49-56
  第二节 违法违规行为的历史回顾与总体状况  56-60
  第三节 违法违规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及其理论解析  60-81
    一、处理人及作出的处罚次数  60-62
    二、历年违法违规的次数  62-63
    三、违法违规上市公司的类型及各家次数  63-66
    四、主要的违法违规类型  66-73
    五、按主体来看违法违规  73-74
    六、按分行业来看违法违规  74-77
    七、按大股东性质来看违法违规  77-78
    八、从各省份来看违法违规  78-81
第五章 法律环境: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外部治理环境  81-115
  第一节 法律环境与证券市场发展  81-86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环境的总体状况  86-112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12-115
第六章 法律环境对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违法违规的影响  115-160
  第一节 公司治理法律环境的重要作用  115-116
  第二节 相关立法对违法违规的影响:实证研究之一  116-141
  第三节 监管执法对违法违规的影响:实证研究之二  141-154
  第四节 司法介入对违法违规的影响:典型案例分析  154-158
  第五节 法律宣传和教育对违法违规的影响  158-160
第七章 结论、研究展望和对策建议  160-166
  第一节 结论  160-161
  第二节 研究展望与对策建议  161-166
参考文献  166-175
致谢  175-177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77

相似论文

  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F275
  3. 医药类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F275
  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化工行业外贸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F224
  5.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6.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D922.291.91
  7. 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8.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9.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F276.6
  10. 并购异化中的会计寻租研究,F271
  11.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F276.5
  12. 中小板上市公司政府补助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F276.6
  13. 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评价研究,F832.51
  1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F830.42
  15. 控制权度量模型及计算,O211.3
  16.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研究,F832.51;F224
  17.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F275
  18. 女性董事参与度研究,D442.6;F224
  19.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实证研究,F224
  20. 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F426.21
  21. 基于VaR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有效性分析,F832.51;F2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金融法 > 证券管理法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