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过敏性休克和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研究

作 者: 高彩荣
导 师: 王英元
学 校: 山西医科大学
专 业: 法医学
关键词: 过敏性休克 法医病理学 IgE 类胰蛋白酶 P物质
分类号: D91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正在快速增长,已经成为21世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因过敏反应而致的过敏性休克或猝死在临床医学及法医学鉴定中也较为常见,据文献报道,国际上平均每年1000,000住院病人中发生致命性的过敏性休克有154例,在美国过敏性反应的死亡率高达3%。而且在法医学鉴定中因其他原因猝死者也常常被怀疑为过敏性休克死亡。因此过敏性休克猝死在法医学鉴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本教研室资料统计近年来涉及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占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的10%左右。虽然过敏性疾病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做了大量研究。但在法医学实践中,过敏性猝死尸检时仅见猝死的一般征象而无特异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法医学鉴定时要诊断过敏性休克死亡必须在排除自然性疾病、中毒及其它暴力性死亡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接触过敏原史、临床突发休克等症状才可诊断,因此给法医学鉴定带来很大困难。寻找一种客观、准确的过敏反应的诊断指标和方法便成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鉴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豚鼠和小鼠制备过敏性猝死的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测定死后不同时间过敏性猝死豚鼠血清IgEP物质含量及其在肺组织内的免疫表达;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小鼠过敏性休克后不同时间咽喉、肺、胃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ECPmRNA及P物质的表达。同时对115例免疫正常人血清和15例因过敏性休克死亡者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FEI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测定血清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和观察类胰蛋白酶、SP在相关组织中的免疫表达,以探讨SP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及类胰蛋白酶、IgE、SP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过敏性休克豚鼠、小鼠体内IgE、类胰蛋白酶和SP的变化目的测定豚鼠过敏性休克后血清IgE的含量和在肺组织中的免疫表达,并观察在死后不同时间血清IgE含量的变化规律;观察小鼠致敏前和过敏性休克后咽喉、肺和胃肠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和ECPmRNA的免疫表达;测定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清P物质的含量并观察其在咽喉、肺和胃肠组织的免疫表达。方法分别采用多人混合血清和卵白蛋白(OVA)制备豚鼠和小鼠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过敏性休克猝死的豚鼠血清IgE的含量及在死后0h、12h、24h、48h的变化规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gE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小鼠过敏性休克30min、1h、6h、24h咽喉、肺和胃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ECPmRNA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测定和观察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血清P物质的含量和在咽喉、肺及胃肠道组织中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对照组豚鼠血清IgE<1U/ml,而且在死后12、24、48 h血清IgE含量变化没有明显差异。过敏性猝死豚鼠血清IgE含量在死亡0、12、24、48h分别为13.25±4.32U/ml、15.87±4.66U/ml、12.31±3.13U/ml、14.61±5.46U/ml,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过敏性猝死豚鼠死后0、12、24、48h血清IgE含量相比无明显变化(各组之间比较P>0.05)。实验组豚鼠肺小血管壁、血管周围和肺泡壁可见IgE棕黄色染色,对照组豚鼠相应组织染色阴性。采用BI-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肺组织IgE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过敏性休克猝死各组豚鼠肺组织IgE平均密度显著增高(P<0.001),实验各组豚鼠肺组织IgE平均分布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过敏性休克猝死豚鼠血浆P物质浓度为131.01±18.93pg/μl,对照组血浆P物质浓度为87.70±7.60pg/μl,与对照组相比,猝死组血浆P物质浓度显著升高(P<0.01)。过敏性猝死豚鼠咽喉、肺、胃、结肠粘膜P物质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而对照组豚鼠相应组织中的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P<0.01)。(3)致敏后小鼠咽喉、肺、胃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ECPmRNA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在致敏后30′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4h后仍高于正常水平。咽喉ECPmRNA于致敏后30′开始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肺组织ECPmRNA在致敏后6h达到高峰;胃组织则在致敏后24h后达高峰。结论4℃下冷藏,在死后48h内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IgE含量升高可以作为过敏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客观依据。SP作为一种能够被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识别的信号物质,参与了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和发展。类胰蛋白酶mRNA在过敏性休克小鼠体内的表达高峰早于血清的类胰蛋白酶高峰,能更早地说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ECPmRNA的达峰时间较类胰蛋白酶晚,是过敏反应迟发相的重要标志。第二部分人(尸)体过敏性猝死法医病理学诊断研究目的测定免疫正常人群血清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建立正常值范围;观察已诊断为过敏性猝死的尸体血清类胰蛋白酶、IgE的含量及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在咽喉、肺和胃肠道组织的表达与非过敏性死亡者之间的差异,探讨过敏性猝死的死后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FEIA)测定115例正常人和6例过敏性休克猝死者的血清类胰蛋白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例过敏性猝死者血清IgE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15例过敏性休克猝死者的咽喉、肺、胃肠组织的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BL-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115例免疫正常人血清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最低值为0.80μg/L,最高值为8.86μg/L,算术均数为3.06μg/L,几何均数为2.69μg/L,95%分位数为6.00μg/L。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0岁以下组、21—40岁组和41—60岁组之间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而60岁以上组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 6例过敏性猝死者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分别为25.01μg/L、8.91μg/L、19.70μg/L、6.01μg/L、10.15μg/L、19.52μg/L,均高于免疫正常人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正常值;(3)测定7例过敏性猝死者血清IgE,有6例血清IgE水平高于IgE正常值(大于333U/ml),1例血清IgE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内(260.82U/ml);(4)过敏性猝死者咽喉、肺和胃肠道组织类胰蛋白酶含量升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过敏性猝死者咽喉、肺和胃肠组织的P物质PI值分别为129.839、99.2880、113.6031,而对照组分别为44.8630、39.5439、68.7888(P<0.001)。结论115例免疫正常人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的正常参考值<6.00μg/L,含量无男女性别之间差异,60岁以下无年龄差异。过敏性猝死者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及咽喉、肺和小肠组织类胰蛋白酶含量升高,过敏性猝死者咽喉、肺和胃组织的SP表达明显升高。因此说明,死后测定尸体血清IgE含量并结合血清类胰蛋白酶的测定可以确诊过敏性猝死,肺组织的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类胰蛋白酶的活性和含量,对那些失去条件检测血清中IgE和类胰蛋白酶、而又高度怀疑过敏性猝死案例的死后法医学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2
正文  12-46
  引言  12-14
  第一部分 过敏性猝死动物体内IgE、MCT和SP的变化  14-33
    材料和方法  14-19
    结果  19-26
    讨论  26-31
    小结  31-33
  第二部分 人(尸)体过敏性猝死法医病理学诊断研究  33-46
    材料和方法  33-37
    结果  37-42
    讨论  42-45
    小结  45-46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2
附图  52-67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67-68
附录  68-71
综述 过敏性休克及过敏性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现状  71-83
  正文  71-79
  参考文献  79-83
个人简介  83-85
致谢  85

相似论文

  1.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2.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3. 上吸式生物质空气气化及焦油低减技术研究,TK6
  4.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922.294
  5.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6.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7. 锅炉排烟中二氧化硫吸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X701.3
  8.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X712
  9.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10.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1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12.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13.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4.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15. 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S573.9
  16.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17. 变频调速对密集烤房流场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S572
  18.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19. 烤烟不同香型烟叶质量特点及判别分析,S572
  20. 大叶蒟抗抑郁物质基础及分析方法研究,R284.1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法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