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内经》针灸理论与概念的观念研究

作 者: 张树剑
导 师: 赵京生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内经》 针灸理论 概念 思想观念 学术史
分类号: R2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3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内经》是针灸理论成熟的标志,同时,《内经》的医学思想也是以针灸作为主要旨归的。然而,对于针灸经典理论的研究目前尚十分薄弱,尤其以及作为其基石的经典概念的系统研究更是阙如。鉴于此,本论文将《内经》经典针灸理论与概念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经典针灸理论与概念的形成观念与演变规律作出解读。本论文上篇撷取了对针灸理论构建观念关系密切的八个概念范畴作了专题微观研究,由此对针灸经典理论的构建观念与思想内涵可窥一斑。上篇第一节:考察了在经脉的形成初期古人对经脉的认识方法与古人眼中的经脉形态。认为:实体组织解剖与观察是形成经脉概念的形态基础,实证的方法在中医学早期的经脉认识方法中占重要地位,然而古人自觉地将经脉与地脉互相比附,经水概念由此形成。本节旨在澄清古人的经脉形态观,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经脉的本质。第二节:以督脉为例阐释了古人经脉命名思想。认为:督脉的初始意义并无“督率”之意,仅指脊中之脉。与督脉相类,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命名意义亦较为直观朴素,由此可以看到经典概念在一开始是直观的,感性的,而概念的向前发展,有一个意义扩充或转化的累进过程。第三节:解析了镵针的由来,并由此追溯决脉通滞的针刺治疗观念的思维来源。认为:镵系尖锐的金属器具,其主要作用有两端,医者以刺脉,农者以刺土。由于经脉与地脉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刺脉与刺土亦存在理念上的内在关联,同时,“以泻阳气”的治疗观念也与农者及时耕作以疏泄地气的观念亦相似,从而可以推论决脉通滞的治疗观念或与农耕思想有关。第四节:探讨了针刺补泻观念的思维来源。认为:损益是古代观念中互相对立而又彼此统一的概念范畴,“损有余补不足”被古人视为“天之道”,其对中医学补虚泻实的治疗思想影响甚深。第五节:追溯了导气针法的思想观念来源。认为:导气是为了治乱,治乱是社会领域内的核心范畴,但是在古人自然界、人体与社会同构同理的观念影响下,治乱被认为是针刺疗疾的重要原则,并且为之专设了导气针法。第六节:通过对守机这一概念来源的分析,阐述了针刺驱邪观念的形成与变化。认为:古代巫者驱鬼、兵家制敌与医者治疗在攻邪这一理念层面有相关性,使用的工具亦有关联,医家以针疗疾的观念或与巫、兵有涉,但是随着朴素自然观的发展,鬼祟致病的病因论渐被医家摒弃,代之为进步的六气致病说,守机也转化为有着实际临床意义的技术。第七节:对针刺候气这一重要概念的观念来源作了上溯与解读。认为:候气本指古人用律管候四时八节之气,气与风异名而同类,八节之气即八节之风,风有正邪,邪风袭于虚乡而中人,则身疾病。风之出入与舍居之所即为风穴,是腧穴的观念来源之一。针刺治疗上的候气或与此观念有关。第八节:阐述了守神这一临床观念的形成历程。认为:“神”在哲学领域与一般观念中主要有三方面的涵义:变化、法则与主宰。守神之“神”来源于神的微妙的变化这一层涵义,守神其实就是通过脉诊体察脉的状态,以此来判断血气的有余不足。同时,本节还兼及治神、守神、本神,心神、五藏神等概念的形成与涵义。本论文下篇对经典针灸理论的思想观念作了总结性论述之后,重点对医学概念、术语的意义形成与演变规律作了分析。下篇第一节:结合上篇个案研究与多个个例例证,总结叙述了经典针灸理论中的四个核心观念:经脉观念、腧穴观念、病因观念与治疗观念。第二节:进一步总结了针灸理论构建与概念形成过程中遵循的基本规律:天道。符合天道是古人几乎在一切领域内的思维起点,在医学理论的构建之始也是如此。第三节:阐述了一般观念与语汇的医学化过程以及医学概念与语汇在语境变化与历代诠释的意义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中起决定因素是医学的实践特点。由是观之,经典针灸理论与概念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与古代一般观念一脉相承,在医学理论构建与概念形成的初期,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颇深,诸多针灸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范畴如守神、守机、补泻、导气等,都与早期社会观念,尤其是自然、人体与社会同构同理这一基本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针灸理论、概念等形成之后,在医学语境中不断地被重新理解与诠释,这一过程从《内经》经典理论、概念的形成之初就已经开始,概念的语境一旦变化,意义也随之变化了,至今依然。本论文在广阔的非医背景下,较多地运用了文字学、史学、诠释学的方法,证据材料重点选取自传世非医文献,展开针灸概念的微观研究,同时对针灸理论与概念形成的思想观念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内容与角度,都有一定的创新性。本论文的价值与意义在于:第一,正确阐释针灸经典理论的需要;第二,针灸经典理论现代表达的需要;第三,针灸学术史自身发展的需要;第四,为针灸实验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8-11
ABSTRACT  11-15
绪论  15-22
  1.引语  15-16
  2.研究现状及评价  16-18
    2.1 研究回顾  16-17
    2.2 现状评价  17-18
  3.研究思路与方法  18-19
    3.1 深入广阔的人文背景  18
    3.2 充分利用非医学资料  18
    3.3 微观角度与唯实立场  18-19
    3.4 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  19
  4.研究意义  19-22
上篇 针灸理论与概念形成的观念因素  22-73
  第一节 经脉形态——经水  22-28
    1.经脉形态的认识观念  22-25
    2.比附自然的经水观念  25-26
    3.文字中的观念考查  26-27
    4.小结  27-28
  第二节 经脉命名——以督脉为例  28-32
    1.释"督"  28-29
    2.督脉释名  29-30
    3.督脉名称意义的演变  30-31
    4.小结  31-32
  第三节 决脉通滞——镵针  32-37
    1.镵、镵石,镵针  32-33
    2.农具的镵与针具的镵  33-35
    3.镵针体现的经脉思想  35-36
    4.小结  36-37
  第四节 损益——针刺补泻  37-42
    1.损益的思想  37-38
    2.损益与中医治疗思想  38-39
    3.针刺补泻观念  39-40
    4.小结  40-42
  第五节 治乱——导气  42-49
    1.治乱  42-43
    2.身国同治  43-47
    3.导气治乱  47-48
    4.小结  48-49
  第六节 驱邪——从守机说起  49-55
    1.守机  49
    2.弩机、兵家与刺法  49-50
    3.针具与兵器  50-51
    4.早期病因论  51-52
    5.驱邪的观念  52-53
    6.小结  53-55
  第七节 候气  55-67
    1.以管候气  55-57
    2.候气、望气、风占  57-59
    3.风占与九宫八风  59-60
    4.八风、八节与身形  60-64
    5.再论候气  64-66
    6.小结  66-67
  第八节 神——守神、本神、治神  67-73
    1.古代"神"的观念  67-68
    2.守神  68-69
    3.心神、本神、五藏神、治神  69-71
    4.小结  71-73
下篇 针灸理论与概念的观念再识与解析  73-93
  第一节 针灸理论概念的基本医学观念再识  73-85
    1.经脉观念——针灸理论的核心命题  73-77
    2.病因观念——针刺治疗思想的基础  77-79
    3.腧穴观念——系病因与治疗的两端  79-82
    4.治疗观念——针刺的立意与工具  82-85
  第二节 构建针灸理论的观念基点——法天  85-86
  第三节 一般观念与用语的医学化与再诠释  86-93
    1.一般观念与用语的医学吸收  86-88
    2.针灸理论与概念的再诠释  88-93
结语  93-94
参考文献及附录  94-9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8-99
后记  99-102
作者简介  102

相似论文

  1.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2. 基于逼真度的仿真系统评估研究,TP391.9
  3. 多样性密度学习算法的研究与应用,TP181
  4.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5.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6.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G633.8
  7. 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研究,G633.91
  8. 文山官房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TD742
  9.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10.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1.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12.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13. 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B844.2
  14. “非常规”实验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G633.7
  15.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16.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17.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性研究,G633.41
  18.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完备化及其上的知识获取,TP311.13
  19. 小学生课堂参与、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G622.4
  20. 初三学生简单电路错误概念现状调查研究,G634.7
  21. 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分析相声中的幽默语言,H1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内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